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酮ⅡA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确诊的病例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丹参酮ⅡA+凯西来的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用凯西来的治疗方案,其它用药两组相同,观察治疗结束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 抗肝纤维化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丹参酮ⅡA;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是在损害因子持续刺激下肝细胞发生炎症或坏死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环节。

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预后很差,临床上常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并发症,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而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具有可逆性,因此,早期肝纤维化的防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利用中药活血化瘀的机理抗肝纤维化治疗已被证明行之有效。

近年本院采用中药丹参的提取物丹参酮ⅡA抗肝纤维化,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两组60例均为本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纤维化的诊断参照2000 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对照组30 例中,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1.8±10.5)岁;病程5~20 年,平均(l2.4±5.1)年;血清总胆红素(TB IL)(90.0 ±60.3) 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80.5 ±150.7)IU,白蛋白(ALB)(31.6±6.6)g/L。

治疗组30 例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2.6±11.7)岁;病程5~23 年,平均(11.9±4.7)年;血清总胆红素(TB IL)(88.5 ±62.2) 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85.5 ±148.7)IU,白蛋白(ALB)(32.4±7.6)g/L。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用丹参酮ⅡA(商品名诺新康)50 mg、凯西莱(河南新谊)0.4 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凯西莱0.4 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

均30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其他保肝药如复方氨基酸、维生素B、C 、K等及对症治疗两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予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超声检查,并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PT,血常规等。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

同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及停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SPSS 11.5 统计软
件进行单因素变量的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见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比较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1 毒副反应两组用药期间及停药后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认为,在各种损伤性因素的始动作用下,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HSC 位于窦周Disse 间隙,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代谢维生素A,合成与分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ECM),并有产生一定胶原酶的能力。

肝脏受损时,HSC 被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此改变称为“活化”。

肝脏中HSC 的活化伴随着一系列功能的改变,主要包括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增殖明显,分泌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异常等。

研究表明,与HSC 相邻的多种细胞,尤其是激活的肝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其中PDGF、TGF-β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它们参与HSC的激活、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等ECM 的合成和降解[1-2]。

丹参酮ⅡA 为丹参的主要药物成分,药理研究证明丹参不仅能够抑制和减轻急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而且有抑制炎症及炎性因子释放,促进肝内胶原蛋白的降解,降低血清透明质酸与层黏蛋白水平,抑制肝脏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等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3]。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可选择性抑制TGF-β的自分泌,且随浓度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从而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探明了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本临床实验观察到,丹参酮ⅡA治疗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丹参酮ⅡA抗肝纤维化治疗不但有理论根据,且有临床验证,值得选择。

参考文献
[1]Gressner AM,Weiskirchen R,Breitkopf K,et al.Roles of TGF-beta in hepatic fibrosis.Front Biosci,2002,7(2):793-807.
[2]Campbell JS,Hughes SD,Gilbertson DG,et al.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C induces liver fibrosis,steatosis,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9):3389-3394.
[3]郑元义,戴立里,王文兵,等.丹参素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5):288-290.
[4]王益民,韦福康,刘敏,等.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自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16(6):408-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