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第一个发现电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是()
A.安培B.瓦特C.奥斯特D.法拉第2.(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A.花开时香味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3.(2分)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B.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2分)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A.司南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D.动圈式话筒5.(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该是()
A.只闭合S3
B.只闭合S2
C.同时闭合S1和S2,断开S3
D.同时闭合S1和S3,断开S2
6.(2分)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A比B 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关系是()
A.I A>I B B.I A<I B C.I A=I B D.无法确定7.(2分)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C.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8.(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
A.小灯泡变亮B.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路的总功率变大D.电压表示数变小
9.(2分)为测量某电热杯的电功率,王明同学把家中其余用电器均从电源上断开,只将该电热杯接入电路,观察电能表,发现在1min内电能表转盘转动30圈。

电能表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该电热杯的电功率是()
A.600W B.60W C.300W D.400W 10.(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
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
B.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亮
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暗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9分)
11.(2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12.(2分)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这说明甲醛分子在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选填:“加剧”或“减缓”)。

13.(2分)小明同学用电池做电源,把漆包铜线缠绕在铁棒上制成电磁钉耙,通电后铁棒和铜线组成,可把地上的铁钉吸上来,断电时钉耙的消失,所吸附铁钉脱落。

14.(3分)家庭电路中短路或超负荷运行很容易引发火灾,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如果家用电器内部导线的绝缘皮破损,人体接触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

15.(2分)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进而继续研究,终于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磁场就会强得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方向有关。

16.(2分)目前我国研发一款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环保车,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储存气体,这一过程通过的方式使气体内能增加,开动时,释放的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车紧急刹车时,刹车片和
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能。

17.(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得到电压分别为V和V。

18.(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6V 0.9W”的字样,R 为定值电阻,闭合S1,断开S2,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再闭合S2,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则R的阻值为Ω.此时灯泡L和电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是。

19.(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阻R1=5Ω,R2=10Ω,闭合开关S,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W;若通电1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J。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7分)
20.(2分)如图所示,请在相应位置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21.(2分)在图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
①电压表测小灯两端电压;
②闭合电键S,向左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变亮。

22.(5分)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选取了一个标有“2.5V”、额定功率约为1W的小灯泡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前,老师检查发现小明同学连接的电路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连线上画“×”,并只移动一根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连续进行了4次测量,并把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里,其中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或“减小”),灯丝电阻发生变化的本质是电阻随而增大。

23.(8分)为测量电阻R x的阻值,老师提供了以下器材:待测电阻R x、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个、电压不变但电压值未知的电源一个、电流表一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从中选择器材按下述要求完成实验。

(1)将所设计的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2)写出实验步骤;
(3)利用测得数据写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R x=。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4.(6分)某电热水壶及铭牌如图所示,装入1kg 20℃的凉水,通电正常工作4min即被烧开至10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电热水壶的效率。

25.(9分)如图所示,灯L标有“6V 2W”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2Ω,设灯L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
(1)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只闭合S1、S3时,电阻R在60s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要使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且电路电流不为0),各开关的合闭情况应如何?此时的最小电功率为多少?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物
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第一个发现电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是()
A.安培B.瓦特C.奥斯特D.法拉第
【解答】解:
A、安培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故A不符合题意;
B、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其名字被命名为功率的单位。

故B不符合题意;
C、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最早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电生磁现象。


C符合题意;
D、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磁生电现象,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故D不符合题
意。

故选:C。

2.(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A.花开时香味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解答】解:A、花开时香味扑鼻是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永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故B正确;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
意,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扩散现象的结果,能证明分子永不停
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3.(2分)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B.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A、烧开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A错误;
B、热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有能量的损耗与散失,故柴油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故B错误;
C、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端午节粽子飘香,是因为粽子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
散,使人们闻到粽子的香气,故D错误。

故选:C。

4.(2分)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A.司南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D.动圈式话筒【解答】解:A、司南就是指南针,实质是一个小磁针。

