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考研高分子物理及化学名词解释_print2012

合集下载

高分子物理期末考名词解释打印版

高分子物理期末考名词解释打印版

近程结构: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近程邻近基团间的键接关系。

结构单元:高分子链中单体的残基。

键接方式(构造异构):结构单元在链中的连接方式和顺序。

支化度:支化点密度,或两相邻支化点间链的平均分子量。

交联度:交联点密度,或两相邻交联点间链的平均分子量。

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

旋光异构:含不对称碳的结构单元具有互为镜象的一对对映体,互称旋光异构(单元)。

几何异构(顺反异构):由内双键上基团在双键两侧排列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单元)。

等规度:聚合物中由两种异构单元规整连接(全同和间同立构)的链所占的百分数。

远程结构:相距较远的原子(团)间在空间的形态及其相互作用。

内旋转:由σ单键绕对称轴的旋转。

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的形态。

构象(内旋转)异构体:由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同构象间的互称。

无轨线团:具有不规则蜷曲构象的高分子链。

均方末端距:线型高分子链两端点间距离平方的平均值。

均方旋转半径:从高分子链重心到各个链单元间距离平方的平均值。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等效自由结合链)。

等效自由结合链:以若干个键所组成的链段间自由结合、且无规取向的高分子长链。

链段:高分子链段中由若干个键所组成的能够独立运动的最小的分子片段(单元)。

刚性因子(空间位阻参数):由实测高分子的无扰根均方末端距与自由旋转链的根均方末端距之比。

分子无扰尺寸:由实测高分子的无扰均方末端距与分子量之比的平方根。

无扰尺寸:在θ条件下测得的高分子链的尺寸应与高分子本体尺寸一致,称无扰尺寸。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聚集态结构(超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与链间的排列与堆砌结构。

内聚能:将1mol固体或液体分子相互远离到其分子间作用力范围之外所需的能量。

结晶度:体系中结晶部分所占的百分数。

结晶速率(半晶期):结晶过程进行到一半所需要时间的倒数,由成核速率和晶粒成长速率决定。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质和行为的物理学分支。

以下是一些高分子物理的常见名词解释:
1. 高分子:由数个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通常由合成或天然材料制成,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2. 分子量:高分子化合物中分子的重量,可以使用数量单位如摩尔质量或克/摩尔来表示。

3. 结晶度:高分子材料中结晶部分的比例,高结晶度意味着高分子链有序排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4. 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分子材料由玻璃态变为橡胶态的温度,通常以Tg来表示。

5. 弹性模量:衡量高分子材料恢复形变能力的物理量,描述了材料的刚度和形变程度。

6. 熔融温度:高分子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通常以Tm
来表示。

7. 热分解温度: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分解的温度,表示材料的热稳定性。

8. 力学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如拉伸强度、弯曲刚度、韧性等,决定了材料在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性能。

9. 粘弹性:高分子材料同时表现出粘性和弹性特性的能力,即在受力后能够部分恢复形变。

10. 层状结构: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在水平方向上堆叠形成层状结构,可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透明度。

东华大学 期末试题

东华大学 期末试题

全国考研专业课高分资料东华大学 《高分子物理》 期末题笔 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生笔记或者辅导班笔记 讲 义: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期末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期末测试题2-3套 模拟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测试题2套 复习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研专业课导师复习题 真 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历年考试真题,本项为赠送项,未公布的不送!目录第四模块 期末试题 (3)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3)高分子物理考试试题(A) (3)第四模块 期末试题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高分子物理考试试题(A)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名词解释1、θ溶剂2、等效自由连接链3、取向二.选择题1.欲使某自由连接链(单烯类)均方末端距增加10倍,其聚合度必须增加 倍 。

