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需要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教需要智慧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

”那些熠熠闪光的“别人家的孩子”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肥沃的土壤里开出的鲜艳花朵,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这肥沃的土壤,它需要智慧。

一、教育孩子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教育有个时效性,事情发生不久就教育,效果最好,尤其是对幼小的孩子。

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情绪,当他开心的时候跟他交流,他很容易接受。

想想我们自己,也是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沟通吧。

有些家庭喜欢在饭桌上和孩子闲聊,问孩子学校发生的事情,一旦发现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教训孩子,这其实是很不可取的。

轻则孩子被教训得心情不好,影响消化。

重则鸡飞狗跳,说不定还会上演男女混合打,孩子根本就吃不下饭了。

长此以往,不但教育的效果不好,还影响孩子的健康。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在事情发生不久、孩子高兴的时候进行教育。

饭桌是增进感情的地方,因此吃饭时就聊些开心的话题吧,别训斥孩子了。

二、“己不正,焉能正人?”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先做到。

比如说我们要孩子孝顺,那我们就要把父母放在心上,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及时嘘寒问暖,多多回家探望,对父母的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实在有困难的要耐心说明原因。

比如说我们要孩子学会道歉,那当我们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就要认真道歉,尤其是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犯了错,更要诚恳认错,千万别因为是家长,放不下面子。

三、坚持就事论事的渗透教育。

空洞说教的效果不好,要善于结合具体的事例对孩子展开教育,而且要不厌其烦长期进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我正在厨房洗碗,却听到和老公谈论班级事情的儿子理直气壮地冒出了一句:“面子是自己挣的,又不是别人给的。


当时我真是欣慰极了,因为这句话是我一直在教育他的原话。

起初是因为我们看电视剧,看到一个人求人办事被拒绝了,儿子不理解:“这人怎么这样呀,一点都不给人家面子?”我立刻结合剧情解释道:“儿子,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

你看这人平时好吃懒做,还会行骗。

一点尊严都没有,人家根本就瞧不起他,怎么肯替他办事?”
见他听得认真,我进一步引导:“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奋发图强,做出成绩来,别人才会尊重你,自己才会有面子。

你看我们的国家在清朝时候,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各国列强都来入侵。

再看今天,我们强大
了,还有谁敢欺负我们?像你现在也是,只有你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才能为自己赢得尊重、挣得面子。

”后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就会重复这样的教育,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观点了。

四、要有耐心,不能狂风暴雨式地打骂。

很喜欢那个小故事——妈妈洗了几个苹果,让5岁的女儿挑一个送给爷爷。

没想到女儿把每个苹果都咬了一口,然后拿着一个小苹果送给了爷爷。

妈妈的火瞬间就燃烧起来了:“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刚要开口教训,却听爷爷乐呵呵地说:“这苹果真面真好吃。

”孩子笑了,象一朵盛开的花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爷爷喜欢吃面面的苹果,那个苹果是最面的。

”原来,孩子咬每一个苹果是为了找出最合爷爷口味的。

所以,教育孩子必须有耐心,一方面要耐心地问清楚,孩子做一些我们认为的“错事”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做错了,我们要耐心地给孩子分析哪里错了,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从内心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五、对孩子要民主,我们应提倡“听道理的。


由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惯性,对于孩子我们往往要求其听话。

这其实是一种强权,居高临下的姿态很容易让孩子反感,也容易培养出一个具有奴性的孩子,我们应提倡“听道理的”。

当孩子做了一件令我们匪夷所思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让他说出来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他对了,我们就必须听他的。

否则,我们就要耐心地讲清楚道理,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意见。

“听道理的”,其实就是把家长和孩子放在了平等的位置,给了孩子话语权,开放了沟通渠道。

这样孩子就会敞开心扉,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和家长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六、要有原则性,不能孩子一哭一闹就心软了,妥协了。

这一条也是我们容易坚持不住的,尤其对于幼小的孩子。

有些家长看着花骨朵一样的孩子哭得泪流满面,不由得就心疼了,然后就孩子要啥给啥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在家里哭哭闹闹愿望就能得到满足。

长此以往,形成了习惯。

长大走上社会,再哭再闹也不会有人理他,你让他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妇人之仁,我们必须坚持原则。

家教是一门深奥而重要的学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