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第一章概述
哈医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哈医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127f3a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4.png)
Which tissues are abundant in glycogen?
We store glycogen in our muscles and liver. We can break down glycogen very quickly into glucose when we need it for energy.
Polysaccharide--Fiber
Based on the water soluble ability, fiber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oluble fibers and insoluble fibers.
Insoluble fibers(不溶性纤维): cellulose(纤 维素), hemicellulose(半纤维素) and xylogen(木质素).
Soluble fibers(可溶性纤维):果胶(pectin) , 树胶和粘胶.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是指植物性食 物或原料中糖苷键大于3个,不能被人体 小肠消化和吸收,但对人体健康有意义的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包括部分非淀粉多糖(纤维素、 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抗性淀粉、 葡聚糖以及ctose
Lactose
Disaccharides—Maltose (麦芽糖)
Maltose: also called malt sugar, consist of two molecules of glucose.
It does not generally occur by itself in foods, but results as a by-product of digestion.
❖ Oligosaccharide are composed of 3 to 10 monosaccharides.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8491252cc58bd63086bdcb.png)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65402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英文名称:Food Nutrition and Hygien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酒店英语、烹饪学基础二、课程简介《食品营养与卫生》以“营养为本,烹饪为用”为理念,课程主要内容以高中生物、生理卫生、有机化学为理论基础,与中国丰富悠久烹饪文化技术结合,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架构、体系和特色。
从形式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内容上,能够更好地与烹饪、食品和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公共卫生、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过程相联系,使《烹饪营养与卫生》的体系更完整、更科学,并注重从方法上,更加注重营养卫生基础知识、中国烹饪文化知识与烹饪技能的综合应用,特别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实践意义。
“Food Nutrition and hygien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utrition-oriented and cooking-oriented" .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high school biology, physiological hygiene and organic chemistry, and are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nd long-standing cooki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formed its own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form,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n the post; in terms of content, it can be better connected with the public health, production, processing, sales and service processes of the cooking, food and beverage service industries, etc. , to make the system of "cooking nutrition and hygiene" mo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of nutrition and hygiene, knowledge of Chinese cooking culture and cooking skills in termsof methods, in particular, it has a strong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hotel managemen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饭店餐饮管理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艺术系统,经营餐饮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090f7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b.png)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绪论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则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包括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人体组成成分中,碳、氢、氧、氮占比超过96%;细胞内液ICF 占比2/3,外液ECF占比1/3;骨密度(BMD)和血液体积均为5L。
蛋白质(protein)是营养素的一种。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共有8种加上组氨酸(婴儿)。
条件必需氨基酸则是指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它们不能被人体充分合成。
氨基酸模式则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其中色氨酸的比例为1.完全蛋白质是指种类齐全,模式接近的蛋白质,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限制氨基酸是指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
蛋白质互补作用则是指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构成机体组织、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供能。
在人体内,小肠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是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和非钠依赖型。
必要的氮损失(ONL)是指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是指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包括零氮平衡、正氮平衡和负氮平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203f99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c.png)
营养学复习第一章绪论及营养学基础绪论食品中的有利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中的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1.营养不良=营养缺乏+营养过剩2.1785年法国发生的“化学革命”,标志着现代营养学的开端。
3.2005年5月吉森宣言提出营养学的新定义。
4.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5.1959年第一次,1982年后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
