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张东保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8期
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校党建校园文化良性互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培育出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综合表现。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党建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与高校党建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成熟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导向作用。

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不成熟的初级阶段,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里,大学生就会自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反之,在不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热情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也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利益群体呈现多元格局,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转变,社会思潮呈现多元状态。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全盘西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消极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大学校园,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不良倾向,急需加以正确引导,这是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极大挑战。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要在多元文化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因此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应积极运用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先进文化的辐射作用,促进和激励学生树立新风、奋发进取、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党建工作的情感性和实践性,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创新,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高校党建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高校党建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加强政治引导和调控主流文化。

在各式各样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引导学生党员在比较与区别中分清是非、辨别主次,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旗帜的作用和理论的力量。

党建工作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融合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抵制各种文化思潮的不利冲击,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应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夯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之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追求。

要强化阵地意识,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增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内化力。

同时坚持对师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使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成为高校党建育人的重要路径。

(三)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建设者、创造者,大学生的首要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

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中对党组织有积极追求、各方面能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展他们加入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建的主要任务。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学术
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条件,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通过高校党建工作必将培养出一批批思想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高尚、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党员。

学生党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中的骨干力量,应以身作则,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和传播纽带作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楷模,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引导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实现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化现象,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实现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一方面,要创造更多的机制和平台使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骨干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社团文化中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的发展方向,推进党建工作进宿舍、进社团。

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平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通过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特色的方式,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层次、多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党员和骨干是学校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重视在学生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使他们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组织和实施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要制订或实施更积极、有效的考评机制,鼓励学生党员和骨干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锤炼加强党性修养,更好地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大学生党建内容的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主流文化,坚决抵制各种消极、不和谐的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实现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开拓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艳,赵烨,赵玉栋,张耀华.以高校党建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02).
[2]王春红,李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性思考[J].科学教育,2008,(08).
[3]张旻桓,马振山,陈名虎.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7).
[4]朱俊伟.浅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科教纵横,2008,(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