A.10 B.20C.100 D.502.某一结构对称的结晶聚合物,其T m=210℃,其结晶速度最快的温度在 。

A.170℃ B.115℃C.-25℃ D.210℃3.测量重均分子量可以选择以下哪种方法:A.粘度法 B.端基滴定法C.渗透压法 D.光散射法4.当一个聚合物稀溶液从θ温度上升10℃时,其第二维利系数A2:A.小于1/2 B.大于1/2C.大于零 D.小于零5.下列那种方法可以降低熔点: 。

A. 主链上引入芳环;B. 降低结晶度;C. 提高分子量;D. 加入增塑剂。

6. 下列方法可以提高聚合物的拉伸强度的是 。

A. 提高支化度;B. 提高结晶度;C. 加入增塑剂;D. 橡胶共混;.三.排序题1.比较下列聚合物的柔顺性:聚乙烯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四.填空题1.聚合物在溶液中通常呈 构象,在晶体中呈 或构象。

2. 高聚物的静态粘弹性行为表现有 、 。

3. 高聚物在极高压力下可以得到的晶体类型是 ,在偏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十字”现象的晶体类型是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名词解释

1.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指的是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是104~106 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2.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的基本单元;也可是主链结构一部分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结构单元。

聚合度: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含结构单元的数目,表征高分子大小的重要参数3.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量(或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为重复结构单元分子量的倍数,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量(或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为重复结构单元分子量的倍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表征聚合物的多分散程度,即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度的参数D=4.线型结构大分子:由长的骨架原子构成,可溶解在溶剂中,加热可融化或软化,固态为玻璃态的热朔性朔料,在常温下呈柔顺性,也有的为弹性体体型结构大分子:5.均聚物:由一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构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共混物: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通过机械或溶液混合在一起,能将高分子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性质综合在一起6. 碳链聚合物:主链完全由碳原子构成;杂链聚合物:主链除碳原子外还有杂原子第二章1.均缩聚:只有一种单体参加混缩聚:两种具不同官能团的单体参加共缩聚:均缩聚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类型第二种单体或在混缩聚体系中加入第三甚至第四单体2.平衡缩聚:逆反应速度不为零,平衡常数小于103非平衡缩聚:逆反应速度很小或为零,平衡常数大于1033.反应程度:P=(N0-N)/N0=1-N/N0转化率:C%=([M]0-[M])/[M]04.线型缩聚:参加缩聚反应的单体中只含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中分子沿着链端向两个方向线性增长,形成可容、可熔的线性缩聚物体型缩聚:聚合产物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支化或交联型的。

东华大学《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东华大学《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近程结构:单个高分子内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结构.又称高分子的一次结构。

*远程结构:整个分子的大小和在空间的形态,又称高分子的二次结构。

*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构象:由于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作构象.*键接结构:指聚合物大分子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

*全同立构(等规立构):结构单元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的聚合物,C -C 链成锯齿状放在一个平面上。

当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的一侧或者说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

*间同立构(间规立构):结构单元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 *的聚合物,C —C 链成锯齿状放在一个平面上。

当取代基相间的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二侧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

无规立构:结构单元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 *的聚合物,C-C 链成锯齿状放在一个平面上。

当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或者说两种旋光异构体单元完全无规键接。

*柔顺性:高分子长链能发生不同程度卷曲的特性或者说高分子链能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简称柔性. 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性,指的是高分子链处于较稳定状态时的卷曲程度。

*动态柔顺性:又称动力学柔性,指的是分子链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成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容易程度. *链段:高分子链上能独立运动的最小单元。

*等效自由结合链:在库恩统计法中,以链段为统计单元,链段看作刚性棒,自由连接,称为等效自由结合链。

*空间位阻参数σ:以σ来度量由于链的内旋转受阻而导致的分子尺寸增大程度的量度,σ愈小分子愈柔顺。

无扰尺寸A :因为均方末端距与键数n 成正比,而n 又比例于分子量M ,所以可以用单位分子量的均方末端距作为衡量分子柔性的参数,A 值愈小,分子链愈柔顺.极限特征比C ∞:链均方末端距与自由结合链的均方末端距的比值,当n →∞时的极限值。

