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
历史地理第十九辑
200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弯弓
200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11—15日在天津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地理学会共同承办的。
来自复旦大学、陕西师大、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辽宁大学、西南师大、西北师大、中山大学、天津师大、南开大学、天津社科院等单位,以及台湾、海外的学者共百余人岀席了讨论会。
•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区域环境变迁”以及“历史名城与区域文化、经济”,共收到论文30余篇。
徐利淼、李兆江等人合作的《人类与环境辩证关系及发展史研究》一文,从环境系统的哲学内涵、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史三个方面进行了宏观探讨。
朱惠荣的《澄江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则从个案的角度,揭示澄江古代文明的发展付岀了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代价。
更多关于环境变迁的论题围绕着海河流域而展开。
翟乾祥等人撰写了《天津海河干流的形成及其名称的演变》;刘宪斌、刘文岭则以天津为中心,探讨了《海平面变化对滨海城市环境的潜在影响》。
其他地域,司徒尚纪提交了《岛丘和口门作用与珠江三角洲发育模式的历史地理研究》,唐元海则撰写了《洪泽湖形成与泗州城沉没史略》。
对环境变迁的研究最终显然要落实到人类社会。
林汀水检讨了《明清福建的严霜大雪及对农林果畜业的危害》,而更多学者则着眼于环境变迁过程中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
如李并成的《甘肃玉门花海比家滩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和研究》和陈新海的《清代河淳地区土地垦殖与环境变迁研究》,前者运用了大量野外考察的资料•后者较偏重于文献资料的爬梳与整理。
相对而言,关于历史名城与区域文化、经 济的研究更为丰富。
谢志让、李兆江提交了《天津城市文化生态特征及其对多元文化的影响》,马玉山则以山西为例撰写了《再议我国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的开发》。
较为具体的讨论中,朱士光《论西安城市性质之演变与新世纪城市建设方略》一文将西安城市性质的变化过程分为历史时期的前期、后期、近代以及建国以来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新世纪里的发展方向提岀了意见。
王社教《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从行政体系和城镇数量、城池规模和城市人口、职能类型和空间分布诸方面逐一展开,并就城镇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陈庆江则对《清代前期昆明城的街道》进行了复原。
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休戚与共,李海东的《历史文化名城韶
408
关与古代粤北社会经济发展》一文旨在探明其内在的关系。
而有些学者则着意于讨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如台湾学者廖幼华的《秦唐间银川平原灌溉工程》。
除了以上两个主题,还有一些学者提交了其他方面的研究论文。
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冯季昌、毛英萍的《唐代东北羁縻府州研究》
在大会报告时,自由提问的便十分踊跃;到分组讨论时,讨论的气氛更趋热烈。
历
自然地理组的讨论突岀了海河流域环境变迁的主题,历史人文地理组的讨论高潮迭起。
由于对报告、悴论、提问、答辩都作了时间限定,保障了每一位与会者的发言权利,从而使I-
讨论会显得十分严肃、紧凑、有学术內涵。
张
和孙宏年的《清代中越边事与西南边疆九与往届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相比,捷关于甲骨文与殷人的地理景观、华林甫关于现存英国的一幅太平天国长沙作战形势的
本届讨论会收到的论文并不算多,论文的平均水准也不很突出,但学术气氛十分浓厚。
因为与会学者的讨论特别热烈,讨论的内容、方式非常学术化。
这次讨论会组织了3场大会报告,有10位学者在大会上发言。
其中,葛剑雄关于21世纪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周振鹤关于西汉行政制度、刘统关于军事地理研究、韩茂莉关于农业地理研究的报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分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组进行讨论,各讨论了4场。
以往的讨论会上,往往是各说各话,发言人宣读论文,读完之后便完;即便有人提问,也往往是虚应故事,彼此都很客气。
这次讨论会由于不少人报告的不是成型的论文,给 与会者留下了提问,也给发言人留下了发挥的空间,问答双方往复辩难,充分地活跃了讨
*
论的气氛。
地图、冯季昌关于东北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周宏伟关于古昆明湖当在今四川盆地的报告都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有些报告的提问、答辩来回往复达五六个回合之多°
除了历史地理学界的学者,这次讨论会还吸引了不少天津当地从事古代史、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如许檀、张利民、马俊民等。
他们报告了各自的工作并参加讨论,为讨论会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这对于促进历史地理学与相关研究领域的交流,并由此推进学科的发展,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讨论会后与会学者考察了天津的城市建设及周边地区的古海岸变迁遗迹、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地质自然保护区、清东陵、古长城以及青石家大院民俗文化。
闭幕式上张修桂宣布,下一次讨论会将于2004年由陕西师大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承办,在祖国的大西北召开。
让我们期待着下次讨论会的来临。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