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二下册地理期中练习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二下册地理期中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302)
黄河中游主要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该地区古代森林茂密,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纺织工业
D.机械制造业
2.上述工业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是( )
①造成水土流失②污染大气环境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污染水源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3.该地区水体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多大风天气②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过度开垦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综合治理与开发黄河中游流域的主要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③疏浚河道
④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⑤修建水利工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
①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的发生
④使当地称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回答问题。
6.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下渗②蒸发③降水减少④灌溉等引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该河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流河
B.形成夏汛
C.季节变化小
D.年际变化小
8.如右图,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A. a洪涝灾害
B. b土壤肥力
C. c灌溉水源
D. d生长积温
9.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此时,能给该地区带来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副热带高压
B.快行冷锋
C.台风
D.气旋
10.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秋季和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B.春季和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C.春季和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D.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11.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出现在( )
A.台风眼
B.台风中心附近的环状区域
C.外围区
D.过渡区
12.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和滑坡
B.火山和泥石流
C.火山和滑坡
D.滑坡和泥石流
13.里氏2级地震属于( )
A.无地震
B.微震
C.有感地震
D.破坏性地震
14.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 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上垦殖草场,发展粮食生产
15.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是( )
① 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16.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是( )
A.震源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17.地震诱发的灾害可能有( )
①海啸②滑坡③火灾④疫病蔓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④
18.下列各种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B.我国西南山区的泥石流
C.香港山地中部的山体滑坡
D. 76年的唐山大地震
19.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20.暴雨形成不需具备的条件是( )
A.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空气的水平运动
D.降水的持续时间长
21.全球每年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2.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潮是一种无法准确预报的气象灾害
B.只要有冷空气,就会爆发寒潮
C.我国夏半年最易发生寒潮天气
D.在地面制造烟雾,可减轻寒潮产生的冻害
23.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
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
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
24.八月十八看海潮,这反映出潮水的特点是( )
A周期性 B频繁性 C区域性 D联系性
25.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6.黄淮海平原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大冬季风的控制 B气温回升快,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尚未影响到本地区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土壤质地疏松,降水大量下渗27.下列哪些不是我国干旱多发的原因( )
A热带面积大,太阳辐射强 B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D土壤保水性差
28.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透入
C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2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30.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
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选择题答案:
1-5___________ 6-10____________ 11-15__________
16-20___________ 21-25___________ 26-30___________
二.综合题(12+18+10)
3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90年第12号台风,最大风力达10级,从3月20日至22日,前后三次登陆福建,是福建全省连降暴雨,沿海一带泛滥成灾。
材料二:1989年12月20日,一股强冷空气侵入我国西北和华北,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并伴有68级大风,给交通和通讯造成很大影响。
冷空气前锋过后,气温下降815摄氏度。
(1)材料一中有两处明显错误,一处是____________,应为
__________;另一处是________,应为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南下造成的。
32.回答问题:
(1)台风形成于________海面,是一种强烈发展的
___________。
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_______级或以上。
(2)该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________,若它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则称为__________。
(3)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台风移动路径图是利用气象卫星制作的图片,目的是确定________的位置。
(4)假如台风的中心在台湾,则推测福建吹_________风。
33. 如左图示,回答问题。
(1)读图填出地震各要素的名称:
A点____________ B点_________
线段BC_________ 弧线DE________
(2) 通常,A的深度越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越_____;同一次地震中,距B点越远,地震对地面的破环程度越
_______。
(3)地震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来表示。
地震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512汶川地震是8.0级,此次雅安地震确定为7.0级,震级只差1级,但释放的能量约相差_____倍。
(4)此次地震的B点是________,与汶川地震同属
______________地震带,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