链的柔性愈大,则C ∞值愈小。

*均方末端距:线型高分子链的两端直线距离的平方的平均值。

东华大学高物高化专业模拟卷二参考答案

东华大学高物高化专业模拟卷二参考答案

高分子化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原来的链自由基或简单自由基在生成稳定分子的同时,只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

由于无偿的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故使实际引发效率下降。

2、稳态假设:自由基聚合过程中,由于自由基极活泼、寿命极短、浓度又很低,所以假设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不随时间增长而变化,即链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

3、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所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4、扩链反应:端基为异氰酸酯的结构预聚物与双官能团活性氢化合物反应可形成更长链的聚合物,这样的反应称为扩链反应。

5、活性聚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只要体系内存在单体,活性增长链将始终进行单体的加成反应,即使单体转化率达100%,增值链仍以具有反应活性的自由离子或离子对的形式存在。

二、问答题1、下列哪些单体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哪些单体只能进行离子聚合,哪些单体既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又能进行离子聚合?解释原因。

(1)CF2=CF2;(2)CH2=CHC6H5;(3)CH2=CHNO2;(4)CH2=CCH3COOCH3;(5)CH3CH=CHCOOCH3答:(1)适合自由基聚合。

虽然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但是F原子体积小。

(2)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

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的容易极化和流动。

(3)只可进行阴离子聚合。

因为NO2是很强的吸电子基团。

(4)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1,1双取代基,甲基体积小,COOCH3为吸电子基,甲基为供电子基,均有共轭效应。

(5)一遍不易均聚。

因为结构对称,极化度低,还有位阻效应。

2、在自由基聚合中,何为引发剂效率?为什么引发剂效率一般小于1?答:引发剂效率指由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的百分率。

因为不是全部初级自由基打开单体双键而引发,有一部分初级自由基发生其它反应而被消耗。

一是引发剂的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使得自由基失活;二是初级自由基的副反应,在未扩散前发生偶合终止或形成了稳定的自由基。

东华大学高物高化专业模拟卷三参考答案

东华大学高物高化专业模拟卷三参考答案
三、判断对错题
1~5:√×√×√6~10:√√×××
四、回问答题
1、在塑料的加工中常使用结晶成核剂,请说明结晶成核剂对聚合物的结晶速度、球晶的尺寸、产物的透明性、断裂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答:成核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结晶速度,减少球晶的尺寸、增大透明度降、断裂强度和韧性下降。
3、画出结晶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并解释为什么结晶可以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
6、某聚合物在0℃时的粘度为103Pa·s,在Tg时的粘度为1012Pa·s,请利用WLF方程计算其在25℃时的粘度。
解:
=55.29℃ =3.7×105Pa·s
三、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或聚合物分子式
1、正丁基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反应。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2、写出生成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胺的化学反应式。
四、计算题
1.邻苯二甲酸酐(M1)与丙三醇(M2)缩聚
①M1:M2(摩尔比)=1.50:0.98
②M1:M2(摩尔比)=2.0:2.1
③M1:M2(摩尔比)=3.0:2.0
答:(1)溶解时间长,分溶胀和溶解两步。交联聚合物只能发生溶胀,不能发生溶解;
(2)溶解度与高聚物的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度小,提高温度一般可以增加其溶解度。
(3)结晶聚合物溶解困难,且溶解度越高,溶解越困难,溶解度也越小。结晶聚合物的溶解是先熔融后溶解。极性结晶聚合物在适宜的强极性溶剂中往往室温下即可溶解,而非极性结晶聚合物需要将体系加热到熔点附近才能溶解。
2、何为竞聚率?说明其物理意义?如何根据竞聚率判断两单体的相对活性?如何根据竞聚率值判断两单体是否为非理想恒比共聚?
答: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1=k11/k12,r2=k22/k21,反映了单体的自聚与共聚能力之比及两种单体竞争聚合的相对反应活性。

(完整版)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1.物质的结构:在平衡态分子中原子间或平衡态分子间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2.高分子的链结构:单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的排列情况。

