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方法:对16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检查,根据梗死大小,及时给予降血压、降颅压、溶栓等急救治疗。
结果:16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3例(占18.75%),显效9例(占56.25%),好转4例(占25%)。
结论:应及时妥善降血压,通过头颅CT 或磁共振确诊,再及时给予降血压、降颅压、溶栓等急救治疗。
通过准确确诊,积极急救处理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老年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诊断;急救
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60%左右,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1]。
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16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及时诊断与急救处理,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16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
2.6±1.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确诊,伴有高血脂5例,糖尿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
所有患者均急性发病,入院血压均明显升高,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疼12例,失语7例,呕吐8例,眩晕5例,尿失禁3例,嗜睡2例,不同程度偏瘫及偏侧感觉障碍。
发病1~6h采用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病灶呈低密度灶,长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影。
提示所有患者均有脑梗死病灶,其中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0例,脑叶2例,丘脑3例,小脑1例。
单发梗死15例,多发梗死1例;<1.5cm梗死灶13例,梗死灶2cm~5cm者3例。
1.2 方法:13例梗死灶在1.5cm以下者,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125ml/次,12h/次,连用5d,再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注射液30ml,联合静脉滴注,连用10d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
3例梗死灶为2cm~5cm者,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250ml/次,8h/次,连用10d,并依据病情变化酌情减量,再给予25 万U~10万U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联合静脉滴注,连用7d为一疗程。
所有患者均辅以降血压、高压氧、神经细胞活化药,及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显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2级以上;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患肢肌力1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患肢肌力无明显恢复。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16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3例(占18.75%),显效9例(占56.25%),好转4例(占25%)。
3 讨论
高血压可能会诱发脑出血或脑梗死,临床上会将部分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误诊为脑出血,为此临床诊断中,不能仅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而误诊,应根据头颅CT或磁共振对患者动态观察[2]。
诊断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依据为:(1)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2)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脑卒中危险因素;(3)急性发病,造成病灶部位的脑功能丧失,表现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4)病程进展快;(5)少数患者表现为头痛或昏迷休克;(6)CT影响学检查提示病灶呈低密度灶;(7)磁共振影响学检查提示呈长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影[3]。
在急救处理中,(1)应立即给予降血压处理,维持血压在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不宜降血压太快以免加重症状,监测血压,待血压平稳,行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诊断,尽量保持患者平躺状态;(2)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
给予脱水剂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梗死病灶面积给药,对病灶小于1.5cm者,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125~250ml/次,12h/次;对梗死面积在2cm~5cm之间者,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250ml/次,8h/次,并依据病情变化酌情减量。
(3)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增加脑血容量,降低耗氧量。
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外,还可以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能降低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
(4)溶栓治疗。
对梗死病灶面积较大者,早期应用尿激酶有助于患者康复。
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同时,尿激酶还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
具有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5)同时联合高压氧、神经细胞活化药,保护脑细胞,预防神经元变性坏死,并及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6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治愈,总有效率为100%。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发病急,应及时妥善降血压,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再及时给予降血压、降颅压、溶栓等急救治疗。
通过准确确诊,积极急救处理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洪敏.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3(02):165
[2] 张聚斓,王怀敏,李贵才.急性脑梗死预后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01(05):212
[3] 吕干.急性脑梗死102例临床分析[J].中國实用医药,2011,33(02):256
[4] 王嘉麟,赵建军,陈志强,等.高血压病与急性脑梗死的中医症状对比研究[D].2010,世界中联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