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精练精析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二.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要点名师点拨】
【点拨1】早期农业生产下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哪些主要变化?
提示:(1)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石犁,放火焚烧。

(2)耦耕:普遍使用耒耦。

(3)金石并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主要使用耒耦和石锄、石犁,懂得开沟排水,泯制肥料。

【点拨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这一特点?
提示:(1)农具不断改进。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

(4)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

(5)进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

(6)重视农业灌溉。

【点拨3】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提示:(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农耕技术的发展:用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点拨4】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提示:(1)发展的原因:①铁犁牛耕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小农经济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④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加之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导致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爆发。

典题训练:
1.(2010 •北京高一检测)下面两幅图画表达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A.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同等地位
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农业、牧业、商业呈多元发展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2.(2010 •张家界高一检测)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成为可能,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小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故A项不如B项准确。

【典型例题探究】
【例1】历史文物是文明演进的见证,凝聚着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制造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A. 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解题分析】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或解决历史问题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的知识识记及迁移能力。

通过下图可以直观选出答案。

以上图示揭示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或方法的演变,从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应选B 。

答案:B
【变式训练】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 A. 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答案:C
【例2] (2010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检测)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 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由此可见,古代 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及理解材料的能力。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以家庭为生产 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

以家庭为单位反映的是其封闭性、分散性,“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说明的是其落后性。

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小农经济的弱点,而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当小农经济受到外界冲 击时脆弱性的一面。

答案:C
【变式训练】(2010 •临沂模拟)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解释不 确切的是()
A.做到了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时
唐代
魏晋 期)
........... ②
汉代
原始社会
…① ( 骨耦曲辕犁

........ ④ -■ ---- > ------ (工具) 翻车楼车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答案:A
【学业达标训练】
1.(2010 •南海高一检测)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解析】选Co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应选C项。

2.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A.石斧
B.石犁
C.木耒
D.铁犁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教材中有关木耒的形状一致,因此应选C 项。

3.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耦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是早期农业的耕作方式,传统农业主要指封建社
会时期的农业,自汉代以来,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2010 •宿迁学业水平检测)表明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并一直为后世沿用的是()
A.耦犁
B.铁犁犁冠
C.曲辕犁
D.褛车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它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
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
后世沿用。

5. 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最早岀现在哪一时期()
沟 沟 第二年
A.商周
B.西汉
C.隋唐
D.明清 【解析】选B 。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判断能力。

图中所示的代田法是西汉时赵过发明的。

6. (2010 •张家界高一检测)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

”这表明了 ()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套作制的普及
C. 一年二熟制出现
D.—年三熟制产生
【解析】选Co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抓住关键信息“一岁两熟”,可判 断C 项正确。

7.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解析】选A 。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 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
【解析】选C 。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鞭牛”这一信息可知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

9.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沟 沟
第一年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3)请你推测一下,在材料所反映的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小农经济,在充分阅读理解图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材料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小农经济的知识回答,其中第(3)题要知道此处的“小康社会”即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答案:(1)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儿孙满堂。

(只要符合时代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2010 •南通高一检测)《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周颂・良耕》);“去其螟腾,及其蟲贼,无害我田稚”(《小雅•大田》)。

这些诗句反映了西周()
①出现了小型青铜农具②懂得泯制绿肥
③懂得治虫灭害④强化社会治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荼蓼朽止,黍稷茂止”来
看人们懂得用杂草派制绿肥。

从“去其螟謄……无害我田稚”来看人们懂得治虫灭害,故②③ 正确。

2.(2010 •汕头高一检测)“代田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

它所表现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沟耕垄作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代田法可知第一年种作物的部分第二年就可以休耕,因此
该农业生产技术特点是Co
3.(2010 •广州高一检测)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曲辕犁镂车二牛一人耕作法铁犁冠
A B C D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及审题能力。

注意题干限制“唐代”,楼车是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耕作法也是西汉时期的,铁犁冠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注意关键词: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步犁的基本定型,此后一直沿用千余年。

4.“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坎儿井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蜀沃野千里”,这是关键信息,可知此水利工程在四川,我们很容易就想到是都江堰。

5.(2010 •西安高一检测)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耕作方式,其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故不与市场发生联系,④错误,排除带④的选项。

6.(2010 -张家界高一检测)“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纟壬……”(《墨子》),材料中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交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生产目的。

从材料中判断这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7.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谚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①体现了耕锄;②体现了灌溉;③体现了施肥;④体现了灌溉和施肥,这些都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o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妇织”“儿锄” 这一关键信息来判断这一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

②③④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而①不符合小农经济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9题9分,第10题17分,共26分)
9. (2009 •南通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红,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霉,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 鬻(yti)子孙,以偿债者。

--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主要根据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即小农经济进行回答。

第(2)题注意结合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特点进行回答。

第(3)题根据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进行回答。

答案:(1)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

10.(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

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
业于茶者七八矣。

” —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4分)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分)
(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4分)
(4)粮食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依据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粮食增收的因素有哪些?对当前我国确保粮食产量有何启示?(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第(1)题主要根据材料信息:粮食亩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全国耕地面积等方面进行归纳;第(2)题主要根据粮食产量提高使更多的劳动力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思考;第(3)、(4)题注意结合材料中提供的角度与所学知识回答,只要育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粮食单产提高;②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③耕地面积增加;④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⑤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但仍占主要地位。

(2)①粮食产量的提高保障了粮食供应;②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事经济作物种植;③耕地面积的增加为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条件。

(3)①可信:粮食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茶叶种植。

②不可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较强等)下,“业于茶者七八”的说法存在夸大之嫌。

(4)耕作技术;耕地面积;自然灾害;生产工具;管理技术;统治者的政策;社会是否安定;劳动力是否充足等。

启示:切实保护现有耕地;积极预防自然灾害;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

教师备课资源
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镇
B.骨藉、石耕
C.楼车、翻车
D.铁铲、铁犁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石器锄耕”也称“耒目耕”,骨耦、石耦等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A.石斧
B.石犁
C.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耒
D.骨耕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古代农具的作用。

石斧属于砍伐工具,显然选A。

3.观察右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三国两晋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由图片可知该耕作方式由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所示为西汉时出现的耦犁耕作方法。

A.战国时期
B.汉朝时期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图片中的“白渠”这一信息加以判断,可知它是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氟。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以后又是怎样发展的?
(2)材料二中白居易的诗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3)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考查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及演变,根据教材不难回答;第(2)题注意抓住材料中的信息“机梭” “牛驴”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判断是小农经济,然后归纳其特点;第(3)题分别从材料一、二中反映的信息归纳概括。

答案: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2)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3)特点:①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