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液体压强指导案

合集下载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 液体的压强》教案

《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

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根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根底,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拟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

学生学习这局部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局部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局部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

主要表现为:〔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具水、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盐水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互相交流感受。

二、导入新课思考问题: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三、实验探究(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1【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一、液体压强的大小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2)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4)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

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5)压强怎么计算?(6)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

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挑选方案,推导公式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高中物理液体压强原理教案

高中物理液体压强原理教案

高中物理液体压强原理教案
主题:高中物理液体压强原理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液体压强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应用。

教学难点:计算液体压强时要考虑高度及密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并放入一个小球使之沉入水中来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球会沉入水中?
3. 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二、学习(15分钟)
1. 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P = ρgh;
2. 通过实际的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强调计算液体压强时要注意高度和密度对压强的影响。

三、应用(15分钟)
1. 给学生几个应用题,让他们应用液体压强原理解决问题;
2. 强调实际生活中液体压强的重要性,如水塔的设计、水压的调节等。

四、总结与延伸(5分钟)
1. 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进行总结;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液体压强的相关练习题作为作业;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定义:P = ρgh
【教案结束】。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2014中考总复习压强液体压强导学案

2014中考总复习压强液体压强导学案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总结:1、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系。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4、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高20 cm,底面积 10 cm2,自重2 N.容器内装有水,水深15 cm,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
【教学反思】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压力的作用点:
3、压力的方向:
图1
2.如图1所示,将实验用的“小桌”放入砂盘中,观察陷入砂中的深度。比较图甲与图乙的情况,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乙与图丙的情况,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b
a
图2
3、在我们的教室里:一张四脚课桌重为100N,每只桌脚的面积为10cm2,那么桌子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Pa。

水的压强教学设计

水的压强教学设计

水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掌握水的压强与压力、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长颈漏斗、弯曲软管、U形玻璃管、密闭水缸等。

2.实验材料:水银、酒精、水、测量缸等。

3.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压强的认识和猜想。

2.提问:什么是压强?生活中是否存在压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二、探究(25分钟)1.实验一:用长颈漏斗测水压力教师利用一个长颈漏斗,漏斗口装入一些液体(如水银、水、酒精等),然后将颈部放入一桶水中,观察液体高度的变化。

学生猜测、发现和分析水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液柱与水平面之间的关系。

2.实验二:用弯曲软管测液体压强教师用一根弯曲的软管,将一端放入待测液体中,另一端留在外界环境里,观察液面在软管内的表现形式,并猜测与压强的关系。

三、归纳(15分钟)1.结合实验结果,学生归纳出水的压强与压力、液柱的高度、液体的种类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的压强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并进行讲解。

四、拓展(15分钟)1.提问:如果不同液体的高度相同,哪个液体的压强最大?为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解答,并解释“密度”对压强的影响。