(1992,2002,2012,2022,共五次)6.“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营养学基础概述1.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3.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4.宏量营养素:人体对宏量营养素需要量较大,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经体内氧化可以释放能量,又称为产能营养素(calorigenic nutrients)。
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缺乏和过量在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
制定RDA 的目的是预防营养缺乏病;2000 年制定的DRIs 把RDA 的单一概念发展为包括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 UL)在内的一组概念,其目的是预防营养缺乏病和防止营养素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
6.参考摄入量的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营养与卫生填空题
![营养与卫生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ddf20916fc700abb68fcf6.png)
绪论第一章营养学概述1,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组织等生命活动而摄取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的综合过程叫营养。
2,食品卫生是指食物在种植、采集、运输、储存、加工、烹调直至食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卫生问题。
3,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类。
其中产热的营养素有:糖类、脂类、蛋白质。
4,糖类根据其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5,糖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不经消化就可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糖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7,葡萄糖是单糖中最重要的一种,人体血糖就是葡萄糖。
8,在营养上有重要作用的单糖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9,果糖是最甜的一种糖,主要存在于水果中,蜂蜜中含量最多。
10,纯净蔗糖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熔点为185℃----186℃。
当加热至200℃时变成焦糖。
11,双糖是由二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与生活相关的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12,蔗糖是有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的。
13,蔗糖比麦芽糖和果糖甜,是因为其含有果糖。
14,当饮食中糖和脂肪摄入过多时,一部分就转变成糖原存在与肝脏和肌肉中,当缺糖是就转变成人体利用。
15,人体内储存的糖原不多,约370克,其中肌糖原约为245克,肝糖原为108克,其他组织糖原约为17克。
16,淀粉以结构的不同分为直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17,能溶于热水的可溶性淀粉为直链淀粉;不能溶于热水的可溶性淀粉为直链淀粉。
18,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依次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最后以葡萄糖的形式被肌体吸收利用。
19,糖原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被称为动物淀粉或肝糖原。
20,糖原存在于肝脏中称为肝糖原;糖原存在于肌肉中称为肌糖原21,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所利用,因为人不具有分解纤维素的酶。
22,膳食纤维包括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23,过多的膳食纤维可降低营养素的利用率。
如铜铁钙锌;主要由于食物中的植酸所致。
第八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整理
![第八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1ce0eac1c708a1284a44b2.png)
第1章 食物热效应概念 1.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类型 儿童:组氨酸 氨基酸模式 完全/参考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的功能 1g=?kcal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 了解氨基酸吸收/转运 生物价、氨基酸 评价…… 2.脂肪 了解什么是脂肪 甘油三酯功能 脂肪酸组成/长短链/饱和程度 磷脂功能 膳食脂肪的评价 多不饱和脂肪酸 能量百分比 20~30% 3.碳水化合物 分类、功能 糖原、淀粉(直链和支链哪个易消化) 膳食纤维的功能、小肠消化吸收 食物血糖指数 142 4.三大产能营养素 5.矿物质 常量/微量元素的概念、需要 钙:吸收途径、因素、缺乏、来源 铁:生理功能、吸收、因素、缺乏、来源 锌:功能、缺乏、过量、来源 硒:缺乏、来源 铬:功能、缺乏、来源 钾:缺乏、来源 6.维生素 功能、特点 脂/非脂 缺乏 维生素 A 和β-胡萝卜素的关系、缺乏、生理功能、来源 维生素 D:来源、功能、缺乏 维生素 B 来源、功能、缺乏 维生素 B1、B2、叶酸
1
维生素 C 来源、生理功能 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合理膳食的要求
以下是基础营养学需要掌握要求可以对照复习: 掌握内容:营养学的概念;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 运,脂类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碳水化合物的适宜供给量。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人体一日能量需要的确定 方法。钙、铁、锌的食物来源、供给量,其他矿物质的营养需要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维生素 E 的生理功 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食物来源及适宜供给量。 熟悉内容:食物成分,人体营养需要 了解内容: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蛋白质和脂类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能量不足与过剩 的危害。矿物质的吸收与代谢。机体维生素营养状况评价。 点:合理膳食的概念与要求;人体的营养需要;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 质营养学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脂类的分类与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膳食 纤维的生理功能。人体的能量消耗。矿物质的概念、分类、生理意义;钙、铁、锌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 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与命名;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B1、维生素 B2、叶酸、维生素 C 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食物来源及适宜供给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概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89b0df2fad6195f302ba659.png)
➢PI的主要用途是NCD的一级预防,某些营养素的摄入
量应该超过身体的基本需要量,即PI高于I,如维生
素C;而另一些营养素则需要限制其摄入量,使其低于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 )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 性别,年龄及生理状 况群体中绝大多数 (97-98%)个体的需
➢RNI是健康个体膳食营 养素摄入量目标 ( >RNI,没有
摄入不足的危险)。
要。长期摄入RNI水 ➢如果营养素需要量呈近似正态分布
