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对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小车、砝码、托盘、细绳、定滑轮、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天平、电源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通过播放一段汽车加速和减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加
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出问题: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实验原理讲解
(1)介绍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控制
其他物理量不变,只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当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拉
力的大小,测量不同拉力下小车的加速度。
(3)当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
质量,测量不同质量下小车的加速度。
3、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安装
①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接在小车的后端。
②用细绳将小车通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托盘内放置砝码。
③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2)平衡摩擦力
①将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在不挂托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够沿长木板匀速下滑。
②检查平衡摩擦力的效果,在小车后连接纸带,打点计时器工作,轻推小车,观察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分布。
(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①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在托盘中逐渐增加砝码,改变拉力的大小。
②每次改变拉力后,释放小车,记录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
③重复实验多次,获取多组数据。
(4)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①保持拉力不变,在小车上逐渐增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
②每次改变质量后,释放小车,记录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
③重复实验多次,获取多组数据。
4、数据处理
(1)测量纸带,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①选取纸带上清晰的点,每隔一定的间隔选取一个计数点。
②测量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逐差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2)绘制图像
①以拉力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绘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
②以质量的倒数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绘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①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②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曲线,将其进行拟合,若拟合后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即加
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5、课堂讨论
(1)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误差来源。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减小实验误差。
6、课堂总结
(1)回顾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总结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7、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
处理和结论等。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关系来解释。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亲身体验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同时,在实验装置的改
进和创新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尝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