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学校运动和家庭学校运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兴起一场选择学校运动使公立小学实行开放入学通过竞争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改变公立学校日益严重的平庸现象和安于现状的局面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独立战争前的教育
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教育
英属殖民地,清教徒为主,由于他们重视教育, 所以,在恶劣的新环境中依然执著追求教育。 起初,他们试图继承英国的传统,依靠富有的 慈善家的私人捐赠来建立和维持学校,限制政 府在教育管理中的角色。 但由于在殖民地中缺乏这样一批富有的慈善家, 因此那些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忧虑的家长只得寻 找另一种由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方式。
教育家论初等教育
昆体良(公元35-95)
《雄辩术原理》中持与当时“性恶论” 儿童观不同的儿童观,不被认可、传播。 1416年, 《雄辩术原理》手稿被发现, 其思想才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界人 士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其儿童观对后人 产生影响。
1、昆体良认识到儿童天性中存在特殊性 和差异,并提出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倾 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是感觉印象: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获得 的对外界客体感知而产生的印象。 非常重视感觉印象的价值,提出感觉印 象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唯一基础,因此, “自然的感觉印象”是“人类教育的唯 一基础”。
但也进一步阐明了感觉印象与教学之间 的关系,感觉印象既是教学的基础,同 时也正是通过教学,才能使各种杂乱无 章的感觉印象逐渐上升为概念。
卢梭(1712-1778)
卢梭的儿童观: 性善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 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要尊重儿童天 性的发展。要保护儿童,给与儿童帮助。
卢梭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 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人为、事物。 三种教育协调一致时,人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教育应遵循自然。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研究和理 解,反对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推测儿童, 反对教师把自己的好恶当做儿童的好恶。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课程设置上 提出了“回复基础学科”要求,突出基 本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小学 课程再次转向传统教育的模式。但又忽 视道德教育、体育,并缺乏吸引力。
1983年4月,发表《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 势在必行》报告,美国初等教育课程再次改革。 1986年9月,《第一课——关于美国初等教育 的报告》发表。 1988年 ,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国家教育的 整体目标。 1989年,布什总统主持召开“教育首脑会议”。
开国元勋们深信,学校是保存这个崭新 的民族的最重要制度之一。学校能激励 民族主义精神,能培养维系民主共和国 · 所必需的有教养、守秩序的公民。 因此,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制度 方案。包括托马斯· 杰斐逊、本杰明· 拉什 提出的州立公共教育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1781年,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例》。 1787年,各州代表共同起草了《美利坚 合众国宪法》。 1789年,《宪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一 个崭新的共和国的诞生。 《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认为,教育是保 留给各州的权力之一。
最初,美国初等教育学制为8年,中学为 4年。 1918年,美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学制上有了重大变动。8-4制变为6-3-3学 制,辅之以8-4、6-6、6-2-4学制的学校 教育制度。 小学基本以6年制为主。儿童6岁入学。 多数为免费公立小学,私立学校为少数。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获得迅速发展。 其标志为: 1、实施了征税办教育的重大举措。 2、消除了贫民学校观念。 3、废止学捐和柴火费,实现学校的完全 免费。
一系列课程改革,其结果都不尽人意。 原因: 课程改革范围广,但不深入;措施方案 出台多,但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致使 学校和教师不知所措。
1994年,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 目标法》,提出八项目标。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出台《不让一个 孩子掉队法案》。美国初等教育一个重 要的进一步改革的文件。 主要内容为:面向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学校生活中有进步, 这成为21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面临的重 大任务。
20世纪60年代的中间学校
二战后美国初、中等教育学制的一次重 要变动是中间学校的创办。 5、6、7、8这四个年级组建成中间学校, 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中间学校的出现更切合儿童和少年的身 心发育,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儿童期 向青春期过渡的桥梁。
选择学校运动和家庭学校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兴起一场 “选择学校运动”,使公立小学实行开 放入学,通过竞争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改变公立学校日益严重的平庸现象和安 于现状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家庭学校运动得到发展, 源于家长对有组织的公共学校教育制度 的不满。
现行学制
现行美国初等教育学制是二战后形成的, 是义务教育后初等教育发展的结果。 《我们需要的小学》一书对初等教育任 务做了叙述: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人格。 3、形成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理解。
4、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 6、通过创造性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殖民地后期的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所变化。
