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野菜蛤蟆苏简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形态】荠薴,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生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 5-15mm;叶片卵形或卵状菱形,长1-3cm,宽1-2.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3-7cm,其上的花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具白色花序,长3-7cm,其上的化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具白色短毛,小花梗长2-3mm;苞片披针形,比小花梗长;花萼钟形,长约3mm,外面被短柔毛,并具腺点,上唇3齿,中齿较短;花冠唇形,长约4mm,白色,上唇短,先端微缺,下唇3裂;雄蕊4,后对能育,花药2室,不育雄蕊的药室明显;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具疏网纹。花期7-8月,果期8-11月。
在泰安市民间,偏方里就有用蛤蟆苏煮鸡蛋吃蛋喝汤,病症重的话加上外用蒸洗,能根治痔疮。另外蛤蟆苏全草煎剂还是治疗痢疾的良药。
春天万物生发,人容易上火,在郊游时挖点蛤蟆苏,回家晾干泡茶喝,虽然味道很苦,也是不错的选择。
【药名】荠薴
【别名】臭苏、青白苏 、蛤蟆苏、癞蝳皮
【汉语拼音】jin ing
【归经】胃;大肠经
【功效分类】和胃药
【性味】味辛;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37cm其上的花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色花序长37cm其上的化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具白色短毛小花梗长23mm
常见野菜蛤蟆苏简介
常见野菜蛤蟆苏简介
2012-03-26 22:49:31| 分类:医疗知识|字号订阅
(照片转自月下孤梅)
春天到来首先返绿生长的就是蛤蟆苏,因为蛤蟆苏有臭味、叶子又像癞蛤蟆的皮一样,一般人都敬而远之,觉得这种植物有毒。其实蛤蟆苏属少数中草药之一,当您跑遍全国各地遍寻名医看痔疮时,可能根本没想到在你庭院的角落里就有良药。因蛤蟆苏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作用,在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中草药三痔之一。
【主治】腹水水肿;泄泻;胃酸过多;虫积腹痛;痔疮肿痛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草地、路旁或灌木丛中。
[成分] 全草含精油0.11~0.5%,精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MethyIeugenol)约占90%,l-甜没药烯约占4%,α-石竹烯约占2%。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
【功效】利水消肿;和胃制酸
【科属分类】唇形科
【拉丁文名】Herba Moslae Grosseserratae
【考证】出自《唐本草》。
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薴叶上有毛,稍长,气臭。
2.《纲目》:荠薴处处平地有之。叶似野苏而稍长,有毛,气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日华子》释水苏云,一名臭苏,一名青白苏,正此草也,误作水苏耳。其形似水苏而臭,似白苏而青,故有二名。
在泰安市民间,偏方里就有用蛤蟆苏煮鸡蛋吃蛋喝汤,病症重的话加上外用蒸洗,能根治痔疮。另外蛤蟆苏全草煎剂还是治疗痢疾的良药。
春天万物生发,人容易上火,在郊游时挖点蛤蟆苏,回家晾干泡茶喝,虽然味道很苦,也是不错的选择。
【药名】荠薴
【别名】臭苏、青白苏 、蛤蟆苏、癞蝳皮
【汉语拼音】jin ing
【归经】胃;大肠经
【功效分类】和胃药
【性味】味辛;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37cm其上的花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色花序长37cm其上的化朵排列不甚紧密花序中轴节上具白色短毛小花梗长23mm
常见野菜蛤蟆苏简介
常见野菜蛤蟆苏简介
2012-03-26 22:49:31| 分类:医疗知识|字号订阅
(照片转自月下孤梅)
春天到来首先返绿生长的就是蛤蟆苏,因为蛤蟆苏有臭味、叶子又像癞蛤蟆的皮一样,一般人都敬而远之,觉得这种植物有毒。其实蛤蟆苏属少数中草药之一,当您跑遍全国各地遍寻名医看痔疮时,可能根本没想到在你庭院的角落里就有良药。因蛤蟆苏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作用,在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中草药三痔之一。
【主治】腹水水肿;泄泻;胃酸过多;虫积腹痛;痔疮肿痛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草地、路旁或灌木丛中。
[成分] 全草含精油0.11~0.5%,精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MethyIeugenol)约占90%,l-甜没药烯约占4%,α-石竹烯约占2%。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
【功效】利水消肿;和胃制酸
【科属分类】唇形科
【拉丁文名】Herba Moslae Grosseserratae
【考证】出自《唐本草》。
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薴叶上有毛,稍长,气臭。
2.《纲目》:荠薴处处平地有之。叶似野苏而稍长,有毛,气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日华子》释水苏云,一名臭苏,一名青白苏,正此草也,误作水苏耳。其形似水苏而臭,似白苏而青,故有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