第五课 文章结构与层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文章机构与层次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结构及段落的几种结构形式
2. 掌握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几种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阅读时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4.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结构及段落的几种结构形式
2. 掌握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阅读时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和安排:
第一课时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走进小桔灯快乐阅读的课堂。

快乐的学阅读呀,是我们课堂的主旋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在快乐中学会阅读能力呀?想快乐的学阅读呀,要喊出魔法口号,你们知不知道是什么?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耶!
棒极了!同学们的声音都十分的响亮,老师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快乐阅读的快乐花园。

一、我要口吐莲花
写一个句子让孩子们模仿再说一句话,看谁说的最精彩!
例:如果妈妈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就是小河里的鱼儿,
自由自在的游玩。

学生们自由发挥,如:如果妈妈是一片广阔的蓝天,我就是空中的小鸟,无拘无束的飞翔。

如果妈妈是一棵茂盛的大树,我就是数里的叶子,
伴着风儿翩翩起舞。

结语:同学们,瞧瞧,你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个个都能口吐莲花,我们再仔细琢磨一下,今天模仿说的这几句话,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也就是并列的,这是文章结构形式之一,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来一起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获取准确理解文章整体结构的金钥匙!一起出发吧!
二、我要手捧莲花:文章结构
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由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
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一)总分结构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里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

谁能告诉大家这三句话每一句话都写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句话总写“花果”,第二句写花,第三句写果。

师:对,可见,第一句话和第二、三句话构成总分关系,这就是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1)先总叙再分述,总-----分
(2)先分述再总叙,分-----总
(3)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总----分----总
【我来读,我来练】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家。

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柳树,杨树上住着喜鹊。

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可分为______层。

第一层是讲______,第二层是讲______
(二)并列结构
师:刚才在口吐莲花的环节中,就是运用的并列结构,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有三句话非要跳出来跟大家见见面,看看大家有没有真正的掌握。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

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

有一种友情伴了很久,光阴逝了还能在心底停留。


简简单单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呢?
生:第一句话写对伞的留恋,第二句话写对花的留恋,第三句话写对友情的留恋。

师:三句话并排而立,烘托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我来读,我来练】
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

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

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

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

①这一段中句与句之间是__关系。

②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

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

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

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

第二课时
(三)承接结构
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

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我们上了船,迎着朝阳破浪前进……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

承接的顺序是:
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师:给你们一个小妙招,承接结构中段落之间或者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是不能颠倒的。

主要表现形式有:(1)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物体变化的过程
开心链接: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如猫捉老鼠,蚂蚁搬食,公鸡斗架……)运用承接式说一段话。

注意抓住动态特点,把过程写清楚。

【我来读,我来练】
试验开始了。

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

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

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

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

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①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段一共写了______句话。

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四)因果结构
师:这种结构同学们应该非常好理解,有的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有的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冬天给麦浇水,能保护小麦安全过冬。

因为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保持地面的温暖,使麦苗儿不受寒冷的侵袭;水蒸气遇冷凝结,也会发出热量,保护麦苗儿;水结了冰,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儿根部不受冻伤。

分析:这段话是因果结构。

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全段两个句子。

第一句是讲事情的结果--冬天浇水可以保护小麦。

第二句是个大句子,有三个并列的小分句,从三个方面说明冬天浇水能保护小麦的原因--①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使地面温暖,使麦苗不受寒冷侵袭;②水遇冷凝结会发出热量能保护麦苗;③水结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根部不被冻伤。

妈妈是花儿工人,可她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袭人的巴兰都不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

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

爸爸常常看着文竹出神,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

分析:这段话一共有三句。

第一句写事情的原因--(因为)妈妈"唯独偏爱文竹",第二句写事情的结果--"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

第三句通过爸爸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进一步说明窗台上写字台上摆文竹的原因。

这种结构形式,能把问题说得明白,把事理说得清楚。

美丽小贴士:这种结构,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和"果"的关系。

一般在因果结构的段落中,往往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关联词语。

【练一练】
你最喜欢什么?用因果结构形式说一段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五)转折结构
师:还有一种结构是这样的:有同一的中心,但具体内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词语表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

这种结构叫做转折结构。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

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


分析:这就是转折关系结构的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大船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事故,第二句说"后来出现了小窟窿。

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用"可是"作转折词,说明船出现小窟窿的原因是因为生了蛀虫。

【我来读,我来练】
高年级A册 P73 【温故知新】第一大题
三、我要笔下生花
1.、高年级A册 P74 【温故知新】第二大题
2、高年级A册 P75-76【寻章摘句】示例题型
第三课时
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一、心里的感悟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你能从中间明白什么道理吗?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启示: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二、美丽的探索
师:段落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划分段落层次,能更好的理清文章
的脉络,进而全面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分段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
一个基本的要求:能够体现作者行文的思路,能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

这个“思路”和“脉络”,就是作者写作时构思顺序和写作步骤,同
学们在阅读时,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构思顺序和写作步骤呢?
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划清段落呢?老师就一一为大家来揭秘吧!
(一)根据文章的行文顺序来划分层次
师: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行文顺序,它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细丝,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你能找到那根细丝吗?老师归纳了一下,作者的行文顺序主要包括三种顺序。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
时间的词句,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如《老山界》交
代时间的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

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2.空间顺序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或方位来叙述说明,这样的段落可以按空
间的转移来划分层次。

3.逻辑顺序主要有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
由原因到结果等等。

【我来读,我来练】
我出生的那一年,春天来得较早。

在我满月的前几天,北京已经刮过两三次大风。

||是的,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把春天吹跑。

||在那年月,人们只知道砍树,不晓得栽树,慢慢地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

北边的秃山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北京的城墙,虽然那么坚厚,也挡不住它。

||寒风,卷着黄沙,鬼哭神号地吹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春天变成黄天,降落着黄沙。

地上,含有马屎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

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所在。

太阳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

1、这段文章主要写的是
2、这段文章可以分成四层(已用“||”号标出),请写出第三层的意思:
3、把文中概括地写旧北京春风的特点的句子用﹏﹏标出来。

4、判断。

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慢慢地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

()
(2)地上,含有马屎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

()
(3)太阳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

()
(二)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来划分层次
师:我们已经了解到文章及段落的结构形式,如果能弄清文章的内容是如何通过一层层的叙述表现出来的,各段落之间到底是总分、并列、承接、因果还是转折关系,就能准确给文章划分层次了,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我来试一试:阅读P71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1.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形式?
2.根据结构形式给文章分层,每一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根据文章的重要句子来划分层次
师:同学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一些提示作者感情或写作思路的句子,比如中心句、过渡句、首尾句等,能帮助我们准确地划分出文章层次。

1.中心句找准中心句的位置,找到它总领的语段,再把这些语段划分成一
个层次。

2.过渡段给文章分层时,过渡句通常归下不归上,与下面的一段归并在一
起。

3.首尾句划分层次时,要将它们各自管辖的内容划分在一起。

【题型点睛】
分析文章《梅之颂》,说说你对文中过渡句的理解。

我来试一试:高AP76 阅读题《钓者的快乐》
三、自由的飞翔
舞文弄墨:高AP77-80
1.阅读题《快乐是生命开出的一朵花》
2.阅读题《绳子绑住的手提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