3.近程结构:单个高分子内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或立体化学结构。

4.远程结构:单个高分子的大小和在空间的形态。

5.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或重组)6.构象: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引起的高分子链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要改变构象,不需经过破坏化学键,只要求键可以内旋转)7.链接异构: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连接的序列结构。

顺序异构体:由于结构单元间键接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

8.支化度:单位体积内支化点的数目或两个相邻支化点间的平均分子量。

(支化可溶解,不可熔融;短支链使物理性能降低,长支链使粘度增大)9.交联:高分子链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三维空间网状分子。

(可溶胀,不可溶解,更不可熔融)10.交联度:单位体积内交联点的数目或两个相邻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

11.旋光异构:由于主链上存在不对称的C原子而产生的立体异构。

12.全同异构:结构单元中含不对称的C*的高聚物,C—C键成锯齿形状放在一个平面上。

当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一侧(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

间同异构:取代基相间的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两侧(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连接)无规异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连接)13.等规度:全同或间同立构单元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14.几何异构:主链上存在孤立双键而产生的立体异构。

15.内旋转:以σ键相连的两个原子可以相对旋转而不影响电子云分布。

16.柔顺性:高分子链的各种可卷曲的性能或者说高分子链能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17.自由内旋转:碳链上不带有其他基团,C—C单键的内旋转是完全自由的,旋转过程中不发生能量变化。

18.受阻内旋转:碳原子上总带有其他原子或基团,相互接近时,会产生排斥力,即受阻旋转要消耗一定能量,克服内旋转所受到的阻力。

东华大学《高分子物理》简答题题库

东华大学《高分子物理》简答题题库

高分子物理二、高聚物粘性流动有哪些特点?影响粘流温度T f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分)答:粘性流动的特点:1.高分子流动是通过链段的位移运动来完成的;2. 高分子流动不符合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3. 高分子流动时伴有高弹形变。

影响T f的主要因素:1. 分子链越柔顺,粘流温度越低;而分子链越刚性,粘流温度越高。

2. 分子间作用力大,则粘流温度高。

3. 分子量愈大,愈不易进行位移运动,Tf越高。

4. 粘流温度和外力大小和外力作用的时间增大,Tf下降。

三、画出牛顿流体、切力变稀流体、切力变稠流体、宾汉流体的流动曲线,写出相应的流动方程。

(8分)答:牛顿流体η为常数切力变稀流体n < 1切力变稠流体n >1宾汉流体σy为屈服应力四、结晶聚合物为何会出现熔限?熔限和结晶形成温度的关系如何?答:1.结晶聚合物出现熔限,即熔融时出现的边熔融边升温的现象是由于结晶聚合物中含有完善程度不同的晶体之故。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熔体粘度迅速增加,分子链的活动性减小,在砌入晶格时来不及作充分的位置调整,而使形成的晶体停留在不同的阶段上。

在熔融过程中,则比较不完善的晶体将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较完善的晶体需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熔融,从而在通常的升温速度下,呈现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

2. 低温下结晶的聚合物其熔限范围较宽,在较高温度下结晶的聚合物熔限范围较窄。

五、测定聚合物分子量有哪些主要的方法?分别测定的是什么分子量?除了分子量外还能得到哪些物理量?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有何影响?(10分)答:端基分析法和渗透压测定的是数均分子量,光散射测定的是重均分子量,粘度法测定的是粘均分子量。

分子量太低,材料的机械强度和韧性都很差,没有使用价值;分子量太高,熔体粘度增加,给加工成型造成困难。

七、解释下列现象(6分):1. 尼龙6(PA6)室温下可溶于浓硫酸,而等规聚丙烯却要在130℃左右才能溶于十氢萘。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1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1

