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02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末培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正确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但不是政治、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文化具有反作用,但反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和促进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不能等同于反作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民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1)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物质形态的生产过程,与其他产品的生产一道,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文化产业水平反映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为基础,没有原创性文化成果和大
量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同时,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就会缺乏动力、缺乏资金,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也会遭到削弱。
要像通过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发展物质生产一样,通过不断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来解决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注意】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生产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1.2017年4月22日,郑州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规矩防线,不触碰纪律红线。
只有在学习教育中为广大党员“补钙铸魂”,才能使他们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这主要因为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③一定的文化会给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④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孙子;从李白、杜甫到诸葛亮、赵云……甚至被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
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这说明
A.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步发展
3.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表明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和基础力量
②先进文化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国人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
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
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要夯实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宁精勿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