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时候成了大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什么时候成了大人?
作者:陈凤兰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7年第5期
大人与孩子的区别是泾渭分明的。
诸如,大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
如果你为他们介绍一个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他的嗓
子怎么样?他爱玩什么游戏?他会采集蝴蝶标本吗?”而是问“他几岁了?有多少个兄弟?体
重多少?他的父亲挣多少钱?”他们认为知道了这些,就了解了这个人。
这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说《小王子》中的一段话。
在小王子看来,大人们只关心自己“有什么、有多少”,而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孩子的眼睛是纯
净的,可以看到真相。
大人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心灵被蒙上了一层
尘埃。
小王子测试对方是大人还是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拿出自己画的一幅画。
如果得到的回
答是:“这是一顶帽子。
”小王子就会认定他们是大人,就是所谓的成熟的人。
小王子就不会
和他谈巨蟒呀,原始森林呀,或者星星之类的事。
只会迁就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桥牌呀,高
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
于是,大人们也就会十分开心,认为小王子是一个通情达理
的人。
只有小王子自己心里知道,他画的是一条巨蟒正在消化一头大象,绝对不是大人眼中的一
顶帽子。
为了说服大人,小王子不得不把蟒蛇肚子的情形画得更具体。
小王子不明白,为什么
大人什么事情都需要解释,为什么大人总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都曾经是小孩,为什么我们长大了常常忘了自己曾经是小孩?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遗忘这一点的?
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中写了一个三岁的小孩——孙涵泊。
有一次,朋友带孙涵泊去一个
同事家拜年,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脸色严肃。
那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袄儿贴在那裸体上,大家才
嗤嗤发笑起来,故意指着裸着的胸脯问孙涵泊:“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
贾平凹不禁大为感叹:孙涵泊没有世俗,他不认作是神就敬畏,烧香磕头,他也不认作是
裸体就产生邪念,他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妈妈的某一部位。
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
追究,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该作我的老师。
成了大人的人,也许对于一幅画已经失去了想象力,但对于人体器官的想象力往往是惊人的。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这是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
中的一段话,可以说写尽了成人可怕的“想象力”。
孩子是纯真的,他们永远揣着一个童心。
这样的童心使他们能够轻易穿透生活的表象,直
达生命内里,直抵灵魂深处,直视生命之真。
而大人,你如果告诉他:“我看到一座漂亮的红
砖房子,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时,大人们丝毫想象不出这座房子
是什么样子的。
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
”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
亮的房子啊!”
大人们会看到豪宅名车,看到财富,看到权力,看到所有的可以供身体享受的物质,唯独
看不见功利的沙漠里需要寻找一泓生命的泉水。
当大人们的灵魂没有清泉去滋润时,就会遁入
空虚、麻木、愚妄的境地,生命的花朵就会黯然失色,就会枯萎。
孩子一直在追求心灵与情感的饱满,他为一辆小汽车投入时间,然后这个小汽车就成了他
的心爱之物,小汽车这个玩具就有了别人看不到的美丽与深情。
而大人,再美丽的东西都会被
他用金钱衡量,并以此界定对于自己重要还是不重要。
一个孩子什么时候渐变成一个大人的?也许,当一个大人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彻底
丢失了纯真与童心时,他终于成了一个世俗的成年人,他就再也无法看懂一幅“巨蟒吞吃大象”的画作了。
编辑若鱼62335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