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及其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及其完善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其中包括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刑事缺席审判
指被告人未到庭参加审判,而法院仍继续进行庭审,并根据已有证据进行判决的审判方式。
这种制度在中国法律中具有一定的立法基础,但是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基础
在中国法律中,刑事缺席审判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
百一十八条和第一百一十九条。
其中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经传票传唤的被告人未到庭,审判机关可以依据已经掌握的证据和被告人的申辩意见作出判决。
”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经传票传唤的被害人、证人和诉讼代理人未到庭,审判机关可以依据已经掌握的证据作
出判决或者裁定。
”
这两条法律规定为刑事缺席审判提供了法律基础,同时也对缺席判决的适用条件和程
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实践中,刑事缺席审判也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涉及到被告人拒不
到庭的情况下。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虽然有其法律基础和适用条件,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
中主要包括:
1. 对被告人的权利可能产生影响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可能会对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产生影响。
在没有被告人在庭审中进行
申辩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作出判决。
而在这个过程中,被告人
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辩护和自我申诉。
特别是在案情复杂、有争议的情况下,缺席判决可
能会让被告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 法院认定事实的难度较大
在缺席审判中,法院只能根据已有的证据作出判决,而在证据不充分、证据存在争议
的情况下,法院很难做出准确的认定。
因此,缺席审判可能会对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
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无法保障被告人的人权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可能会损害被告人的人权,尤其是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到达
庭审现场的被告人。
在缺席判决中,他们的权利可能无法得到保障,被差别对待或者冤枉
错案的风险也较大。
为了避免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该制度,具体建议如下:
1. 尽量避免缺席审判
对于那些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到庭的被告人,法院应该充分尊重其人权和诉讼权利,
并尽量安排庭审时间,避免采取缺席审判的方式。
2. 增加被告人的申辩机会
在刑事缺席审判中,被告人不能在庭审中进行自我申诉和辩护,因此法院应该在其他
渠道(如书面申诉、电话申诉等)增加被告人的申辩机会,尽可能保护其权益。
3. 引入辩护人代理
为了保障被告人的权益,法院可以引入辩护人代理制度,允许被告人指定辩护人代理
自己进行申辩和辩护。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被告人的权益和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4. 强化证据收集和审查
为了避免判决错误,法院应该加强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如果证据不充分或者存在矛盾,法院应该尽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证据收集,或者酌情宣告缺席审判无效、延期审理。
总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中国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
应该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保障被告人的权益和公正审判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