平,可以维持适当的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cceptable macrnutrient distribution ranges, AMDR) 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 (proposed intakes for preventing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PI-NCD
人群的营养需要
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
营养学的 基本概念
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 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 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ad7f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a.png)
1、夜盲症及干眼病:维生素A缺乏。
2、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
3、脚气病: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
4、癞皮病:烟酸缺乏
播放《健康密码2》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
广
主要是碘缺乏所致。
州
五、克山病 缺硒引起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六、肥胖
1、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过度肥胖。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⑶、日本模式:既有以粮食为主食的东方膳食传统特点,也有欧美膳食之长。 三、膳食类型: 1、素膳:指主要或完全由植物性食品构成,又叫植物性膳食。 ⑴、纯素膳:指完全不含动物性食品的膳食,它主要由谷物、豆类、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组成。 ⑵、广义素膳:是完全无肉的膳食,但它仅仅排除由屠宰动物制成食品的膳食。如乳素膳、蛋素膳。 2、混合膳食:指由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组成的膳食。 3、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不仅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而且配比适宜,既能满足机体 的生理
四、膳食指南 1、膳食指南:又叫膳食指导方针、膳食目标,是针对各国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简明扼 要的合理膳食基本原则,以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食物。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2、我国对食物的分类:分为五大类:即谷类、肉蛋乳类、豆类、果蔬类、油脂类。 3、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点: ⑴、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七、冠心病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快餐体验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1、冠心病的原因:心肌冠状动脉血管受到氧化损伤,形成硬化斑、导致动脉血管变窄,血液流动受 阻,如这种损伤形成粥样溃烂即粥样硬化,粥样硬化表面因出血极易形成血栓。使血流受阻甚至完 全堵塞血管。
第一章(第一篇) 营养学基础 绪论
![第一章(第一篇) 营养学基础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da0bc76137ee06eff918d3.png)
第二节 人体生命化学和食品化学
一、人体构成化学成分 ★ 以成年人平均体内构成化合物,水分60%,蛋 白质15%,脂肪26%,无机物约4%,糖及核酸 约5%;从元素含量比较,以原子数表示时氢为第 一位,以元素重量比较则氧为第一位;氧、碳、 氢、氮占人体总元素含量的96.6%,余下的是无机 物,约有50~60种。其中,Ca, P, K, S, Na, Cl, Mg等7种元素占所有无机物含量的60%~80%, 称为大量元素。其余50 多种微量元素中Fe, Zn, Cu, Cr, I, Co, Se, Mn, Mo, F, Ni, Si, Sn, V, As 等15种无机物为必需元素,必需元素在体内维持 较为恒定的含量,浓度过高会使机体中毒。
人和动物体内构成化合物(重量%)
水 蛋白质 脂肪 灰分 除去脂肪干物质 蛋白质 人体 猪肉 鸡肉 59 60 56 19 13 13 18 41 24 4.3 3.3 2.5 81 80 84 肥牛肉 43 灰分 19 20 16
肥猪肉 49
12
21
36
19
2.6
3.2
82
87
18
13
第二节 人体生命化学和食品化学
第一节 营养学发展和研究领域
二、营养学研究的相关领域和交叉学科 ★ 营养学包括植物营养、动物营养和人体营养, 因而它涉及医学、农学、食品学、家政学等相关 生产和生活领域; ★ 营养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动物、细胞、微生物、 植物、人体等生物体。因此,营养学科形成了生 物体相互联系的网络体系。 ★ 就人体营养学而言,人体健康态、诱发病态和 疾病态都存在着不同的营养要求,因而食品营养 学有着随人体健康状态而分类。
第二节 人体生命化学和食品化学
三、食品含义 ★ 功能食品:指医学上和营养上有特殊要求、特 定功能的食品,与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 品、改善食品可以为一个概念。功能食品为诱发 态人体所设计,不仅满足人体对营养和感官需求 更重要的是促进机体的向健康态复归。一类是为 健康人服用对象(延缓衰老、抗疲劳等),另一类是 非健康人服用对象(降血脂、减肥等)。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58e8c4b90d6c85ed3ac63a.png)
第一章绪论1、营养: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包括宏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维生素、矿物质;水。
3、水:不仅构成身体成分,还具备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水的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 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
在温和气候条件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
4、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几大类。
5、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合理膳食要求: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保证食物安全;科学的烹调加工;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营养素的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食品营养与卫生
![食品营养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812a8356998fcc22bcd10dc1.png)
污染物沿食物链转移时,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生物浓集作用。
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食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会受到有害因素的污染,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引起可能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成人必需氨基酸共8种,婴儿必需氨基酸9种:+组氨酸。
2.必需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 :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以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含量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限制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使混合后的必需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提高了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6.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BM)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婴儿)食品强化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的过程。
