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一.语基与运用.(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①溃.退②镌.刻③悄.然
④diàn农⑤jī形⑥jié责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2分)
A.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眼花潦乱白手起家
B.抑扬顿挫深恶痛急任劳任怨重岩叠嶂
C.一丝不苟殚精竭虑屏息敛声如梦初醒
D.为富不仁杳无消息油光可签正人君子
3.古诗文默写。

(7分)
①树树皆秋色,
②,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月下飞天镜,
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在康乐以来,
⑥自非亭午夜分,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标点错误,请加以改正。

(3分)
①从5月1日起,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

②通过这个新法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第①句:
第②句:
第③句:
5、综合性学习。

(6分)
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温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温州市举行,为此,班级也开展了“我为绿色温州添色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班级读报活动中英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新闻,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成一则新闻
摘要。

(2分)
新闻1: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

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新闻2:5月16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中国杂志社、衢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来到温州。

朱军、何晴、刘劲等明星在温州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绿色中国行——走进温州”大型公益活动的序幕。

新闻3:5月17日由共青团温州市委、中国少年先锋队温州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活动,在西区市政广场进行,通过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方式,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新闻摘要:
活动二: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2分)
宣传标语:
活动三:假如你被评为“绿色小卫士”,请你写一则获奖感言在班会上发言。

(60字内)(2分) 获奖感言: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古诗文阅读】(6分﹢1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诗中表明诗人轻车简从,奉命出征的句子是。

(1分)
7.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凉州时所作。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尾两联叙事,中间写景,整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C.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D.王维作为唐朝山水诗人,借助这首诗把边塞奇特、壮丽、别致的风光描绘的淋漓尽致。

8.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古文,完成9-12题。

(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猛浪若奔.:()②窥谷忘反.:()
③竟不忍去.:()④今岁.春雪甚盛:()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C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皆.在朝日始出②歌吹为.风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12、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13—18题(15分)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3、“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用了修辞手法。

(2分)
14、“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我受到哪些优待?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居然睡安稳了”中的“居然”的意思是,条件艰苦作者却乐观处之,与前文形成鲜明对照。

(2分)
16、文中画线句中的“一到”改成“运往”好么?为什么?(2分)
17.鲁迅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机,言简义丰,试结合时代背景及“大概”、“罢”等词理解分析“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一句话的含义。

(3分)
18、从全文看,本段似乎并不特别重要,但作者却写得很详细,给了多种信息,你认为能够说明作者写作初衷的是()(3分)
A、表现日本人民的友好态度。

B、说明“物以希为贵”的道理。

C、表达弱国之民的悲愤心情和别样的感受。

D、交代仙台的学习环境。

(二)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选段回答19--23题。

(11分)
《我的母亲》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

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

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

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

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

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

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

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

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

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
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9.选文围绕母亲写了几件事?试概括出来。

(2分)
20.第三段划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21.选段作者主要回忆了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把该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相比,试分析两文语言风格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2. 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3.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

请谈谈本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或俗语或格言。

(3分)
三、作文(30分)
24、趣是什么呢?
趣是你开心时的粲然一笑,是你忧伤时的双泪潸潸,也是你思念时的一封书信;趣是你指尖弹奏出的美妙乐曲,是你歌喉里飞出的动听歌声……趣好比是山的颜色,花的光影,即使是会说话的人也不能用一句话来描绘他,只有那些内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享受的乐趣”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不限文
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答案:
1.略
2.C
3.略
4.(1)第①句标点有误,把“道路交通安全法”改成《道路交通安全法》
(1)第②句,缺少主语,删除“通过”两字。

(2)第③句,减少不能用倍数,把“一倍”改为“一半”(或“50%”、二分之一)
5.新闻摘要示例:各地都十分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开展各种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宣传标语示例:地球一小时,节能一辈子。

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

获奖感言示例: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后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当好环保小卫士,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7. C
8.诗中的“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感强,分别烘托(衬托)出大漠的广阔和黄河的辽远,意境雄浑苍茫,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9、①奔:飞奔的马。

②反:通“返”,返回。

③去:离开。

④岁:年。

(4分)
10、C(2分)
11、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分)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2分)
12、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4分)
13、反复
14、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15、出乎意料之外清国留学生的思想腐朽。

16、不好用“运往”使语句重复失文采,“一到”可以显出速度之快,突出“物以稀为贵”
17.“大概”“罢”是一种猜测不肯定的语气,反应了作者的敏感,表现了一个弱国青年学子初到异国他乡因受到所谓的“优待”而产生的辛酸之情及激起的强烈民族自尊。

18、C
19.(2分)(1)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
(2)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20.(2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1.(2分)质朴无华、饱含深情。

22.(2分)不能,因为这些词起限制作用,体现了作者谦谦君子的风度。

23.(3分)气量大、性子好、容忍;有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