第一章概论分子量分布,是指聚合物试样中各组分含量与分子量的关系。

黏弹性,对一整块聚合物熔体在短时间内可以观察到它有一定的形状和弹性,但是经长时间观察这种熔体会表现出液体的流动性。

这种长时间观察到的粘性流动和短时间内观察到的弹性两者相结合,而且与时间有关的力学性质称为黏弹性。

玻璃化转变,无定形和结晶热塑性聚合物低温时都呈玻璃态,受热至某一较窄温度,则转变为橡胶态或柔韧的可塑状态,这一转变过程称为玻璃化转变。

转变时对应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

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受到外力时,分子中的链段发生了运动,使长链分子由蜷曲状变成伸展状,产生很大的形变,但不导致高分子链之间产生滑移,当解除外力后,形变可完全恢复,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高弹性。

第二章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又分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又称一级结构。

远程结构包括分子的大小与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又称二级结构。

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以及织态结构,它们是描述高分子聚集体中的分子之间是如何堆砌的,又称三级结构。

织态结构和高分子在生物体中的结构则属于更高级的结构。

高分子链的构型包括单体单元的键合顺序、空间构型的规整性、支化度、交联度以及共聚物的组成及序列结构。

高分子链序列结构:共聚物中不同结构单元的交替次数,不同结构单元在分子链中的平均长度。

全同立构,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体键接而成,称为全同立构;间同立构,由两种旋光异构体交替键接而成,称为间同立构;无规立构,两种旋光异构体完全无规键接时,则称为无规立构。

等规立构,全同异构和间同异构统称为等规立构。

定向聚合,通常自由基聚合的高聚物大都是无规的,只有用特殊的催化剂才能制得等规立构的高聚物,这种聚合方法称为定向聚合。

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

交联结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化联结成一个三维空间网型大分子时即称为交联结构。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1998年1. 应力松弛:在恒定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2. 氢键:是极性很强的X-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

3. 等规聚合物:指全同立构和间同的高聚物。

4. 等规度: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总的百分数。

5. 聚合物的粘弹性:聚合物的形变和发展具有时间依赖性,这种性质介于理想弹性体和理想粘性体之间,称为粘弹性。

1999年1.玻璃化温度: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即玻璃化转变,所对应的转变温度。

2.脆点(化)温度:当温度低于某个温度Tb时,玻璃态高聚物不能发展强迫高弹形变,而必定发生脆性断裂,这个温度称为脆化温度。

3.溶解度参数:通常将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定义为溶解度参数d,溶质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愈接近,两者愈能相互溶解。

4.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不断改变其构象的性质或高分子能够卷曲成无规线团的能力。

5.泊松比:材料横向单位宽度的减少与纵向单位长度的增加之比值。

6.表观粘度:与牛顿粘度定义相类比,将非牛顿流体的粘度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其值称为表观粘度,即。

2000年1. 链段: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称为链段。

2. 构型:构型是对分子中的最近邻原子间的相对位置的表征,也就是指分子汇总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3. 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4. 熔限:结晶高聚物有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就叫熔限。

5. 熔点:高聚物结晶部分完全熔化的温度。

6. 剪切粘度:液体内部反抗在切应力作用系发生薄层流动的内摩擦力,称为剪切粘度。

7. 高聚物的屈服: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

2001年1.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共1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概念与名词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高聚物的结构指组成高分子的不同尺度的结构单元在空间相对排列,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链结构表明一个高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的几何排列情况。

聚集态结构指高分子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和织态结构。

近程结构指单个大分子内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结构。

远程结构指单个高分子的大小和在空间所存在的各种形状称为远程结构化学结构除非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新的化学键才能改变的分子结构为化学结构。

物理结构而一个分子或其基团对另一个分子的相互作用构型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叫做构型,这种化学结构不经过键的破坏或生成是不能改变的。

旋光异构结构单元-CH2--C*HR-型的高分子,由于每一个结构单元含有一个C*,因此,它们在高分子链中有三中键接方式,即全同、间同、无规立构,此即为旋光异构。

全同立构结构单元-CH2--C*HR-型的高分子,由于每一个结构单元含有一个C*,因此,它们在高分子链中有三种键接方式,若高分子链中C*的异构体是相同的,此即为全同立构。

