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小品剧本重温激情岁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其他范文/相声小品剧本
重温激情岁月
一、穿越时光的隧道
在管弦乐《红旗颂》背景音乐声中
镜头:红底金黄字推出频幕
旁白:
公元一九六三年,那是一个冬天,毛泽东主席在接见知识青年代表邢燕子后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讲话。
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顷刻间掀起了一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青年运动,他们纯洁的冲动,崇高的理想,神秘的好奇,无知的彷徨。
他们在思维的交织与碰撞中跃动,他们在青春的美丽与浮躁中起舞,他们在生命的起跑线上点燃了并不靓丽的火花!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的,曾波及数千万家庭和关涉数千万男女青年命运的、著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镜头1:中平都金、欧村屯运江知青点:一片略显荒芜的田野、农舍扑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就是魂牵梦绕的难忘的第二故乡?这就是年青时曾历经坎坷、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一辈人四十多年来仍矢志不渝追寻的历史天空?
画外音:
一九六四年春天,我们运江镇首批33名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怀豪情地踏上中平都金这方广阔的农村土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黑夜过后,晨曦降临,在懵懵懂懂的黎明时分,我们曾有过多少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
在我们曾为之献出了青春宝贵时光的红色史卷上,刻下了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光荣足迹;在那块曾浸透着我们辛勤汗水的炽热土地上,留下了我们恍如昨日的永远回忆。
镜头2:推出罗秀法六屯运江知青点:小石桥流水淙淙,桥的右侧五十米外有一棵大榕树,沿着河边一条小径开下去,不远处就看见一棵老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根盘结交错,估计十多人恐怕都抱不拢,屹立在河边岿然不动,离大榕树不远有
一个山庄,名唤“法六屯”,有赖于这棵古老的神树,村庄显得宁静和美。
画外音:
一九六五年秋天,我们运江镇第二批30名知识青年到象州县罗秀公社风景如画的法六屯插队;拉开了知青上山下乡的序幕。
我们,一路唱着红歌走来;我们,一起经历风吹日晒;我们,也曾锄地间苗;我们,也曾篓犁耙盖;我们,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也收获了大地和乡亲对我们沉甸甸的厚爱;我们,曾有过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但也在共同的摸爬滚打中凝结的友情终生难以忘怀。
镜头3:推出运江古镇,牙村、水寨、石鼓大队柳插知青点的照片(或老照片)
画外音:
运江,桂中的一个重镇,一九六八年柳州市一中、柳州高中等136名学生胸戴领袖像章,手持红宝书,背上了书包和行李,从城市走向乡村,到这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锤炼红心。
他们如星星散落在运江公社农村的各个角落,沐风栉雨,艰苦卓绝,抒写着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他们与运江乡村的父老乡亲融合在一
起,春种秋收、修坝治水、改造山河;下乡插队是他们步入人生的第一个脚印,乡间小道留下了他们艰苦卓绝的传说,田间、水库曾洒下过他们辛勤的汗水......
弹指一挥间,三十七年过去了。
于今,这些昔日的少男少女早己是二鬓飞霜,他们或者还在工作岗位上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或者己退休回到家里安度晚年;或者早己离岗下岗仍在社会中穿梭,寻觅温饱之道。
镜头4:推出运江知青在牙村、水寨、大曼、石鼓、都莲京岭、象州茶花山林场、柳州三门江林场、柳江新兴农场、鹿寨黄冕林场、石龙园艺场知青点的照片(或老照片)
画外音: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六年,共有八批382名知青到牙村、水寨、大曼、石鼓、都莲京岭、象州茶花山林场、柳州三门江林场、柳江新兴农场、鹿寨黄冕林场、石龙园艺场上山下乡,插队插场。
啊!难忘那玉米棒香哪,难忘那甘蔗甜!那排排泥墙红瓦的小平房,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知青点。
虽然额头上深沟条条,虽然两鬓间白发斑斑,忘却了人生多少往事,知青点里的一桩桩一幕幕,却恍如昨天,几生几世也难以忘却的知青点。
尽管时光已飞逝了数十年之久,但我们这些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都曾对那段人生的艰苦历程,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无论我们是来自运江还是柳州,也不管我们曾插场、插队在运江、来宾、鹿寨或是中平、罗秀,我们一样是在异乡的山间田野里摸爬滚打,同洒青春热血,共渡苦乐年华,经历风雨人生,走过春秋冬夏。
二、特殊的知青情结
插入背景音乐:《我们这一辈》歌曲
镜头5:推出知青张仲轮、陈庆珠、蔡运生、江梦华、黄向军、黄向学、仇建荣、黄秀龙妹、黄文祥、戴启贤……等人的的近照,及已故知青温国民、罗老弟的遗像;
画外音:
日月乾坤、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翻过去的只是时间的流痕,翻不过去的却是那份沉重。
不管是天南地北,不管是城市乡村,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始终镌刻如塑,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知青们特有的人性、心情和共同的磨难、阅历,自然地凝结成了特殊的情结,这就是“知青情结”。
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已经平平淡淡地渡过了大部分的生命,这平平淡淡的大部分生命却经历了不平淡的风风雨雨和坎坎坷坷。
我们中间的少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平平淡淡的生命或者正在失去生命,老知青人的生涯让我们饱受煎熬和痛苦!牺牲在农村者有!早逝在厂矿者有!贫困在城市者有!痛苦在病榻者有!