意义和作用①弥补天然食物的营养缺陷;②补充食品在加工、贮存等过程中的营养素的损失;③适应不同的人群生理及职业的需要;④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⑤防病、保健及其它。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dba1403b3567ec102d8aa8.png)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绪论营养学: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必需的生物学过程。
人体构成与营养:营养素组成细胞,细胞形成组织,组织构成系统;膳食中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机体的结构成分。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必需氨基酸(EAA):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异亮、蛋、赖、缬、色、亮、苯丙、苏、组(婴儿必需))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像这类可以减少人体对某些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AAP):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一、蛋白质的含量二、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不仅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映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
蛋白质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x100/食物氮。
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x100/食物氮。
三、蛋白质利用率1.生物价: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
2.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
(消化与吸收)3. 蛋白质功效比值: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4. 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卫生-第四版-配套课件可编辑全文
![食品营养与卫生-第四版-配套课件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0f5b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png)
三、维生素D (二)生理功能
调节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促 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儿童和 成人骨质钙化,保持牙齿正常发育, 促进儿童骨骼生长。
三、维生素D (三)营养状况与疾病
缺乏症
婴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 成人尤其对钙需求量较大的人群,在缺乏维生素D 和 钙、磷时,容易出现骨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 可导致钙吸收不足, ,致使甲状旁腺功能失调或引起 其他症状还会造成血清钙水平降低而引起手足痉挛症。
维生素E过量摄入,动物实验未见致 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四、维生素E
(四)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1.维生素E的供给量 适宜摄入量为14mg/d。
2.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 食用油脂、麦胚等谷类食物、蛋类、
鸡(鸭)肫、豆类、坚果、植物种子、绿叶 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维生素E。
五、维生素B1 (一)理化性质
干燥和酸性溶液中性质稳定,对温 度和氧气也较稳定,但在熔点(249℃)附 近容易分解。在紫外线照射下或碱性环 境中,维生素B1 会加速分解,铜离子也会 加快维生素B1 的分解。
或过量,都会对机体的健康有重大影响。由于氮元素是蛋白质 的特征元素,所以蛋白质的营养常用机体氮的平衡状态描述。 1.氮平衡
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皮肤氮损失) 2.正氮平衡
氮平衡>0,则为正氮平衡。 3.负氮平衡
氮平衡<0,则为负氮平衡。
三、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二)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模式
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越接近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其营养价 值越高。
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三)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营养学概论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营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222b5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0.png)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 功能。
维生素
参与身体代谢,维持生理 功能。
水分
维持生理功能,调节体温。
各类营养素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
主要提供能量,是人体最主要的 能源物质。
脂肪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 器官。
蛋白质
构成身体组织,维持细胞生长、 修复和更新。
水分
维持生理功能,调节体温,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人们合理选 择食物和保持良好营养状况,以维护 和促进人体健康。
营养学研究内容
食物的成分
研究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性质和作用,以及食物中其他生物活 性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研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 程的因素。
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03
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 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01 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与长期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02 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慢性 疾病的发病率。
03 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预 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豆类
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 矿物质等,有助于维持身 体健康。
01
02
03
04
05
06
蔬菜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 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身 体健康。
肉类
提供优质蛋白质、铁、锌 等,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来 源。
奶类
提供钙、维生素D等,有 助于骨骼健康。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谷类
提供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谷类中的膳 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健 康有益。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c283f47375a417876f8fc8.png)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结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名词解释:1.氮平衡: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