殖民地教育的教师
主要是主妇学校的寡妇和家庭主妇,也 有在文法学校中受过学院教育的教师。
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的教育
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 国而独立。 独立带来了发展美国本土文化和制度的 自由,虽然并没有立即摒弃所有的欧洲 统治机制中的残余。
1785年,《西北土地条例》是《联邦条 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法规。 土地支持教育,为至今仍普遍存在的永 久学校基金奠定了基础。
崭新的初等教育机构
导生制学校 主日学校 幼儿学校
教育觉醒时代
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历史上被称为 是“教育觉醒时代”。 公民的受教育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确 认。
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目的论:我的初 等教育思想,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发展 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 完全平衡。 在裴斯泰洛齐的理想中,初等教育应该 为一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简化教学,直 观教学。
城镇学校为市民提供初等教育,也被称 为公共学校,面向社会所有阶层招生, 家长需支付高额税款。 女孩可以上学,但需在男孩不在学校的 情况下。 最常见的初级教育机构有主妇学校、阅 读学校、写作学校等,也有慈善学校或 贫儿学校。
大西洋中部殖民地的教育
殖民者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宗教背 景。 各教派建立自己的学校,这种多元化、 教区性的学校教育形式,无法支撑起一 个公共学校系统或由国家支持和管理的 学校,结果,年轻人只有在家受教育, 别无其他受教育的途径。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制定和执 行“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根据该 标准评价学生、实行问责制和提高教师 质量等方面都作出规定。 这是美国立法史上破天荒第一次“让联 邦政府参与地方教育”。
21世纪美国教育发展六个目标:
2003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佩奇宣 布了美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六个目标,为 美国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发展指出 了方向。
改变几何教学的方式。 卢梭已经认识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 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要拿他们的方法 去教他们。
裴斯泰洛齐(1746-1827)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 论点(1800年)。 教育心理学化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应遵循大 自然的发展规律,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 本性的发展规律。
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率先制定了《学 校法》,在全美首先创立了公立小学。 至1850年,美国各州普遍确立起公立学 校制度。 积极倡办公立小学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厅 长贺拉斯· 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 父”。
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独立的 教育制度开始确立。 1852年马萨诸塞州,1853年纽约州分别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成为美国各州实 施初等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
初级教育:社会上层聘请家庭教师,中 产阶级通过私立的商业学校受教育,社 会下层通过教派学校受教育。
南部殖民地的教育
皇家殖民地,国教为官方宗教。认为教 育儿童是家长的责任,不是政府和教会 的责任。因此没有出现任何立法要求当 地政府必须支持学校。
初等教育:种植园贵族聘请家庭教师, 大部分自由人的孩子通过非正式的艺徒 制受教育,也有提供免费学校、教派学 校、“荒野学校”和私立的商业学校接 受正规教育。
课程的变化
1890年,美国小学的课程已突破读、写、 算的范围,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现代化。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50年代,杜威的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的课程 观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思想的现代化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0年代后期,受苏联“卫星”挑战,美 国深感“科学危机”,并归因于教育。
2、昆体良认识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存 在差异,要求教师了解并确定儿童在不 同年龄的学习能力,对不同年龄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教师布置的作业数量、改正错误的标准 也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3、昆体良认识到游戏和休息对儿童的重 要性,提出应当允许一切儿童在学习过 程中休息,使其精力和精神得到恢复, 更好地学习。 4、昆体良反对体罚。(世界教育史上最 早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1642年与1647年马萨诸塞教育 法
殖民地的第一部教育法:1642年马萨诸 塞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应在教 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殖民者在到达新大陆22年后就制定了事 实上的义务教育法令。
5年后,殖民地又颁布了1647年马萨诸塞 教育法,也称“老骗子撒旦法”。 上述两法都未提及教会或牧师,教育被 视为人民及其选举出的官员的主要责任, 这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基础——地方负 责制的第一步。
4、建立视导制度。 5、发展师范学校,培训教师。 6、建立分年级的教学制度。 7、消除了宗派主义。 以上保证了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得以建 立。 这一时期,在美国教育史上称为扩充时 期。
义务教育后的改革与发展
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后,美国一些学 者曾提出许多改革学制的建议,如:保 尔· 伍德林、德来德等,虽然没有付诸实 现,但丰富了对美国学制改革的构想。 自由学校的出现,成为初等教育学校制 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卢梭对儿童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构想:我 们要采取最简单明了的办法来教我们的 学生。
