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河南商丘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河南商丘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禹建立夏朝后,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禅让制被哪一制度所取代()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均田制
【答案】A
【解答】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禹建立夏朝,传位给儿子启,从此世袭制的家天下取代了禅让制的公天下。
故选A。
第2题.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
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法家()
A: 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答案】C
【解答】提倡法治专制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学术思想。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秦朝开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就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论。
第3题.
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
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A: 无为而治
B: 儒法并用
C: 重用外戚
D: 以德化民
【答案】B
【解答】根据题干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等信息可知,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B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没有涉及,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4题.
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 东汉蔡伦一一发明了造纸术,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B: 西汉司马迁一一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C: 东晋王羲之一一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誉为书圣
D: 战国后期李冰一一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答案】A
【解答】
第5题.
从右面的人口迁徒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D: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答案】D
【解答】人口迁徙示意图反映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各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故选D。
第6题.
碧螺春在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尼姑摘茶的故事己无从考证其年代,但能确定绝不可能发生在哪个朝代()
A: 明
B: 南宋
C: 唐
D: 西汉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因此尼姑摘茶的故事决不可能发生在西汉时期.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7题.
如图所示事件的主人公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答案】D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故选D。
第8题.
下图是《西游记》的插图《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是()
A: 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B: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C: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 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答案】C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故选C。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某一历史事件看作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次显现。
这一历史事件是()
A: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B: 太平天国的反清起义
C: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D: 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答案】B
【解答】A.这是发生在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
B.这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革命表现;
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在鸦片战争期间反侵略的表现,时间是1841年;
D.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10题.
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中的创造性革命道路是指()A: 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
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C: 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
D: 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道路
【答案】C
【解答】据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可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井冈山道路。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损失严重。
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井冈山道路)。
故选C。
第11题.
如图所示油画《地道战》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该战法大规模运用的时期是在()
A: 鸦片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答案】C
【解答】油画《地道战》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该战法在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运用。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按照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
民兵配合正规军、地方游击队作战,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有力地打击了日军。
故选C。
第12题.
建立时间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指出下列时间轴的问号处的正确答案是()
A: 孟良崮战役
B: 淮海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辽沈战役
【答案】D
【解答】
第13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以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是在()
A: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1954年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C
【解答】根据苏绣儿知识可知,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确立的。
故选C。
第14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答案】A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A项正确,BCD 属于手段,不是根本目的。
故选A。
第15题.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城市国家或城邦,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0多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A: 斯巴达和希腊
B: 斯巴达和雅典
C: 雅典和马其顿
D: 雅典和希腊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古希腊繁荣时期,有一百多个邦,其中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有名。
故B项正确。
故选B。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 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答案】D
【解答】依据材料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等问题,故AB两项错误。
C项中的完全说法绝对化,排除。
故选D。
第17题.
有历史学家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材料表达的观点是法典()A: 为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B: 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
C: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 是法律集大成者
【答案】C
【解答】据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可知,材料中的《法典》指的是《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
(又叫《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事件是()
A: 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B: 任《莱茵报》主编,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C: 在巴黎研究各国革命史,参加工人团体活动
D: 在《德法年鉴》上阐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
【答案】D
【解答】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文中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故选D。
第19题.
这一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
这一时期应是()A: 明治维新时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 冷战时期
【答案】D
【解答】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
所以这一时期应是冷战时期。
2.材料分析题
第20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二从蒙古到元朝,是从崇力向崇德升进,从野蛮向文明靠拢,从夷狄向中华进化,即汉化了。
元朝就是汉化的伟大成果,从军事暴力集团向道德和文明的方向演进的结果。
所谓汉化,就是儒化。
忽必烈确立儒学为治国理念和指导思想,展开和完成了这次除旧布新的历史性的大转型。
--《忽必烈儒化:一次华丽的历史转身》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靖康耻指的是北宋灭亡,这里的靖康耻发生在哪一年?诗歌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做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忽必烈确立儒学为治国理念和指导思想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归纳元朝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3)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127年;女真族;努力: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措施: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仁政不嗜杀建议,施行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等;原因:拥有杰出领导人;注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注重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
一方面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另一方面保持西藏、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解答】1127年,金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北宋灭亡。
岳飞是南宋抗金将领,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因此诗歌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族。
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做的努力有: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材料二中,忽必烈确立儒学为治国理念和指导思想后采取的措施有: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仁政不嗜杀建议,施行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等。
元朝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有:拥有杰出领导人;注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注重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
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一方面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另一方面保持西藏、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材料二:《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
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①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②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解答】据材料一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可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据材料三伯兄
(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可知,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第22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幅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
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1)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有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2)从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两个典型事例。
(3)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指什么?改变了世界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
(1)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答】
(1)由材料一关键词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判断当年分田是指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由材料一关键词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判断今岁分田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指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题意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可知是袁隆平研究的籼型杂交水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23题.
探究问题。
材料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正式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中英国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体制:君主立宪制。
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有利于实现现代化。
【解答】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
这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稳定、宽松、开放、适宜的整治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