2.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4.参考蛋白质:是指可用来测定其它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
5.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于处在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6.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7.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
8.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评分方法。
该方法是用被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的关系。
9.必需脂肪酸(EFA):是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0.食物热效应: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
这种因摄食而引起能量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
11.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的蛋白质的百分比,它包含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因此更为全面。
12.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
13.混溶钙池:人体中1%的钙,有一部分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部分则以离子状态分布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将这部分钙称为混溶钙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702ab4d0d233d4b04e6924.png)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绪论1.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新营养学(new nutrition science)是一门研究食品体系、食品和饮品及其营养成分与其他组分和它们在生物体系、社会和环境体系之间及之内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3.营养革命:第一次营养革命:肠外营养;第二次营养革命:肠内营养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3.营养素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4.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为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5.合理膳食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8.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富贵病”)发 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 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 (2)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 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 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 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值得 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24.2%、21.5%和20.6%,这与膳食铁的摄入量、
膳食铁的种类及吸收率有关。3~12岁儿童维生
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 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 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 为391mg,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二)我国食品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
1.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影响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致病性微生 物引发的食品中毒对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健康损害仍然存在,在全 国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故中,中毒人数的40%、死亡人数的70%是 由此而造成的。同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是近年来发生在学校、 单位的集体食堂、运动会和大型聚餐场所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原 因。 2.种植和养殖业等源头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农药兽药残留、饲料中 添加剂的滥用和残留是造成食品源头污染的主要原因,如瘦肉精造成 的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 3.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成为当前突出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在目前我国 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少数不法分子在食品生产加工 中掺假制假,牟取暴利,甚至添加有毒有害等违禁物质。 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 应用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3.加强购买食品的营养学指导,推广编制食 物INQ表 • INQ即营养质量指数,是1979年由Hansen RG等人推荐的评价食物营养质量的简明实 用指标,主要供给未曾系统学习过营养学 的一般公众选择食物时应用,是普及营养 知识、指导营养实践的工具。
4.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 研究 • 推广母乳喂养,纠正儿童偏食、挑食习惯, 儿童饮食要适当,科学安排好一日三餐, 特别要解决好早餐问题。针对儿童、青少 年、妇女、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生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指导。
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 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 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 下降至18.8%。
5.居民微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的缺乏还普 遍存在
•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
2.居民的食盐和酱油摄入量略呈下降趋势
• 城市接近推荐的2000年膳食目标,每日摄 入食盐10.9g,北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均在 13~16g之间,均高于推荐膳食标准每日6g。 高的食盐摄入量是我国高血压和心脑血管 疾病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容忽 视。
3.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g,低出生体重 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 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 年平均增加3.3cm。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食品营养与卫生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研究的具体内容
二、食品营养卫生与人体健康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研究的具体内容