反对儿童学“已经死了的语言”,儿童 时期真正能学会并应该学的语言只有一 种,那就是与他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民 族习俗密切相关的语言。 如何学:促使孩子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反对学习历史,认为这是可笑的。 如果孩子听不懂你所讲的字眼,就不宜 于教他。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独立战争前的教育
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教育
英属殖民地,清教徒为主,由于他们重视教育, 所以,在恶劣的新环境中依然执著追求教育。 起初,他们试图继承英国的传统,依靠富有的 慈善家的私人捐赠来建立和维持学校,限制政 府在教育管理中的角色。 但由于在殖民地中缺乏这样一批富有的慈善家, 因此那些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忧虑的家长只得寻 找另一种由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方式。
教育家论初等教育
昆体良(公元35-95)
《雄辩术原理》中持与当时“性恶论” 儿童观不同的儿童观,不被认可、传播。 1416年, 《雄辩术原理》手稿被发现, 其思想才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界人 士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其儿童观对后人 产生影响。
1、昆体良认识到儿童天性中存在特殊性 和差异,并提出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倾 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是感觉印象: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获得 的对外界客体感知而产生的印象。 非常重视感觉印象的价值,提出感觉印 象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唯一基础,因此, “自然的感觉印象”是“人类教育的唯 一基础”。
但也进一步阐明了感觉印象与教学之间 的关系,感觉印象既是教学的基础,同 时也正是通过教学,才能使各种杂乱无 章的感觉印象逐渐上升为概念。
卢梭(1712-1778)
卢梭的儿童观: 性善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 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要尊重儿童天 性的发展。要保护儿童,给与儿童帮助。
卢梭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 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人为、事物。 三种教育协调一致时,人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教育应遵循自然。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研究和理 解,反对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推测儿童, 反对教师把自己的好恶当做儿童的好恶。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课程设置上 提出了“回复基础学科”要求,突出基 本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小学 课程再次转向传统教育的模式。但又忽 视道德教育、体育,并缺乏吸引力。
1983年4月,发表《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 势在必行》报告,美国初等教育课程再次改革。 1986年9月,《第一课——关于美国初等教育 的报告》发表。 1988年 ,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国家教育的 整体目标。 1989年,布什总统主持召开“教育首脑会议”。
开国元勋们深信,学校是保存这个崭新 的民族的最重要制度之一。学校能激励 民族主义精神,能培养维系民主共和国 · 所必需的有教养、守秩序的公民。 因此,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制度 方案。包括托马斯· 杰斐逊、本杰明· 拉什 提出的州立公共教育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1781年,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例》。 1787年,各州代表共同起草了《美利坚 合众国宪法》。 1789年,《宪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一 个崭新的共和国的诞生。 《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认为,教育是保 留给各州的权力之一。
最初,美国初等教育学制为8年,中学为 4年。 1918年,美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学制上有了重大变动。8-4制变为6-3-3学 制,辅之以8-4、6-6、6-2-4学制的学校 教育制度。 小学基本以6年制为主。儿童6岁入学。 多数为免费公立小学,私立学校为少数。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获得迅速发展。 其标志为: 1、实施了征税办教育的重大举措。 2、消除了贫民学校观念。 3、废止学捐和柴火费,实现学校的完全 免费。
一系列课程改革,其结果都不尽人意。 原因: 课程改革范围广,但不深入;措施方案 出台多,但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致使 学校和教师不知所措。
1994年,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 目标法》,提出八项目标。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出台《不让一个 孩子掉队法案》。美国初等教育一个重 要的进一步改革的文件。 主要内容为:面向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学校生活中有进步, 这成为21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面临的重 大任务。
20世纪60年代的中间学校
二战后美国初、中等教育学制的一次重 要变动是中间学校的创办。 5、6、7、8这四个年级组建成中间学校, 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中间学校的出现更切合儿童和少年的身 心发育,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儿童期 向青春期过渡的桥梁。
选择学校运动和家庭学校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兴起一场 “选择学校运动”,使公立小学实行开 放入学,通过竞争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改变公立学校日益严重的平庸现象和安 于现状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家庭学校运动得到发展, 源于家长对有组织的公共学校教育制度 的不满。
现行学制
现行美国初等教育学制是二战后形成的, 是义务教育后初等教育发展的结果。 《我们需要的小学》一书对初等教育任 务做了叙述: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人格。 3、形成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理解。
4、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 6、通过创造性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殖民地后期的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所变化。
殖民地教育的教师
主要是主妇学校的寡妇和家庭主妇,也 有在文法学校中受过学院教育的教师。
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的教育