当年的知青生活已成为历史的一幕,朝夕相处的战友如今都分散在各处。
眼看那岁月飞快地流逝,感受这年龄增长,两鬓斑白的无助。
生活中每每都会牵出那如烟的往事,珍贵的回忆和那片知青岁月的深情。
镜头6:插入《第一届运江上山下乡知青大聚会》活动部分镜
画外音:
二00七年阳春三月,我们曾在柳州民族宾馆举办了首届《运江上山下乡知青大聚会》活动,转眼之间又过去两个寒暑了。
当时那朋友们久别重逢,感人至深、激动人心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今年是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号召四十周年、又恰逢祖国六十华诞。
为了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为了回味那番酸甜苦
辣,为了重温那份弥足珍贵的真挚情感,我们拟定在初冬时节,又在柳州民族宾馆举行四十余年知青聚会忆青春,重温激情岁月活动。
镜头7:柳州富丽都大酒店包厢,知青大聚会筹备会议在举行;
画外音:
看!热情的筹委们在讨论,在策划,在组织。
他(她)们正在捕捉一个美好的时刻,筹划一个办一次空前盛大的“重温激情岁月活动”。
镜头8:出现《第二届运江上山下乡知青大聚会》活动倡议书
插入音乐:背景音乐《山乡情思》歌曲
画外音:
会议决定成立由黄向学、黄文祥、麦广贤、江梦华、黄向军、马武高、周坤玲、高志龄、杨培根、陈庆珠……等24人组成的《第二届运江上山下乡知青大聚会》活动组织机构,下设策划、秘书、文艺、后勤四个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全力办好此次盛会。
《第二届运江上山下乡知青大聚会》活动,是又一次回味知青人生岁月的大聚会,激发了多少老知青的青春活力,汇集了多少老知青的真诚愿望。
为了那相聚时的快乐,为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筹委们默默地,小心翼翼地,虔诚地,攒起这一份份爱心,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三、重温激情岁月
插入音乐:背景音乐小提琴合奏曲荷花颂
镜头9:柳州市全景图。
推出片名“重温激情岁月”(第二届运江上山下乡知青大聚会)定格。
画外音: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这天阳光灿烂,气温宜人,惠风和畅,暖意融融。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簇拥下果真到来了。
镜头10:柳州地区民族宾馆宴会大厅
画外音:柳州民族宾馆宴会大厅,又再次成为是运江知青聚会活动的主会场,
镜头11:对联“重温激情岁月,再叙今日友情”,“数载同行知青路,凝结友情万古流。
”将盛会的主题彰显出来。
画外音:
由黄文华老师草书的对联“重温激情岁月,再叙今日友情”,及刚劲有力的魏碑体“数载同行知青路,凝结友情万古流。
”道出了每个运江知青的心声。
镜头12:从灯笼、中国结转到宴会大厅门前报到处
画外音:从早上九点半开始,活动筹委们就陆续来到了现场,难得的相聚,震动了各地知青。
镜头13:牙村大队的知青团队高举着白底红字的标牌,像运动员似地步入会场。
画外音:来了,牙村、长塘、白虎坪屯的运江知青们!
镜头14:水寨大队知青团队白底红字的标牌特写;
画外音:来了水寨、龙塘、大碑、旺村大队的知青!
镜头15:石鼓、大曼大队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石鼓、大曼大队的老知青来了!
镜头16:都莲大队的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都莲、京岭的老知青来了!
镜头17:罗秀公社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罗秀法六、潘村屯的老知青来了!
镜头:中平公社的知青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看,知青元老派来了,四十五年的摸爬滚打,他们尝尽了酸甜苦辣!
镜头18:新兴农场的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新兴农场的运江知青来了!
镜头19:象州插场的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象州茶花山、笔架山插场的知青少壮派来了!
镜头20:来宾华侨农场的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来宾华侨农场的运江知青少壮派也来了!
镜头21:象州石龙园艺场的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石龙园艺场的运江知青到!
镜头22:柳州插场的知青团队标牌的特写;
画外音:柳州三门江、鹿寨黄冕插场的运江知青战友们也赶来了!
镜头23:张灯结彩的宴会大厅门前;
画外音:
来了,你们来了!来了,我们来了!知青战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那样的激动,那样的真诚。
认出对方,是这样的喜笑颜开,喊出小名,是那样的轻松,何等的自慰。
当一双双手再次紧握的时候,血脉惯通了,心气融和了!“重温蹉跎岁月,再叙今日友情”的心语舒展开了;鲜花绽放了,祝福来到了,中华结也兴奋了。
镜头24:到会的知青纷纷地在“天下知青是一家”的旗帜下签名祝福;
画外音:签吧,签吧!在同一面旗帜上,怀着同样的心情,庄严地签上你那不朽的大名吧!
镜头25:大厅内外知青们成群结伴相互交谈;
画外音:握紧手,相拥抱!别流泪,尽情倾诉吧!上山下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也给我们留下了理不尽的友情!
四、再聚大龙潭
插入音乐“喜洋洋”(广东音乐)
镜头26:
大龙潭公园:绿树成荫,鲜花争艳,湖水清澈,轻舟荡漾。
初冬的大龙潭水面平静,波光鳞鳞,偶尔一阵清风吹来,潭面才荡起层层碧波。
湖畔茂林翠竹,山间小道隐隐约约,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镜头27:出现“爱的寄语”字样:活动开始了——丈夫给妻子写一句话,送给妻子。
58岁的杨先生领到纸和笔,略加思索,就刷刷地写了起来。
妻子晓鸾站在一旁,眼睛随着笔尖移动,满是期待。
画外音:“老婆:感谢你给我家庭的温暖,我爱你!”杨先生一笔一划写下了这15个字。
镜头28:接过丈夫的爱语,晓鸾女士的眼里满是激动的泪花。
画外音:“我们结婚35年了,他还很少说这样肉麻的话。
我太感动了,一定要收藏好,保留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