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奖励暂行办法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奖励暂行办法三篇
篇一: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奖励暂行办法
为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改善员工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规范公司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参加学习、培训条件
(一)参加学历教育、职称(包括执业、注册、认证资格,下同)考试(包括考前培训,下同)和各类业务(包括政治理论,下同)培训的员工,一般应是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正式员工,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关报名(考)条件。
(二)因工作需要和上级安排,经公司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参加学历教育,可不受职务和工龄限制。
(三)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一般应根据工作需要并与本职工作对口或基本对口。
二、报考、报名办法
采取本人自愿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凡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填写《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申报表》,并附承办学校(单位)招生通知(简章)、收费标准,经所在部室负责人签署意见(部室负责人经公司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交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提交经理办公会议审定。
三、费用报销
凡经公司经理办公会审批同意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的,对考试、考核通过者,根据承办学校(单位)规定的收费标准,并提供符合财税规定的收费票据进行奖励,奖励的标准是按比例进行报销(补考费用及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不列入报销)。
具体规定如下:
(一)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的费用,必须在学习结束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下同)后,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经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登记并签字后,报公司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经审批同意后,凭收费收据到公司财务部报销。
其中学历教育报考时的报名费、报考复习培训费及复习资料费不予报销。
(二)职工在本公司工作期间一般只能享受一次学历教育学费报销。
调入本公司前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已经发生的费用不予报销。
在学习期间调离公司或解除劳动合同,不再享受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费用的报销。
(三)学历教育学费报销的比例:大专70%;本科(包括“专升本”)70%;研究生70%;职称(任职资格)考试70%;各类业务培训100%。
(四)差旅、住宿费用。
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任职资格)所产生格的差旅、住宿费,按财政部门规定报销50%;参加业务培训所产生的差旅、住宿费,按财政部门规定报销100%。
四、其他规定
(一)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及考前培训必须以业余时间为主。
如需占用工作时间的,必须按公司《考勤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办理手续。
(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并在本公司报销费用的,其取得相关学历和职称后,必须在本公司工作服务至少三年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五年以上;本科学历、中级职称(执业、注册、认证资格师,下同)四年以上;大专学历、初级职称三年以上。
规定年限内由于本人原因需要调离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按未履行的工作年限,按比例扣回已报销费用:其中研究生(高级职称)20%/年;本科(中级职称)25%/年;大专(初级职称)30%/年。
(三)本办法适用于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四)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创建学习型团队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职职工学历教育暂行规定
我中心提倡并鼓励职工根据本职工作需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
但为了保证学以致用,避免因所学非所用浪费教育资源及个人时间与精力,现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特对我中心在职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的有关事宜制定本暂行规定。
1、职工的学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成人高等教育、(2)开放式高等学历教育、(3)高等自学考试教育、(4)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
2、在职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实行规范的申请与批准制度,应根据工作需要,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科室同意,报中心领导研究批准,最后以出具书面同意证明为准。
未经批准同意,不予安排学习时间且一切费用自负。
3、在职职工参加计划内学历教育所学专业必须与本人所在岗位紧密相关。
4、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职工,需在我中心连续工作满叁年。
5、职工参加学历教育,需严格遵守办学单位的规章制度,学完全部规定课程,参加相关的考试、考核。
凡因无故旷课、缺考、中途弃学等受到院校处罚者,学习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一律自理,学习期间所占用的工作时间按事假计算,且不得再参加其它形式的学历教育。
6、经批准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毕业后,需在本单位服务5年以上。
不足5年调、离职者,需向原单位一次性退还学历教育的所有费用,退还享受的各种待遇。
否则单位有权拒绝为其办理有关调、离职手续。
7、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脱产学习期间,须向单位办理请假手续,并按请假天数扣发工作性津贴和卫生防疫津贴。
8、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毕业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后,方可凭所在学校出具的正式学费发票(不含书籍费)办理学费报销手续,报销额度按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执行。
学习期间旅差费自理。
9、凡不符合上述规定取得的学历我中心将不予采用。
员工与企业只有建立共识才能留住员工,留住人才。
金融风暴的时候,公司没有效仿大多数企业那样进行裁员,而是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虽然员工只能领取80%的工资,但大家都认同培训对自己有用,同时能理解企业的难处,所以一旦开始复工没有一个人在此阶段辞职。
在当前招工难的情况下,为了留住员工,我给公司的留人建议(当然我们单位是汕头大学珠海函授站,我负责招生工作,虽然有公关嫌疑,但我还是佩服这样的企业。
)及做法是很值得企业借鉴的——首先跟员工进行广泛的讨论,公司管理者认为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给员工发展前景是企业应负的责任。
然后开始采取运作措施,首期推出70名优秀员工
进行函授大专免费学习,第二期又推出120名员工在企业上大学,当然这些免费上大学的作法要求员工与企业签订5年工作合同(也就是读3年大学你得在企业干吧,另外公司为员工交了学费,要求你要为企业再干2年活,而且是付工资的,这不为过吧,所以企业就这样把员工留住5年)。
对员工而言在企业工作还可以读大学,一边领着工资一边上着大学,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同时我的另一条建议是三年后在70名大专毕业生里选出20名优秀者,经过培训达标升职为该企业的班组长(也就是把大专学习作为一种干部储备库),这一建议得到了企业的支持,所以榜样的作用在公司已经在发挥“魔力”,员工纷纷以能上这样的大学作为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通过社会的认知,求职者以能到这样的企业上班而倍感荣幸,在这样企业工作的员工也就不会舍得辞职了。
篇二: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奖励暂行办法
关于公司员工培训、职称的奖励管理规定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经公司决定,特对在职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考取职称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具体规定如下:
一、培训补贴相关规定:
1. 员工自主参加的培训
补贴标准
员工转正后即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参加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经过公司审批同意的可以申请公司培训补贴(以报销部分培训费用的方式补贴),具体标准如下:
