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土地污染
*水土保持
• 原则
• • • 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 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
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逐步 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 提。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林、
3.土壤盐渍化
自然的原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土壤地 下水中的盐分随水蒸发逐渐富集于地表而形成的。 人为的次生盐渍化:
由于大面积土地利用中灌溉制度与方式等的失误
而造成。 据有关数据,全世界灌溉耕地约有近 2 亿公顷,
而每年平均有 12万公顷由ຫໍສະໝຸດ 次生盐渍化而丧失其生产能力。
4.土地荒漠化 : 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游业、军用设施等的建设均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 美国:工业和城市发展每年占地约600多万亩; • 英国和前苏联:每年因开采地下资源而破坏的地表, 都在35-45万亩之间; • 意大利:农业用地每年被工业、城市建筑吞食的,相 当于罗马市区的面积,约70万亩。 • 中国:从解放到80年代,由于居住环境的扩大以及公 路、工业用地就占去了2亿多亩耕地。
四、土地资源的整治与保护
对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从自然条件着手:
人为改造土地条件,使地形、土壤、水、
植被、热量等自然因素处于较好的组合状况; 从人类活动自身着手: 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技术 和方法
中国及世界:
目前土地整治与保护应该放在以下
几个方面
水土保持
土地沙漠化防治
盐碱地改良
三、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1.水土流失 :
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受外力作用所发生的各种破坏、移 动和堆积过程以及水分损失。
水土流失往往发生于土质疏松的丘陵山区或坡地 在植被破坏、利用不当或耕作不合理的情况下水土流 失严重。 2.地力衰退 : 全球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
土地资源破坏必然带来的后果
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少,平原盆 地只占国土面积的 26% ,丘陵占 10% ,山地高原占 64%,而且许多海拔在 2000米以上。寒漠、冰川有 2 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约 110 万平方公里;石质 山面积约 43 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土地面积中有 20% 开发利用土是有困难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 广阔的丘陵、山地,复杂而多变的山地气候,也为 我国发展多种果林、药材等经济林木以及开发牧场 提供了场所。
*生态农业系统的一般模式
太阳能 植物产品 植物 植物饲料 秸秆 配合饲料 动物 有机废物 沼气池 动物蛋 白饲料 蚯蚓 有机肥 动物产品 农村 能源系统 机械 设备 良种 城市 工业系统
杆菌 糠饲料
蘑菇
集约的 理化控 制与生 物控制 相结合
土壤
农 业 技 术 系 统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发展农业和保持良性生态循环的 基础和前提。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的概况
(一)世界土壤资源概况 世界土壤资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耕地面积小,而且分布不 均。地球上陆地总面积约 14900 万平方公里,而无冰覆盖 的陆地面积约 13000 万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约有 3000 万 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 23% ,已耕地仅有 1400 万平方 公里,只占陆地面积的10.7%,可见耕地面积是很少的。
措施: 1. 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 植面积。 2.有计划做好开矿后的土地复耕工作 3.合理利用水资源 4.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5.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 增长
*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水利改良措施: 又称为工程措施,是通过一定的农田水利工程,排除地表积水和降 低地下水位或引淡排盐排碱,或通过原有盐碱地土地的改造,达到
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
据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约 100 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土地 面积的10.41% ,而印度、丹麦、法国、德国等国的耕地在总土地 中占的比重都在30% 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我国耕地的绝对数 量约100万平方公里,即约15亿亩,只占世界同类耕地的7%,居世 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 933 平方米(即 1.4 亩),远低于世界人 均2867平方米(即4.3亩)的占有水平(见下表)。同时分布上又 很不平衡,约85% 的耕地集中于仅占全国土地面积 44% 的东部季风 区 22个省(市)内,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 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的西部各省、区,其 耕地只占全国耕地的 15% ,耕地只占这些省 (区)土地总面积 23.3%,总的来说,我国人均耕地不仅少,而且分布也过于集中。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人口与农田、牧场、森林面积
由此可见,耕地面积不仅小,而且分布上也 很不均衡。
(二)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我国辽阔的约960万平方公里的
国土上,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极为复杂,故我国的土壤资 源极为丰富,类型也多种多样,初计有 12个土纲 60 个土类。 还具有世界上特有的青藏高原土壤,因此对发展农、林、 牧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 国 土 地 资 源 的 构 成
经济林(苹果、梨、核桃)、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 质量。并改善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④有计划做好煤矿的土地复耕工作,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以煤炭为 主的能源生产基地,避免由于煤炭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土流失。
治理盐碱的目的。
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 是在水利改良措施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农业和生物措施,改善土壤
理化形状,提高土壤保水透水性能,加速土壤淋溶盐和防止返盐的
作用,使原有的盐碱地在合理的利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治理和改良。
*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 是指原非盐碱的土地,由于灌溉不当、排水不畅或土地利用不合理, 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积盐,造成土壤返盐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防治
生物治沙技术。 生物治沙技术又常称植物治沙,是通过封育、营造植物等手段,达 到防治沙漠与沙漠化、稳定绿洲、提高山区环境质量和生产潜力的 一种技术措施。 工程治沙技术。 工程治沙是指采用各种机械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系,通 常又称为机械固沙。 化学治沙技术。 是指在风沙环境下,利用化学材料与工艺,对易发生沙害的沙丘或 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 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 措施。
世界各大洲土地利用状况(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尽管还有 14.7% 的可耕地有待开发,然而其中有些在现有条 件下是难以利用的土地,例如冻土、沙漠、裸岩、陡坡山地等,真 正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大部分已被垦殖,同时耕地的分布又很不 平衡,特别是与人口分布不相适应,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人口较 少,分别占世界人口的10%,6% 和0.5%,但却拥有大面积的未耕地, 那里未耕地分别为可耕地的78%、87%和86%。亚洲人口占世界的56%, 而可耕地却只占20%,其中77%为已经开垦 。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土壤资源的概念
二、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的概况
三、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四、土地资源的整治与保护
一、土壤资源的概念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 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础。 土壤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土壤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 土壤资源的空间存在形式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
合理灌溉,控制地下水位上升 井渠结合,井灌井排 防止渠道渗漏 抑制土壤返盐
*污染土地的整治
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
污水净化处理 污水氧化塘
污泥综合治理
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
*生态农业和土地资源保护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而建立的 一种新型的、合理的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由美国土壤学家W•A•阿尔布里斯特发起, 现在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运动。
5.土地污染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三废”物质直接或通过 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向土壤系统排放,破坏了土壤系统 原来的平衡,进而产生污染。
受污染了的土地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或以植物的果实、根、 茎和叶给动物提供食物的途径向环境输出污染物形成二次污 染。
6.工业和城市的蚕食 :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大,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