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近效期药品未做标识原因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手术室近效期药品未做标识原因分析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有章可循,保证高效的管理质量。

若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产生大量近效期药品甚至过期,将给患者的安全用药带来严重隐患,故必须建立完善的药品效期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3.1.1完善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为合理控制药品的进、销、存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失效,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我院药剂科制订了《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制度》,药学工作人员在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剂、使用和报损销毁等环节中务必按照该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管理制度;病区临床科室药品管理护理人员亦务必遵照该制度管理本科室储备药品的效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3.1.2建立滞销药品淘汰制度药剂科应根据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定期将某些长期不用或使用频率较低的品种,即更新周期长的个别药品,上报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研究批准后,从医院药品采购目录中剔除,不再计划采购[3],有助于减少近效期药品的产生。

3.2.1加强库房的近效期药品管理医院药品的效期管理应从药品流程的源头开始抓起,可减少各药房近效期药品的产生。

因临床
用药常因诸多因素发生变化,故库房药品效期管理的重点为药品的采購计划,库房对于效期<6个月的药品,除非临床急需,原则上不应采购,特殊情况必须采购的,应结合临床实际用量由使用科室主任提出计划,严格按使用计划采购,避免药品在过期前未使用完,造成药品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对于临床应用量极少、价格昂贵的药品,一般不备库存,需要时临时按需采购。

各药房应掌握临床用药变化规律,及时反馈给库房采购人员,避免大量采购,造成药品积压。

药品验收入库时务必检查药品效期,并核对保证药品实物与发票的效期必须一致。

药品摆放时,必须将效期近者放置在外面,避免“留陈发新”。

药品出库给各药房时,必须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出库”原则,且应将近效期药品的情况告知各药房。

药品库房应建立近效期药品追踪制度,对存库或发出的近效期药品实行按批号追踪。

对临床科室尚在使用的近效期药品,每月及时登记备查。

3.2.2加强门诊药房的近效期药品管理药房工作人员在药品上架时要重点检查药品效期,将效期近者摆放在外面,严格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原则调剂[4]。

针对“未及时检查效期药品”造成近效期药品,需安排专人管理近效期药品,对近效期药品按月盘点、登记、处理,并及时登记随领药品中的近效期药品。

每月登记近3个月和6个月效期药品,在专用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其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处理措施、登记人等信息[5],并制作近效期药品警示栏,悬挂在药房醒目处,其他工作人员调剂时发现新
产生近效期药品需及时报告负责管理药师,做好登记及处理。

在药品架上粘贴或摆放红黄两色的圆形“近效期药品”字样标识警示,3个月内效期粘贴红色标识,4~6个月粘贴黄色标识[6],并将其与有效期长的药品分开存放,在原处提示该药品已转移至近效期药品统一放置处,让工作人员能一目了然。

所有近效期药品实行提前1个月下架处理,放在专门的区域,临床仍在开医嘱可继续使用,但同时做好报损的处理准备。

对于使用量少的近效期药品,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加快使用,以减少药品资源浪费,医院经济损失。

我院新近安装了深圳某医疗有限公司的自动发药机系统,后续可利用发药机系统监测近5个月效期药品,但要求加药人员务必将药品有效期准确录入,避免差错[7-8]。

拆零后的药品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而造成药品效期的改变,不利于药品效期管理[9]。

“拆零药品不易管理,疏于检查效期”亦是造成我院近效期药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各药房均采取以药品原包装瓶(盒)作为装置容器,以便准确识别药品效期和减少药品被污染的概率,待药品用完一批后及时更换,严格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原则,不同批号和效期的同种药品严禁混放于同一装置容器中;为了减小因拆零后药品保存环境改变对药品效期的影响,平时每次倒入装置瓶中的药品数量不应超过7d用量。

药品拆零人员必须做好药品拆零记录,包括药品品名、规格及效期等,需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拆零药品的效期进行管理和跟踪,每月定期检查效期,做好近效期警示标识[10]。

