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温度各节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温度的概念;
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
导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
课堂导学
1、温度概念:
2、师生共同做4.1–1实验,
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
3、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4.1--2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
4、摄氏温度:
规定
5、37℃读作;—4.7读作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7、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将温度计分给学生,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乙:
丙:丁: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_______或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课后练习
4.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
A.体积大小
B.运动快慢
C.冷热程度
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图2中所示的是 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 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课后反思
课题:温度计(二) 序号:1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
2、 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体温计在读数时,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 ;
3、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 ;其它温度计 (“能”或“不能”)甩。
课堂导学
A
图 1
B C
D
图2
3
20 ℃
甲 乙
30
40
℃
1、用挂图结合实际的体温计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等。
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玻璃泡里的液体是;
2、测体温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水银,直管内的水银 (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仍然 (“是”或“不是”)人体的温度。
3、归纳一下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例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例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
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
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3. 上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4. 抗击“非典”时,我们经常要测量体温,相信你一定对人体体温及体温计有所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
C.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为37℃
5. 下图1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
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
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课后练习
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所示的那样去测
量和读数。
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
....,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7.下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
法的正误。
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课后反思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课堂导学
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萘的温度/℃
萘的状态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
(1)萘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常见的如:
(2)、非晶体:,常见的如:
7、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
非晶体
课后练习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段物体是态,物体热,温度; BC段是态,物体,温度:CD段是态,物体,温度; B点物体是态,C点是态,
E 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课后反思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 序号:14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5、 进一步认识熔化;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6、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
7、 认识凝固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3、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温度(℃)564840320
4
2K 6
B
8
10
12
C
14
时间(分)
D
16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水银的是,酒精的是。
课堂导学
1、将熔化后的石蜡和萘停止加热,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它的状态,并记录
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萘的温度/℃
萘的状态
蜡的温度/℃
蜡的状态
2、画出萘和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萘和蜡的凝固过程知道:
(1)萘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
(2)蜡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4、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
晶体在凝固时要热,但是温度,这个温度叫,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非晶体在凝固时的特点是,非晶体凝固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3.该选哪一项?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5、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课外练习
6、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7、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8、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9、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10、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课后反思: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导学方法:实验、分析、比较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
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课堂导学
演示课本实验4.3—1,并解释这些变化。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
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3)、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
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跟有关。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
(3) 5、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课堂练习
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
3.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5. 用苯在1atm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 1atm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课后练习
7.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9、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 B.水蒸发吸热C.水凝固放热 D.水凝固吸热
10、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2.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课后反思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3、认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几种白气的认识。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
2、液化的条件是:;
3、液化的两种方式:和。
课堂导学
讨论分析: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得出液化的意义
1、液化:
2、液化的条件是
3、气体液化的方式有
例1、冬天,从人体的鼻孔呼出的“白气”是而成的;
例2、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现象,此现象是一个热过程。
2、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
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3、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现象。
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填“上”或“下”)的。
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6、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 )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
课外练习
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1吃冰棒解热;○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
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1○3 B.○2○3 C.○2○4 D.○1○4
8.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
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
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9、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
10、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
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3 4 5 6 7 8 9 10
水温/℃…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1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
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
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
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
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课后练习
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1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