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卷
(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命题单位:命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这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明太祖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在我国隋朝有一项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它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D.赵州桥
3.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
”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唐语林》记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这一时期国盛民富的盛况出现主要得益于唐玄宗()
A.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B.创立科举,选拔人才C.创立殿试,打击贵族 D.建立唐朝,开创制度5.如图是央视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海报,展现出盛唐的恢弘气象。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形成盛唐气象的根基是()
A.专制与跋扈
B.封建与宗法
C.集权与融合
D.开明与开放
6.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C.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7.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代”都在长江流域 B.“十国”都在北方地区C.这一时期社会稳定和谐 D.这一时期开国君主大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A.民族交融 B.北宋经济发展
C.宋夏和约 D.辽宋议和
10.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为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1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安史之乱的发生 B.辽与北宋的对峙
C.金与南宋的战争 D.清军入关
12.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推动了()
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北方人口不断增长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13.宋元时期,形成了多条航线,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
这反映了宋元时期()
A.经济发展迅速 B.科技成就突出
C.民族政权并立 D.海外贸易繁盛
14.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腹里”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
这表明元朝:()
A.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B.边疆地区实行自治C.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D.专制主义达到顶峰15.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③回族形成
④灭亡西夏⑤建立行省制度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16.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
以下文学作品的文学体裁是()①……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②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A.汉赋和唐诗 B.唐诗和宋词
C.宋词和元曲 D.元曲和小说
17.《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朝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各地的联系 B.改善民族关系
C.重文轻武 D.削弱相权
18.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四大文明的传播()
A.最远传播至非洲 B.主要发生于汉唐时期C.以海路传播为主 D.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19.《东京梦华录》记载:“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
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
……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
该事物()
A.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B.对欧洲火器制造产生了巨大影响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0.《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
有人认为普通豁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豁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
由此可见()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 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1.唐朝时期,只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是______;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
22.历史典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是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
23.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共24分)
24.材料一:唐朝时期,出现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2分)
材料二:下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到了吐蕃?这一事件对于汉藏两族有何意义?(3分)
材料三:自贞观以后,……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3)材料三中“励精为理”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分)
25.材料一:艺祖革命,首用文臣而夺武臣之权。
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文苑传序》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劝学诗》材料二: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陆游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政治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而实行的?(2分)
(2)根据材料二、三,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商业活动有哪些特点?(2分)
(3)材料四中纸币叫什么?出现于什么时期?它有什么历史地位?(3分)
(4)材料五说明宋朝时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26.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
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
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什么行政制度?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权力运行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并分析其目的。
(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行政制度?据材料指出行省权力要受到哪两个中央机构限制?(3分)
(4)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