对于拆零药品的管理措施同样适用于住院药
房和病区的拆零药品管理,后续不再赘述。

3.2.3加强住院药房的近效期药品管理住院药房承担着住院患者的日常用药需求,负责接受每日病区临床科室取药、退药,药品种类多、数量大,增加了药品效期管理的难度。

除了参照门诊药房对近效期药品管理的常规措施外,住院药房应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效期管理,设置计算机药品效期预警系统,每日开机则提示效期<3个月的药品信息,以提醒发药窗口的药师发药时及时提醒护士或患者尽快使用。

对摆药过程中发现的近效期药品,用红色标签提示护士或患者,防止失效药品流入患者手中,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住院药房的药品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其中急抢救注射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品种较广泛,某些疾病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具有不可预估性,往往却又是急危的,所以急抢救注射剂是必备药品,但一般情况下使用频率较低,这也是造成我院近效期药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急抢救注射剂的效期管理非常重要,应落实到专人管理,不仅能保证临床的紧急用药,还能保证急救药品数量的合理优化[11]。

针对正常情况下不能使用完毕的急抢救注射剂应提前15~30d实行报损,防止近效期药品在患者使用过程中过期或已过期药品流入患者手中[12]。

3.2.4加强病区药品的近效期管理管理好病区药品,不仅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又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避免差错或纠纷发生。

药剂科应加强医护人员对药品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病区药品效期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病区药
品管理,每月定期检查病区所有药品,规范药品的摆放、储存、使用等。

我院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的备用药品基数一般较少,药品更新周期较快,较少产生近效期药品,若产生近效期药品,须在药剂科统一发放的《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3个月近效期药品管理登记本》上做好登记,并粘贴近效期警示标志,务必在药品为3个月近效期前到药房更换效期较长的药品。

我院病区临床科室药品产生近效期的品种主要为急抢救药品,各临床科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减少抢救车药品品种和数量,并在药剂科备案[13]。

各科室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急救箱和抢救车药品,保证药品实际数和基数一致;实行近效期药品预警机制[14],对近效期药品登记,做好警示标识,并及时到药房更换。

3.2.5加强临床科室退药的近效期管理各临床科室务必在药品为3个月近效期前到药房更换效期较长的药品,同时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临床科室近效期药品退回药房登记本》上作好登记,若药房没有更长效期的药品,临床科室药品管理人员务必做好近效期药品登记,设置警示标识,对效期<1个月的药品,药房不予更换。

3.3.1加强药学人员教育培训强调药品效期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经常组织药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使其深刻认识到药品质量对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性。

药师应提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增强责任感,药师的责任心是做好药品效期管理的关键,全员参与,责任到人,让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15]。


外,科室主任随时进行检查登记并与当月奖金挂钩,實行合理的奖惩制度,亦有助于效期药品的管理。

3.3.2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加强病区各科室药品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关注急抢救药品的近效期管理,做好登记,警示标识和及时更换近效期药品。

3.3.3加强医师的培训工作医院应定期开展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防止不合理用药导致药物积压[16]。

加强医师的医德医风和廉政建设教育,避免个别医务人员因医德医风较差或廉政意识薄弱收受某药品厂家好处而只使用同种药品的该厂家生产的药品,导致其他厂家药品积滞,以致产生近效期或过期。

针对个别科室申请的药品未及时使用或使用率较低,应及时加强与该科室医师沟通,加快使用。

在国家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至30%以下的政策影响下,医院药学部门以往的工作模式对医院的贡献变得十分有限,从收入来源主要部门变成零收入部门,给医院带来的负担日渐凸显,因此,药学部门工作人员面临转型,除发展临床药学和增设药事服务费外,加强药品管理,尤其是近效期药品管理,以降低过期失效药品的报损率,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实则亦是为医院创收。

并且,药品的效期管理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药学工作人员若误把过期或变质药品发给患者,易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强近效期药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依据我院近效
期药品现状和产生原因调差分析,针对主要产生因素从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具体管理和加强教育培训三方面进行解决措施探讨,后续可采用PDCA循环法[17-19]或品管圈活动[20]等经典管理方法改善近效期药品的管理,促进我院近效期药品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既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又可减少药品资源损失,还能体现药师工作的“有为”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