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理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方法,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多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情参与,高效学习,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重点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理解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求索历程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重振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需要处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内涵
(1)文化自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文化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探究案★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一:
1、结合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内容,思考:“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各属于什么错误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探究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材料一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提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欲在世界竞争中去弊兴利,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自觉运动。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
材料二“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
问题1:上述观点说明了什么道理?
问题2:材料中提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探究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总结)★训练案★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③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④要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十八大报告当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是在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必将激励“文化强国”建设。
中共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②当今,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决定》,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下列内容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是 ( )
①民族虚无,崇洋媚外②文化“拿来主义”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属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的是 ( )
①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有 ( )
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②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流行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为此我们应该 (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路径的因素有()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④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
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下列内容与文化自觉关系不直接的是()
A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B认识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
C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D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持乐观态度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2.毛泽东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一论断表明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指导思想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
C.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的根本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
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 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某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运用小品、相声、地方戏曲等形式,积极开展民间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完全保障③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④发展农村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16.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
面对这一阶段性特征,要实现文化自强,我们必须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
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2012年第12期《求是》发表文章指出:针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努力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Ⅲ.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
参考答案
【探究案】
探究一
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
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P96
2.P96最下面一段
探究二
问題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问题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问题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探究三::(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5)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选择题:
D B D C A D C C D D C A D D C D
二、
1.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人民。
实现文化现代化,
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注重互通有无,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因子,以我为主,中体西用,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精神与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脚踏实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