•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研究食物、营养、卫生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它较 好地将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于食品、饮食、医疗、卫 生等行业实践中。这门课程实际包括两部分,即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及其应 用。 食品营养主要研究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 中毒症、食物来源、每日参考摄入量、加工对食物中各营养素的影响;各类 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各类人群的膳食安排;膳食结构和膳 食指南,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营养食谱的制订、计算与评价等。 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的组成部分,也是食品科学的内容之一。食品卫生研 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污染物质的性质、分类、来源、对人体所造成的危 害;为了防止污染,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食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所应采 取的相应措施;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范畴,二者在保障人民 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方面达到统一。
1.普及营养知识是建立“营养、科学、 卫生、合理”膳食结构的必要措施
• 目前我国一半以上居民的营养学知识是通过食品广告获得的。据中国 消费者协会调查,食品广告进行虚假功能宣传的多达42%,这些误导 性宣传对人们科学饮食极其有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营养 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必要,重点应让群众了解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疾 病的关系。根据营养素的特点,在食品的贮藏、运输、加工烹调和销 售各环节中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 通过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授课讲座、宣传手册、举办知识竞赛 等多种方式普及营养知识,鼓励人们采用和坚持符合健康要求的生活 方式,形成有益健康的习惯。普及营养知识要从小学生抓起,可在各 级学校开设营养卫生课程,以不断提高人们膳食营养的知识水平,提 高科学消费的自觉性。
6.大力培养营养科学的专业人才
• 我国13亿人口,只有2000余名营养师;美国2亿 多人口,营养学会会员5万余人,我国营养学会会 员只有7000多人;日本培养营养人才的学校有 200多所,毕业后工作岗位职责分明。我国应加 强营养科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各医学院校、 食品院校设置营养科学专业。通过营养立法手段, 规范医院、社区、食品工业、饮食行业的营养师 制度,为营养专业的人才的就业明确方向和领域。
7.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优化食物结构
• 食物生产除了解决生产数量,也应注重产品质量安全,开 发无公害产品;加快居民主食制成品的发展步代;随着我 国人民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方便食品、快餐食品成为上 班族的重要日常食品之一,但传统的方便面、快餐盒饭的 营养搭配不合理。因此,要重点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的 方便食品、快餐食品,改变食物营养素缺乏的状况;利用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各种营养科学、风味多样化、易吸 收的工程化食品;增加动物性食品生产供应,开发食品新 资源,从根本上解决食品供给问题。
5.大力推荐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推出 的平衡膳食宝塔的膳食模式
•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水 1200ml;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 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 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 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 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300g和30g~50g的大豆类及坚果食 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摄入为25~ 30g,食盐不超过6g。
•
•
•
二、食品营养卫生与人体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健康并非仅仅局限于不生病,还应包 括心理健康、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健康应讲究精神、躯体、社交等 完整又健全的活动能力及适应能力。为了进一步完整、准确地理解健 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十大标准, 即精力充沛、积极乐观、善于休息、应变能力强、抗疾病能力强、体 重适当、眼睛明亮、牙齿正常、头发有光泽、运动感到轻松等。 • 亚健康指人群中机体无明显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 适应力下降等生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背痛、 易感染疾病等。与健康人相比其工作、学习效率低,有的还食欲不振、 睡眠不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人群中有60%以上处于这一状态, 其中尤以中年人为甚。
2.加强营养立法和营养干预,通过法律 手段提高食品营养水平
• 营养立法是营养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普遍的经验,有利于营养科学专 业人员培养,有利于普及营养知识。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在2004年 “两会期间”建议全国人大首先制定《中国营养改善法》,法规内容 应包括法规宗旨,居民营养状况与监测,居民营养教育与营养师配置 以及干预措施等,使国人的饮食达到结构优化、膳食平衡、营养全面、 卫生安全的要求。 • 我国20世纪90年代由11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 划”,之后相继推出国家大豆行动计划、中小学校豆奶计划、学生饮 用奶计划,有关部门提出了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等,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实际效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 期,加快营养立法刻不容缓。
三、我国食品营养和卫生今后面临的任务
(一)我国食品营养今后面临的任务
(二)我国食品卫生今后面临的任务
(一)我国食品营养今后面临的任务
1.普及营养知识是建立“营养、科学、卫生、合理”膳食 结构的必要措施 2.加强营养立法和营养干预,通过法律手段提高食品营养 水平
3.加强购买食品的营养学指导,推广编制食物INQ表 4.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研究 5.大力推荐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平衡膳食宝塔的膳 食模式 6.大力培养营养科学的专业人才 7.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优化食物结构
第二节 食品营养和卫生状况及今后面临 的任务
一.世界营养和卫生状况
二.我国居民食品营养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 三、我国食品营养和卫生今后面临的任务
一.世界营养和卫生状况
(一)世界营养状况
(二)世界卫生状况
(一)世界营养状况
• 目前,各国食品营养发展不平衡,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 贫困、战争和灾荒导致粮食短缺,造成人民营养不足、营 养缺乏,发展中世界仍有近6亿人在长期挨饿;而发达国 家,大量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 病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缩短寿命。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营养教育 和食物营养知识的普及。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些发达 国家就意识到“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膳食可以改变一 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