五、应用(25分钟)1.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讨论。

2.按照题目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给出的压强问题。

六、总结(10分钟)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和疑问?2.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回应和解答,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概括。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浮力、压强和浮力平衡的分析。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生:有压强.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1.液体压强的产生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师为什么呢?生:水对它有压强.师这个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生:水的重力.师对了,正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才产生了压强.板书: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对侧壁是否有压强.师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强.若往杯子里倒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讨论.生:茶杯放在桌面上是由于茶杯有重力,因而对支撑它的桌面产生压力而有压强,水倒入杯中时,水也有重力,因此水对杯底也应该有压力,水对杯底有压强.师水和固体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吗?生: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师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侧壁有力的作用呢?生:也应该有吧.(不敢确定)师那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同学们的分析.乙教师演示实验1:在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上扎上橡皮膜(如图乙),请同学们观察倒水前后橡皮膜的情况.生:和刚才的现象一样: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这种现象证明了水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教师演示实验2:取一个侧壁上不同深度处都有开口的玻璃圆筒,圆筒侧壁的每个开口处都用橡皮膜蒙上,观察玻璃筒内倒满水后,不同深度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将橡皮膜扎破后,观察不同深度的孔中流出的液体情况(如图丙).生1:从液面往下越深的地方,橡皮膜突出得越明显,说明离液面越深,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生2:扎破橡皮膜后,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教师总结: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2)认识压强计.师请同学们思考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呢?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不敢确定)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教师展示压强计实物,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认识压强计(多媒体课件)(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红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师讲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提示: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红颜色的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变化.学生发现:当把带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不相平,出现了高度差.)学生观察,回答:通过U形管中两边红色水柱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液体的压强变化.(3)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思考题:(1)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向哪个方向?(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如何?(3)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如何变化?(4)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P34页《演示》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供参考)注意: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定压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解析: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而第4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与3、5、6不相等,故第4次记录的数据是错误的.从实验次数1、2、3可看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产生的压强在逐渐增大,而从实验次数3、5、6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答案:(1)4(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3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5、6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师我们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那液体某点处的压强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液柱的物理模型.(图参见教材P35页图9.2-3)师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深度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学生分组推导,完成下面式子.(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_________;(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m=_________;(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G=_______;F=______;(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_______答案:(1)Sh(2)ρ液Sh(3)ρ液Shgρ液Shg(4)ρ液gh结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均相等.所以,深度为h处某点的液体的压强为p=ρ液gh.板书: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p=ρgh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h一定时,p和ρ成正比;当ρ一定时,p与h成正比.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公式p=ρgh只适用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不能用于固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而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1)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2)带鱼生活在深海处,为什么平时我们见不到活带鱼?(3)深海潜水员为什么要穿特制的抗压服?(4)拦河大坝修筑成下宽上窄有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则水对A点的压强为()A.980PaB.2940PaC.5880Pa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由图可知,h A=70cm-10cm=60cm=0.6m,p=ρ水gh A=1×103kg/m3×9.8N/kg×0.6m=5880Pa.答案:C例题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教材P35页例题,并讲解.【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连通器.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学习液体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物理是好学的.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导,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学板书生活中的物理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一般江河大堤和水库大坝的横截面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上面两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上窄下宽,不同的是江河堤的迎水面坡度缓,背水面坡度陡,而水库坝则恰恰相反,挡水面坡度陡,背水面坡度缓.为什么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无论是江河大堤,还是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三防”.1.防水压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知,堤坝内的水越靠近堤坝底,水深h越大,水产生的压强也越大.堤坝下宽能承受较大的水压,确保堤坝的安全.2.防渗漏堤坝下部受水的压强越大,水越容易渗进坝体.把下部修得宽些,就可以延长堤坝内水的渗透路径,增大渗透阻力,从而提高堤坝的防渗透性能.3.防滑动堤坝内水的压力总有将大堤向外水平推动和将大坝推向下游的运动趋势,堤坝基底需要有与之抗衡的静摩擦力,才能保持堤坝平衡.将堤坝下部修宽既可增大坝体的重力,也可增大迎水面(挡水面)上水对坝体竖直向下的压力,因此,可以增强坝体与坝基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达到防止堤坝滑动的目的.第2课时连通器、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峡船闸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它们各自的底部都互相接通.师像这样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进行新课】知识点1 连通器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1:选择任一个开口端向玻璃连通器(如图甲)中注入红色水,然后将连通器倾斜.实验2:向底部用胶管连通成的U形连通器(如图乙)的玻璃管中注入红色水,上下移动侧管.学生观察现象后,积极发言回答.生1:实验1中,水会从下端连接的部分流到其他开口端的容器中,虽然连通器是倾斜的,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就相同.生2:实验2中,不管如何上下移动侧管,当水不流动时,U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端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板书.板书:(1)连通器的特点:当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保持相平.(2)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一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二是液体不流动.(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液面不一定相平.)注意:(1)连通器各容器液面相平,与每个容器的粗细和形状等没有关系.(2)连通器的应用:①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是连通器的应用.②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锅炉内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连通管中.③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④船闸则是一个很大的连通器,当上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上游河构成连通器;当下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下游河构成连通器,这样在落差较大的河面上能让船只正常、安全地航行.教师播放课件:三峡船闸及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可参考教材P37页《科学世界》)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一幅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答案:图中反映出壶嘴的水面高于壶身中的水面,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当装入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壶嘴中的液面与壶身中的液面应该总是相平的,不可能是一边高一边低.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讲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如图所示是形状不同的三个薄壁容器,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均为S,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深度均为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因为液体的密度及液体的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得p甲=p乙=p丙,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都相等,又因为三个容器底部面积S均相等,根据F=pS可得,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也相等,即F甲=F乙=F丙=ρghS.但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则容器内盛有的液体的重力不等,很显然液体的重力是G甲>G乙>G丙.这说明静止液体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图中,F甲<G甲,F乙=G乙,F丙>G丙).因此在解有关液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时,首先算出压强的大小,再算出压力的大小,而计算流体的压强时,关键是确定深度h的大小.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Pa,A对桌面的压强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同一高度处水中压强分别为p A、p B,则p A___p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A底面凸起,则A容器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容器底面积;B容器底为平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则压强p=F/S=10N/5.0×10-3m2=2×103Pa.由于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都为F=G水=10N),而A的底面积小,故p A>p B;A容器底部凸起后,使其内液面高于B容器内液面,则在同一高度处,A容器此点所处的深度大,所以p A>p B.答案:2×103大于大于【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结构和特点,明白了连通器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学习了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学到这.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我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水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和船闸的认识强化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关于介绍三峡船闸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船闸,或模拟船闸,使学生获得对船闸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连通器的理解,同时认识到物理科学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板书`。

