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总则
环境保护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保护环境是全民的责任。
环
境保护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旨在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维护生
态平衡,保护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优先保
护生态功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预防为主原则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防止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环境污
染的发生和扩大。
3. 污染者负责原则
按照“污染谁管理谁,谁污染谁管理谁”的原则,污染者要
对污染行为承担相应责任,负有管理污染、消除危(wei)险因素的责任。
4. 公众参预原则
倡导公众参预环境保护事务,重视公众意见,拓宽信息公开
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环境自觉性和主动性。
5. 综合管理原则
以综合管理为重点,通过污染源控制、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
手段,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努力实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6. 质量为先原则
以保障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对污染物浓度、排放量等环境
质量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达到或者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
7. 整体规划原则
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资源利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环
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8. 协同配合原则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
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附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环境保护:指保护大气、水、土壤、海洋等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障人民生存环境和健康的一系列行为和制度措施。
2.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伤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并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生态平衡: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避免生物的灭绝和数量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