间同立构结构单元-CH2--C*HR-型的高分子,由于每一个结构单元含有一个C*,因此,它们在高分子链中有三种键接方式,若高分子链中C*的两种异构体是交替出现的,此即为间同立构。

无规立构结构单元-CH2--C*HR-型的高分子,由于每一个结构单元含有一个C*,因此,它们在高分子链中有三种键接方式,若高分子链中C*的两种异构体是无规则出现的,此即为无规立构。

有规立构全同和间同立构高分子统称为有规立构。

等规度全同立构高分子或全同立构高分子和间同立构高分子在高聚物中的百分含量。

几何异构当主链上存在双键时,而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同时被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时,即可形成顺反异构,此即为几何异构。

顺反异构当主链上存在双键时,而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同时被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时,即可形成顺反异构,此即为几何异构。

高分子物理思考题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思考题名词解释
交联橡胶的状态方程
交联度
用交联密度或两个相邻交联点之间的数均分子量或每立方厘米交联点的摩尔数来表示。
交联点密度(μ/V0)
交联聚合物里面交联键的多少,一般用网链分子量的大小来表示。
交联点的功能度(ϕ)
ϕ=2N/μ
溶胀效应
溶剂分子进入橡胶交联网络,使其溶胀,体系网链密度降低,平均末端距增加,进而模量下降。
储能模量(E′)
是反映材料形变过程由于弹性形变而储存的能量。
损耗模量(E″)
是反映材料形变过程以热损耗的能量。
损耗角正切(tanδ)
tanδ= E″/ E′,即损耗角正切等于损耗模量与储能模量的比值。
松弛时间(τ)
是指应力降低到起始应力σ(0)的e-1倍(0.368倍)时所需的时间。
推迟时间(τ′)
银纹
聚合物在张应力作用下,于材料某些薄弱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的塑性形变和取向,以至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垂直于应力方向上出现长度为100μm、宽度为10μm左右、厚度约为1μm的微细凹槽或“裂纹”的现象。
脆-韧转变点
在一定应变速率下,作断裂应力和屈服应力分别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脆-韧屈服转变点。
泊松比ν
拉伸实验中材料横向收缩应变与纵向伸长应变的比值。
柔量
一个弹性常数,它等于应变对应力之比,即杨氏模量的倒数。
拉伸比
λ=l / l0,即材料变形后的长度l与起始长度l0的比值。
熵弹性
当橡胶受外力变形时,若没有内能变化,则其抵抗变形的收缩力(弹力)完全是由熵的变化而产生的,这种由于系统熵变而引起的弹性称之为熵弹性。
构象
原子或原子团在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空间排布。
链段
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亦即高分子链中作协同运动的独立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Introduction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 ):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合成高分子:一般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简单的化学结构,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生物高分子:一般倾向于是对化学结构组成多样、排列顺序严格的、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单体(monomer ):能够形成聚合物中结构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聚合物(high polymer or polymer ):由相同的化学结构多次重复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聚合物。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 ):由苯乙烯单体反应得到的聚苯乙稀,其结构单元的原子种类、个数都与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发生变化,故这类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e unit ):聚氯乙稀这样的聚合物,括号内的化学结构称为结构单元。

即组成高分子的、重复连接的、来源于单体的化学结构单元称―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 ):聚氯乙稀分子链可以看作结构单元多次重复构成,因此括号内的化学结构也可称为重复单元或链节(chain element )。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gation ):重复单元的数目n ,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的一个物理参数。

数均分子量:各种不同分子的分子量的总合除以分子数总合得到的平均值。

其中:分子量为Mi 的大分子,相应的分子分数为Ni 。

重均分子量:不同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重量乘积的总和除以整个分子重量得到的平均值。