液体压强教案(知识点、题型及练习)含答案

液体压强教案(知识点、题型及练习)含答案

液体压强教案(知识点、题型及练习)含答案液体压强教案(含题型、练习及答案)知识回顾:液体压强1.产⽣原因: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的作⽤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的。

但液体压强的⼤⼩与液体重⼒⼤⼩⽆关,即⼀定重⼒⼤⼩的液体可以产⽣不同的压⼒、压强。

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增⼤、在同⼀深度,液体向各个⽅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其中P—压强(帕) —液体密度(千克/⽶3)g—常量(9.8⽜/千克)h——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由表⾯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的⾼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4.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①、__在同⼀深度,液体向各个⽅向的压强相等__②、__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增⼤__③、___在同⼀深度,液体密度越⼤,压强也越⼤___5.测量⼯具:压强计6.液体压强的应⽤:连通器7.传递:帕斯卡原理8.定义式p=F/S与p=ρ液gh的区别与联系。

(1)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定义式p=F/S推导出来的,只适⽤于液体,⽽p=F/S具有普遍的适⽤性。

(2)在公式p=F/S中决定压强⼤⼩的因素是压⼒和受⼒⾯积;在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中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3)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公式p=F/S与p=ρ液gh计算结果⼀致;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定要⽤p=ρ液gh,否则会出现错误。

六、课堂练习【对⾼度h的理解】【例1】如图1—4—8,指出各图中A、B、C、D四个点的深度.(a)(b)(c)图1—4—8分析:只有正确找出液体中某点的深度,才能正确地计出压强.答案h A=(50—20)cm=30cmh B =40cmh C =(50—20)cm =30cmh D =50cm 【例2】(1999年天津)如图1—4—21所⽰,为⼀个梯形容器的纵截⾯,两侧壁⾼度分别为a 和b ,从开⼝c 处向容器内注满密度为ρ的液体,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为(). A .2)(b a g +ρ B .2)(b a g -ρC .ρgbD .ρga图1—4—21分析: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 =ρgh ,这⾥的h 是的指由液⾯算起⾄液体中某个位置的深度.本题的液⾯在“c 处”,故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应为ρgb .正确答案为C .注意深度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满同⼀种液体,对底⾯产⽣的压强相等,但产⽣的压⼒可能不同;压⼒的⼤⼩与底⾯积的⼤⼩成正⽐.液体放⼊容器时的压强分清研究对象【例1】如图所⽰为⼀粗细均匀的圆桶,横截⾯积为0.2m 2,桶⾃⾝重为100N ,容器内壁的A 点距液⾯20cm ,A 点所受液体的压强为1800pa ,圆桶放在⽔平地⾯上,求: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液体压强教学案

液体压强教学案
生:阅读、讨论。
师:哪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什么是连通器?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回答,通过讨论后,举出更多的例子。
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拓展延伸
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课题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主备人
刘金钟
备课时间
2010-11-11
辅备教师
本组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大的可乐瓶子,用它来装水,这样就能使水足够深,研究起来方便。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讨论试验方案。
生:学生讨论,找到实验方案。
师:咱们一起交流你的实验方案,看其他同学的想法是否跟你一样,有没有你想不到的,有没有更好的想法是你想不到的。
生:交流。
师: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用你认为好的做法,去实验,验证咱们的假说。
教学重点
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烧杯,水,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反思与收获
交流展示
1、完成学案的内容
师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液体深度、密度有关,与容器形状无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密度与压强的关系。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实验演示:观察液体压强的实验现象,如U型管、压强计等。

5.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密度的液体压强。

6.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液体压强在工程、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坝设计、船舶浮力等。

2. 介绍液体压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重大发现。

3. 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压强计、U型管、液体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文章、案例等。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在设计这节科学探究课“液体的压强”时,我的意图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并掌握相关的影响因素。

我期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理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以及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压强计等物理仪器,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难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包括压强计、液体、测量工具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辅助教学的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特别关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计算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我设计了专门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验中自行计算液体内部压强,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我也考虑了拓展延伸,如让学生探究其他液体的压强特性,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为我认为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