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 国而独立。 独立带来了发展美国本土文化和制度的 自由,虽然并没有立即摒弃所有的欧洲 统治机制中的残余。
1785年,《西北土地条例》是《联邦条 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法规。 土地支持教育,为至今仍普遍存在的永 久学校基金奠定了基础。
崭新的初等教育机构
导生制学校 主日学校 幼儿学校
教育觉醒时代
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历史上被称为 是“教育觉醒时代”。 公民的受教育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确 认。
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目的论:我的初 等教育思想,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发展 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 完全平衡。 在裴斯泰洛齐的理想中,初等教育应该 为一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简化教学,直 观教学。
城镇学校为市民提供初等教育,也被称 为公共学校,面向社会所有阶层招生, 家长需支付高额税款。 女孩可以上学,但需在男孩不在学校的 情况下。 最常见的初级教育机构有主妇学校、阅 读学校、写作学校等,也有慈善学校或 贫儿学校。
大西洋中部殖民地的教育
殖民者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宗教背 景。 各教派建立自己的学校,这种多元化、 教区性的学校教育形式,无法支撑起一 个公共学校系统或由国家支持和管理的 学校,结果,年轻人只有在家受教育, 别无其他受教育的途径。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制定和执 行“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根据该 标准评价学生、实行问责制和提高教师 质量等方面都作出规定。 这是美国立法史上破天荒第一次“让联 邦政府参与地方教育”。
21世纪美国教育发展六个目标:
2003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佩奇宣 布了美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六个目标,为 美国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发展指出 了方向。
改变几何教学的方式。 卢梭已经认识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 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要拿他们的方法 去教他们。
裴斯泰洛齐(1746-1827)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 论点(1800年)。 教育心理学化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应遵循大 自然的发展规律,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 本性的发展规律。
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率先制定了《学 校法》,在全美首先创立了公立小学。 至1850年,美国各州普遍确立起公立学 校制度。 积极倡办公立小学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厅 长贺拉斯· 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 父”。
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独立的 教育制度开始确立。 1852年马萨诸塞州,1853年纽约州分别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成为美国各州实 施初等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
初级教育:社会上层聘请家庭教师,中 产阶级通过私立的商业学校受教育,社 会下层通过教派学校受教育。
南部殖民地的教育
皇家殖民地,国教为官方宗教。认为教 育儿童是家长的责任,不是政府和教会 的责任。因此没有出现任何立法要求当 地政府必须支持学校。
初等教育:种植园贵族聘请家庭教师, 大部分自由人的孩子通过非正式的艺徒 制受教育,也有提供免费学校、教派学 校、“荒野学校”和私立的商业学校接 受正规教育。
课程的变化
1890年,美国小学的课程已突破读、写、 算的范围,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现代化。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50年代,杜威的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的课程 观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思想的现代化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0年代后期,受苏联“卫星”挑战,美 国深感“科学危机”,并归因于教育。
2、昆体良认识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存 在差异,要求教师了解并确定儿童在不 同年龄的学习能力,对不同年龄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教师布置的作业数量、改正错误的标准 也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3、昆体良认识到游戏和休息对儿童的重 要性,提出应当允许一切儿童在学习过 程中休息,使其精力和精神得到恢复, 更好地学习。 4、昆体良反对体罚。(世界教育史上最 早反对体罚的教育家)
1642年与1647年马萨诸塞教育 法
殖民地的第一部教育法:1642年马萨诸 塞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应在教 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殖民者在到达新大陆22年后就制定了事 实上的义务教育法令。
5年后,殖民地又颁布了1647年马萨诸塞 教育法,也称“老骗子撒旦法”。 上述两法都未提及教会或牧师,教育被 视为人民及其选举出的官员的主要责任, 这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基础——地方负 责制的第一步。
4、建立视导制度。 5、发展师范学校,培训教师。 6、建立分年级的教学制度。 7、消除了宗派主义。 以上保证了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得以建 立。 这一时期,在美国教育史上称为扩充时 期。
义务教育后的改革与发展
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后,美国一些学 者曾提出许多改革学制的建议,如:保 尔· 伍德林、德来德等,虽然没有付诸实 现,但丰富了对美国学制改革的构想。 自由学校的出现,成为初等教育学校制 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卢梭对儿童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构想:我 们要采取最简单明了的办法来教我们的 学生。
反对儿童学“已经死了的语言”,儿童 时期真正能学会并应该学的语言只有一 种,那就是与他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民 族习俗密切相关的语言。 如何学:促使孩子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反对学习历史,认为这是可笑的。 如果孩子听不懂你所讲的字眼,就不宜 于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