其中:分子量为Mi 的大分子重量为Wi =NiMi 粘均分子量:用聚合物稀溶液的特性粘度测定的分子量。

一般情况下,0.5<α<0.9若 α=1 则 Mη = Mw (均一聚合物,α=1 )Z 均分子量:用超速离心法测定的分子量。

Zi = WiMi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 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分子量分布指数(多分散系数):D=1 均一分子量D>1 分子量多分散性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 ):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11i i i ii n N M N M ∑∑∑∑∞=∞=∞=∞===11211i i i i i i i i i i i w M N M N W M W M ααααη/1111/111)()(∑∑∑∑∞=∞=+∞=∞===i i i i i i i i i i i M N M N W M W M ∑∑∑∑∞=∞=∞=∞===121311i i i i i i i i i i i z M N M N Z M Z M聚合物的序列结构:指聚合物大分子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

支化高分子(接枝高聚物):在一定条件下结构单元除正常连接外,还会连接成支链型结构,形成支链型大分子。

交联结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连接成一个三维网状体型分子称为交联结构。

高分子一次结构:高分子的化学结构。

高分子二次结构:单个分子链的构象结构称为二次结构。

高分子三次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gation):通过打开环或双键、三键互相联结起来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聚合过程中无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缩聚反应通常是经由单体分子的官能团间的反应,在形成缩聚物的同时,伴有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

链(增长)式聚合(链式聚合,chain (growth)polymerigation):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绝大多数属于链增长聚合反应。

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和微量引发剂组成,没有中间产物,单体转化率与反应时间无关。

逐步(增长)聚合(step growth polymerigation):逐步聚合没有活性中心,它是通过一系列单体上所带的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间的反应逐步实现的。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以及合成聚氨酯的聚加成反应等等都是逐步增长聚合反应。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自由基聚合:由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为自由基聚合。

活性种(Reactive Species):打开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均裂(Hom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异裂(Heter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

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为阴、阳离子的连锁聚合。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共轭效应(Resonance Effect):共扼效应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轭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

共轭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

可分为σ-π共轭、p-π共轭、π-π共轭、σ-p共轭。

空间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位置所引起的效应,它对单体聚合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它不涉及对活性种的选择。

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

链引发包括两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即引发剂的分解),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单体自由基形成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

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Coupling Termination):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歧化终止(Disproportionation Termination):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单基终止(Mono-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可能形成新的自由基继续反应,也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而停止聚合。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链转移(Chain Transfer):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M)、溶剂(S)、引发剂(I)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叫链转移反应。

引发剂(Initiator):在聚合体系中能够形成活性中心的物质,使单体在其上连接分为自由基引发剂,离子引发剂。

半衰期(Half Life):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诱导期:聚合初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的时期。

诱导分解(Induced Decomposition):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引发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转化率(Conversion):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分率,等于转化为聚合物的单体量比去用去单体总量。

等活性理论(Equal activity theory):在自由基聚合中,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基本与链长无关。

稳态假设( Steady state assumption):自由基聚合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后,单位时间内通过双基终止反应所消耗的自由基数与链引发反应引发剂分解所生成的自由基数相等,即连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构成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不随时间增长而变化。

一般只在低转化率(10%以内)的反应中存在。

热引发聚合(Thermal-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聚合单体中不加入引发剂,单体只在热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称为热引发聚合。

光引发聚合(Photo-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在光的激发下(不加入引发剂),发生的聚合称为光引发聚合。

可分为直接光引发聚合和光敏聚合两种。

光引发效率(Photo-Initiation Efficiency):又称为自由基的量子产率,表示每吸收一个光量子产生的自由基对数。

自动加速现象(Auto-accelerative Phenomena):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凝胶效应(Gel effect): 因体系粘度增加而引起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的现象。

粘度增加使kp 增大,使kt减小。

沉淀效应(precipitation effect):在聚合中,若聚合物不溶于各自的单体,聚合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整个聚合体系在异相体系中进行,在聚合一开始就出现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现象。

聚合动力学(Kinetics of Polymerization):指聚合速率、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动力学链长(Kinetics Chain Length):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链转移常数(Chain Transfer Constant):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链转移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的竞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