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原则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肉挛缩;甚至肢体坏疽等严重后果..详见教材第638页左下角插图..
2.石膏固定:指征:①开放骨折清创缝合术后;伤口愈合前②骨折复位术后;辅助性外固定③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踝关节融合术后④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注意事项:注意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除;避免产生局部压迫;石膏凝固前应避免活动;防止石膏折断;石膏固定完毕应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日期;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固定过程中应主动活动肌肉收缩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
三、康复治疗;早期:1-2周 促进骨折端血运;消肿;肌肉收缩
中期:2周以后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晚期:完全愈合后 继续锻炼;恢复关节范围;避免肌肉萎缩
教学反思:
1.应注意告知学生骨折复位的原则;单凭讲授难以理解;可借助临床病例图片x线片及多媒体录像完成..
2.应注意多举例;应用具体的病例来结合课本知识讲授;这样学生便于理解..
作业
1、骨折的复位原则
2、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区别
3、骨折固定的方法
4、康复治疗的方法
板书设计:
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一、骨折的复位:解剖与功能复位的标准及区别
复位的方法;手法、切开
二、骨折的固定:外固定小夹板;石膏;头颈及外展支具固定;持续牵引;骨外固定器;内固定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加压钢板
切开复位优缺点:优点: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破坏周围软组织及骨膜;减少骨折部位血供;增加感染机会;出现骨髓炎;内固定器械需二次手术取出..
骨折的固定
一外固定
1.小夹板;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无移位;稳定性骨折..
优点:不包括骨折上下关节;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康复治疗
1.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以肌肉舒缩为主..
2.中期阶段:骨折2周以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逐渐缓解增加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防止关节僵硬..
3.晚期阶段: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关键时期;关节僵硬情况应通过锻炼尽早消除..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操作时手法必须轻柔;并争取一次成功..粗暴多次复位影响骨折愈合;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不能因为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复位..
2.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软组织;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
切开复位的指征:骨折端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需要修复血管神经;多发骨折便于护理预防并发症;不稳定骨折..
3.头颈及外展支具固定;用于颈椎损伤及肩关节周围骨折..
4.持续牵引;既有复位作用;也是外固定;分为皮肤牵引、枕颌带牵引和骨牵引..
5.骨外固定器;用于开放骨折;闭合性骨折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活动..
二内固定
用于闭合或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接骨板;髓内钉等;将已复位的骨折固定..
教 案
第五十八章第七节骨折治疗原则P637
教学目标:
说出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教学重点: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的定义;骨折的固定方法;外固定及内固定的方法;康复治疗早期、中期、晚期阶段的阐述..
教学难点:
解剖及功能复位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助图片演示;结合实际临床病例讨论..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我们讲述了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及骨折的急救方法;影响愈合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年龄及健康状况局部因素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局部感染治疗方法的因素反复多次手法复位;术中影响血运;过多清除骨折碎骨片;以及不恰当锻炼等等骨折急救的原则;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移..
3.课后可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做教学查房;更加直接的使学生全面了解疾病;对骨科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
导入:
为了减少骨折不愈合的不良因素;使我们的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这节课给大家讲述骨则
骨折治疗有三大原则
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一、骨折的复位
一解剖复位是指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称为解剖复位..
二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端虽然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复位要求不同: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无骨骺损伤不超过2cm③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成角移位可通过骨痂改造内自行矫正;而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必须完全复位;否则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而前臂双骨折则应完全解剖复位;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