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甘肃甘谷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甘肃甘谷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
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
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
“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
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
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
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
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
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
《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
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
呼唤。

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
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
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
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
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有删改)
1. 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
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 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
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
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
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
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
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
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二、文言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
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
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
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
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
亦不复取也。

徙明、毫、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
下驰骋,愈出而愈工。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 常平:官仓名。

② 赇:贿赂。

1. 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巩属民为保伍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来食息官舍请息交以绝游
C.椎剽夺囚,无不如志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D.巩负才名绝云气,负青天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一级
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
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
《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

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
《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

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

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
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

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
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2)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三、诗歌鉴赏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天津桥春望
【晚唐】________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

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
子一样。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在《蜀相》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五、现代文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横田少佐①________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② ,东张西望。

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

对于蹲在五
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

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
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

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
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
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

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

作为对
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

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
父当年曾经是“昭南③ 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
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

不是吗,
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

——何况,近
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 进出’ 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
“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

脑子是有点儿混乱。

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

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

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

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

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

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

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

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
要武力。

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

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
息的安详图景。

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

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
车声隆隆。

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________
“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
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

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

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

——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

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

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B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 .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D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

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E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些许无奈。

2.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六、选择题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__________ ,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
_________ ,那么后果将
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了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
方可______________ 。

A .师心自用______________ 好为人师______________ 抗颜为师
B.抗颜为师______________ 好为人师______________ 师心自用
C .好为人师______________ 抗颜为师______________ 师心自用
D.好为人师______________ 师心自用______________ 抗颜为师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 )
A.八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
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
类产品兴起的
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
里米亚公投无
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

所以,能否进一步完
善未成年人的
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8.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
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___________ 。

我们的责
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七、语言应用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

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 _______ 。


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

经过拨乱反正,② ________ ,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

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
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

因此,
③ ______ __ 。

10.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 1 )给漫画拟出标题。

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

(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

要求:与标题有内在的联系,不超过15个子。

八、材料作文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

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

”园主说,“还
有,经过好好修剪的新藤也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问。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

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

”园
主慢慢地说。

作家陷入沉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