管理规定
培训费实际金额低于补贴标准的,按实际培训费金额报销;
每个员工每自然年度内,最多可以申请3次补助;
员工需要通过相应的职称考试或培训考试,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需要提
交《培训总结报告》,并在部门内或相关部门间进行培训分享,通过公司相应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报销。
公司组织的培训
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求组织员工进行的培训,培训组织者需要考虑培训要求、培训内容与员工工作本身的相关性、必要性等条件,进而拟定培训名单,培训名单拟定后,与相关各部门负责人沟通后确定培训名单,并下发。
原则上,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培训,如有特殊情况,须提报培训请假申请。
如果培训对于人数有要求,由请假者部门负责人负责协调安排其他人员补充。
二、职称津贴相关规定:
1.津贴标准
员工入职前持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转正后即可申请公司职称津贴,具体津贴标准如下:
建造师(机电专业)、项目经理、中级/高级工程师等,需要注册进入公司,才可以享受补贴;
新员工入职第一年补贴标准根据当年入职月数核定,入职半年以上的享受补贴的二分之一,入职不足半年的,当年度不享受补贴。
特殊情况,根据公司需要或具体情况另行处理;员工考取职称的第一年的津贴标准的核算方法与新员工相同;
离职员工不享受当年度津贴;
员工在职期间须保证自己的证书、职称等的有效性,按规定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考试等,公司承担每年的继续教育报名、考试费用;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未通过继续教育考试、考核,公司继续承担相关补考费用,如果因为员工个人原因未通过考试、考核,由员工自行承担补考费用。
三、附则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四、附件
《培训协议书》
附件:
培训协议书
一、目的
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公司鼓励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给予物质补贴。
二、乙方(即员工)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 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培训的作息时间和各项规章制度。
2.. 乙方应按照甲方要求承担公司内部相应的培训工作。
乙方在甲方的服务期限为___年,自___年__月__日至___年__月__日。
本协议履行期间,乙方不得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否则乙方必须赔偿甲方出资的全部培训补贴。
如果出现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乙方必须赔偿甲方出资的所有培训费用:
乙方严重违反甲方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
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或泄露甲方有关商业秘密的;由此引起而造成甲方损失的,还应赔偿甲方相应的损失费用;
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被劳动教养而被甲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
三、双方对协议的履行或协议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
四、本协议经甲方盖章、乙方签字后即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负责人签字:时间:
时间:
篇三: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奖励暂行办法
员工在职学习奖励办法
公司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奖励暂行办法为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改善员工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规范公司员工在职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参加学习、培训条件
(一)参加学历教育、职称(包括执业、注册、认证资格,下同)考试(包括考前培训,下同)和各类业务(包括政治理论,下同)培训的员工,一般应是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正式员工,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关报名(考)条件。
(二)因工作需要和上级安排,经公司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可不受职务和工龄限制。
(三)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一般应根据工作需要并与本职工作对口或基本对口。
(四)报考各类学历(学位) 教育应由低学历层次向高学历层次递进。
不得同时兼报两个(含本数) 以上相同学历层次的学历教育。
二、报考、报名办法采取本人自愿和公司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凡符合条件的人员,需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并附承办学校(单位)招生通知(简章)、收费标准,经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部门负责人经公司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交公司综合部进行资格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提交总
经理办公会议审定。
三、费用报销凡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同意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和各类业务培训的,对考试、考核通过者,根据承办学校(单位)规定的收费标准,并提供符合财税规定的收费票据进行奖励,奖励的标准是按比例进行报销(补考费用及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不列入报销)。
具体规定如下:
(一)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的费用,必须在学习结束并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下同)后,凭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经公司综合部审核登记并签字后,报公司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
经审批同意后,凭收费收据到公司财务部报销。
其中学历教育报考的报名费、报考复习培训费及复习资料费不予报销。
(二)职工在本公司工作期间一般只能享受一次学历教育学费和职称考试费用报销。
调入本公司前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已经发生的费用不予报销。
在学习期间调离公司或解除劳动合同,不再享受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费用的报销。
(三)学历教育学费报销的比例:
大专 50%;本科(包括专升本) 60%、学士 80%;研究生 70%、硕士 90%、博士 100%;职称(任职资格)考试 60%;各类业务培训 100%。
(四)差旅、住宿费用。
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任职资格)所产生的差旅、住宿费,按规定报销 50%;参加业务培训所产生的差旅、住宿费,按规定报销 100%。
四、学习管理
(一)综合部应当根据公司人才培养长远规划,对公司在职学习人员比例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地安排报考名额和推荐审核工作,根据各学科、专业技术工种的需求情况,尽量做到人才的平衡分配,以培养多种专业对口人才。
(二)各部门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及时掌握在职人员的学习动态,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并加强对在职学习人员的思想教育,倡导岗位奉献精神,在职学习期间一般不得减少工作量。
(三)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及考前培训必须以业余时间为主。
如需占用工作时间的,必须按公司《考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手续。
(四)在职学习人员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或培训单位)的规章纪律,维护公司形象。
学习期间因违规行为受处分的,公司有权不予报销学习费用。
五、其他规定
(一)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并在本公司报销费用的,其取得相关学历和职称后,必须在本公司工作服务至少三年以上,其中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学历、高级职称五年以上;本科学历(学士)、中级职称(执业、注册、认证资格师,下同)四年以上;大专学历、初级职称三年以上。
规定年限内由于本人原因需要调离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按未履行的工作年限,按比例扣回已报销费用:其中研究生(高级职称) 20%/年;本科(中级职称) 25%/年;大专(初级职称)30%/年。
(二)本办法适用于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三)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公司综合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