利用和地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指示方向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B、闭合低压控制电路,电磁铁中有电流,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把高压
工作电路闭合。

所以电磁继电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工作时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所以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
流的作用工作的。

不符合题意。

D、发声时,声带振动引起膜片振动,膜片振动引起线圈振动,线圈切割磁感线
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符合题意。

故选:D。

5.(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该是()
A.只闭合S3
B.只闭合S2
C.同时闭合S1和S2,断开S3
D.同时闭合S1和S3,断开S2
【解答】解:
A、只闭合S3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是L2的简单的电路,不合题意;
B、只闭合S2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过L2、L1和开关S2,属串联电路,
不合题意;
C、同时闭合S1和S2时电流会不经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属电源短路,
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同时闭合S1和S3,断开S2时,电流有两条路径,分别流经灯泡L1和L2,属
并联电路,符合题意。

故选:D。

6.(2分)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A比B 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关系是()
A.I A>I B B.I A<I B C.I A=I B D.无法确定
【解答】解:已知A和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且长度相同,A比B的横截面积大,串联时电流相同,即I A=I B。

故选:C。

7.(2分)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C.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解:
A、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前应校零,说法正确;
B、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上,本说法错误;
C、为读数准确和保护电表,应该用大量程试触,说法正确;
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说法正确。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
A.小灯泡变亮B.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路的总功率变大D.电压表示数变小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片右侧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
所以,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滑片右侧部分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B错误;
由U=IR可知,滑片右侧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 正确;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变,亮暗不变,故A错误;
由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不变,故C错误。

故选:D。

9.(2分)为测量某电热杯的电功率,王明同学把家中其余用电器均从电源上断开,只将该电热杯接入电路,观察电能表,发现在1min内电能表转盘转动
30圈。

电能表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该电热杯的电功率是()
A.600W B.60W C.300W D.400W
【解答】解:在1min内电能表转盘转动30圈消耗的电能:
W=30×kW•h=0.01kW•h,
该电热杯的电功率:
P===0.6kW=600W。

故选:A。

10.(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
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
B.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亮
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暗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V1测L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
由U=IR可知,L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故AD错误;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9分)
11.(2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排斥;吸引。

12.(2分)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这说明甲醛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剧(选填:“加剧”或“减缓”)。

【解答】解: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进入刚装修的房间,就会闻到甲醒的气味,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剧,所以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

故答案为: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加剧。

13.(2分)小明同学用电池做电源,把漆包铜线缠绕在铁棒上制成电磁钉耙,通电后铁棒和铜线组成电磁铁,可把地上的铁钉吸上来,断电时钉耙的磁性消失,所吸附铁钉脱落。

【解答】解:把漆包铜线缠绕在铁棒上制成电磁钉耙,通电后铁棒和铜线组成电磁铁;
断电时电磁铁磁性消失,故断电时钉耙的磁性消失;
故答案为:电磁铁;磁性。

14.(3分)家庭电路中短路或超负荷运行很容易引发火灾,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空气开关;如果家用电器内部导线的绝缘皮破损,人体接触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为防止此类事故
的发生,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

【解答】解:(1)当电路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很大,超过了熔断器的最大电流,则熔断器将会熔断起到对电路的保护作用。

使用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能起到自动断开电源的作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漏电保护器、触电保护器、熔丝等均可)。

(2)如果家用电器内部导线的绝缘皮破损,人体接触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如果外壳接地,地线把人体短路,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

故答案为:空气开关;接地。

15.(2分)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进而继续研究,终于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磁场就会强得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解:(1)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做的著名的奥斯特实验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磁场,并且其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磁场;电流。

16.(2分)目前我国研发一款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环保车,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储存气体,这一过程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气体内能增加,开动时,释放的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车紧急刹车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储存气体,压缩气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开动时,释放的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即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此车紧急刹车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内。

17.(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
则电阻R1和R2两端得到电压分别为 4.8V和 1.2V。