在设计实验时,我确保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操作,深入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我不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更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液体的压强》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到理性习了《压强》之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

学完本节会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会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学生现阶段年龄特点,他们对探究的感性经验较少,不了解应该怎样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思考问题。

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两个重要环节,在“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环节中,包含着观感和体感,他们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比如,在底部包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入液体时,学生观察到橡皮膜会想下凸起;保鲜袋套在手上后伸入水中,亲身感受到拳头被水挤压……;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先后经历了整个自主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节课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浅)及里(深)”、“由点到面再到整体”这样一条主线。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观察和分析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实验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逻辑推理、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也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实效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二、教学准备教具:大玻璃容器(个)、烧杯(个)、包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个)、盐水和水适量、刻度尺(把)、压强计(支)、铁架台(支)、小试管侧壁开三个孔(支)、多媒体课件等;□□□□□□10-2□□□□□1. □□□□□□□□□□□□□2. □□□□□□□□□□□□□□3叮叮叮叮叮□1叮叮叮叮叮叮叮口□2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3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口□4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口□□□□□□□□□□□□□□□□□□□□□□□h叮叮四、教学反思学习完《液体的压强》一课后,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做出反思:一、对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引入、新课教学、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压强》复习学案

《压强》复习学案

压强总复习教程一、主要内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二、学习指导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支承面相垂直.因为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所以,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面,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3)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相关.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计算公式:Fp=S上式中F为压力,单位用牛;S为受力面积,单位用米2,p即为压强.(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4)在生产和生活中,假如要减小压强,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假如要增大压强,则能够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但从实际出发,压力大小往往是不可改变的,则减小压强应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应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3.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相关.(3)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式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用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单位用米;p为液体压强,单位用帕.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ρ、深度h相关,跟液体重、体积、容器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其他因素都无关.由公式p=ρgh还可归纳出:当ρ一定,即在同一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在不同的液体中,当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压强p与液体密度ρ成正比.(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假如只装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船闸就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4.大气压强(一)产生原因⑴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能流动,所以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⑵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同时还可说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⑶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大小.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量结果和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充足长的玻璃管)无关;假如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这个高度是由当时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为76厘米左右.(二)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2)大气压的变化和天气相关,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三)气压计(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2)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两种.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它在测量时,必须挂竖直,假如挂歪斜了,则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金属盒气压计即无液气压计,如将其刻度盘上所标的大气压值折算成高度,则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四)液体的沸点与液面气压大小相关,液面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液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五)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普通的抽水机工作时,其抽水高度约10米左右.这是因为1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支持10.3米高的水柱.二、典型例题例1.如以下图所示,有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9.1-2压强 液体压强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9.1-2压强 液体压强 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吹饱气的气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再用两手如图挤压气球,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力去挤压,又会怎样?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参与实验思考回答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多。

不相同。

一头削尖的铅笔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进一步展示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之前,我们知道什么是压力吗?它和我们之前所学的重力是不是同一种力?让学生到黑板上作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通过观察力的示意图,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根据刚才的分析,你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有什么样的关系?利用三合板让学生感受压力方向,分别向上按,向下按,斜着按,观察压力方向。

学生上黑板作图教师纠正作图,引导学生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锻炼分析能力。

练习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压强自大到小的顺序是。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液体的压强 导案

液体的压强 导案
三、练习
1、达标训练练习册1-5
2、巩固训练练习册6-13
四、小结
1、液体压强是怎样长生的?
2、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
3、学生自我评价
五、作业
1、课本3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2、思考怎样计算液体的压强?




液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强
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思考:
T:压力的产生是物体间的相互接触,那么液体装在容器中和容器接触,液体有压强吗?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通过课文28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T:手里捧着一滩水,水会对手产生压强吗?联系水平桌面上的固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液体的压强怎样产生的?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举例说明压强的特点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人潜水时越往下潜,呼吸越困难。
(3).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同一深度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一样。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U形管高度差相同,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本组答案
小组间互相讲解有问题的习题
教师解决难点
15
25
5
课堂训练:
能力培养
33页能力提升1.2.3
35页能力提升2.3
知识点再现二:液体压强特点
知识点见学案:(小组提问检查)
课堂训练:
能力培养
38页能力提升1.2.3.4.5.6.7
41页能力提升1.2.3.4
知识点再现三:连通器
知识点见学案:(小组提问检查)
课堂训练:
能力培养
40页2.5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学习指导案年月日
课题
压强与液体压强复习
课型
复习
课时
2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学习重点
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学习难点
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
时间
知识点再现一:压强
知识点见学案:(小组提问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