【解答】解:因为电阻R1和R2串联,而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R2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比电压表V2的示数大;故电压表V1选的是0﹣15V的量程分度值为0.5V,根据指针位置,电压表读数为6V;
电压表V2选的是0﹣3V的量程,分度值为0.1V,根据指针位置,电压表读数为1.2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U1=U﹣U2=6V﹣1.2V=4.8V。

故答案为:4.8;1.2。

18.(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6V 0.9W”的字样,R 为定值电阻,闭合S1,断开S2,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再闭合S2,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则R的阻值为20Ω.此时灯泡L和电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2。

【解答】解:闭合S1,断开S2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电源电压U=U L=6V;
再闭合S2时,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通过R的电流I R=0.3A,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可得,R的阻值:
R===20Ω;
R的电功率:
P R=UI R=6V×0.3A=1.8W,
则灯泡L和电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
P L:P R=0.9W:1.8W=1:2。

故答案为:20;1:2。

19.(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阻R1=5Ω,R2=10Ω,闭合开关S,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0.8W;若通电1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96J。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0.4A,
R1消耗的电功率:
P1=I2R1=(0.4A)2×5Ω=0.8W,
通电1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
Q2=I2R2t=(0.4A)2×10Ω×60s=96J。

故答案为:0.8;96。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7分)
20.(2分)如图所示,请在相应位置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流由左侧流入,则由安培定则可得螺线管右侧为N极;
磁体的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如图所示:
21.(2分)在图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
①电压表测小灯两端电压;
②闭合电键S,向左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变亮。

【解答】解:闭合开关S,向左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将左下接线柱与灯泡的右接线柱相连;将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与灯泡的左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2.(5分)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选取了一个标有“2.5V”、额定功率约为1W的小灯泡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前,老师检查发现小明同学连接的电路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连线上画“×”,并只移动一根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连续进行了4次测量,并把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里,其中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0.4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05W。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增大”
或“减小”),灯丝电阻发生变化的本质是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1)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连接错误,修改后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2A,灯泡额定功率P=UI=2.5V×0.42A=1.05W。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随灯丝两端电压增大,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增大,即灯丝电阻增大,由此可知,灯丝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造成的。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所示;(2)0.42;1.05;(3)增大;温度升高。

23.(8分)为测量电阻R x的阻值,老师提供了以下器材:待测电阻R x、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一个、电压不变但电压值未知的电源一个、电流表一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从中选择器材按下述要求完成实验。

(1)将所设计的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2)写出实验步骤;
(3)利用测得数据写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R x=。

【解答】解:
(1)电路图如图:
(2)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1。

③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2。

④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出R x的阻值。

(3)由②知,电阻两端的电压U=I1R0
所以R===
故答案为:(1)电路如上图;(2)步骤如上;(3)。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4.(6分)某电热水壶及铭牌如图所示,装入1kg 20℃的凉水,通电正常工作4min即被烧开至10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电热水壶的效率。

【解答】解:(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1kg×(100℃﹣20℃)=3.36×105J;(2)由P=可得,电热水壶正常工作4min消耗的电能:
W=Pt′=1500W×4×60s=3.6×105J,
电热水壶的效率:
η=×100%=×100%≈93.3%。

答:(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3.36×105J;
(2)电热水壶的效率为93.3%。

25.(9分)如图所示,灯L标有“6V 2W”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2Ω,设灯L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
(1)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只闭合S1、S3时,电阻R在60s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要使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且电路电流不为0),各开关的合闭情况应如何?此时的最小电功率为多少?
【解答】解:(1)由P=UI=可得,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 L===18Ω;
(2)只闭合S1、S3时,L与R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阻R在60s内产生的热量:
Q R=W R =
t=×60s=180J;
(3)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2时,R与L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电路的总功率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的最小功率:
P===1.2W。

答:(1)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8Ω;
(2)只闭合S1、S3时,电阻R在60s内产生的热量是180J;
(3)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时,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最小电功率为1.2W。

第21页(共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