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答案】C
【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腐食性的动物(蚯蚓等)属于分解者;细菌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
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蜣螂属于分解者,是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而不是分解者。
3.(2018年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但是每一种生物只能位于
一个营养级
B.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D.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由于食物链的复杂性,每一种生物可能位于多个营养级,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故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B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D正确。
4.(2017年山东威海模拟)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
【答案】B
【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
5.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答案】A
【解析】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6.(2018年福建福州月考)某生态系统局部食物网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共有4条食物链
B.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C.最高营养级属于第四营养级
D.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丁、戊。
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会捕食乙,因此两者之间
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
7.(2018年广东揭阳期末)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6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答案】C
【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及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有6个营养级;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
8.(2018年江西九江模拟)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还包括细菌;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与蝉不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9.(2018年河南南阳测试)蜉蝣是水生动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它们在发育为成体时最易被天敌捕食,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从水中飞出进行交配和产卵。
每天从水中飞出的蜉蝣数量和它们被捕食的数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蜉蝣的捕食者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B.6月2~9日,每天蜉蝣的被食量稳步下降
C.6月2~9日,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稳步上升
D.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个体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
【答案】D
【解析】蜉蝣以植物为食,而蜉蝣的捕食者以蜉蝣为食物,在此属于次级消费者,A错误;6月9日与6月5日相比,蜉蝣的被食量上升,B错误;6月7日蜉蝣飞出量低于6月4日、6月5日,C错误;从图中分析,随着蜉蝣飞出的数量增多,被捕食的概率呈下降趋势,D正确。
10.(2018年江苏如东月考)下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
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该食物网中能量的来源只有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图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藻和水草是生产者,
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若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水草→草鱼→鳜鱼、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水蚤→鳙鱼→鳜鱼。
该食物网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鳜鱼在食物链“水草→草鱼→鳜鱼”中属于第三营养级,而在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或“绿藻→水蚤→鳙鱼→鳜鱼"中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是水草和绿藻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D错误。
11.(2018年重庆月考)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 )
A
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
【答案】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生物有机物同化量就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有机物同化量越多。
从题图可看出,甲>乙>丙+丁,故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甲→乙丁→丙,有两条食物链,A正确;若甲、乙为同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9。
8~19。
6,而丙、丁的同化量只有2.0,故甲、乙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正确;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下一级营养级和未被利用,因此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正确;若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乙、丙同化量的10%~20%是1。
31~2.62,D不可能。
12.城市自来水厂水源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动物类型及其捕食对象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动物类型
肉食性鱼
类
草食性鱼
类
虾浮游动物
捕食对象
草食性鱼
类、虾
高等水生
植物
浮游动物、浮
游植物
浮游植物、
碎屑
B.不宜在该水域饲养大量草食性鱼类
C.该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类处于最高营养级
D.高等水生植物的繁盛有利于该水源地的水质保护
【答案】C
【解析】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取物质和能量,表中没有分解者;饲养大量草食性鱼类会造成高等水生植物的大量减少,而高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无机盐离子,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避免出现“水华”等现象;该表中只是列出了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动物类型,该生态系统中可能还有其他动物捕食肉食性鱼类。
二、非选择题
1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
请分析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高原鼠兔;第二次捕获500只高原鼠兔,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高原鼠兔,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只/公顷。
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kg.
(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1)2 000 标志重捕法
(2)5 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25
(3)群落物种丰富度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假设高原鼠兔种群的密度为a只/公顷,则有关系:a∶600=500∶150,a=2 000(只/公顷).调查高原鼠兔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2)图中草是生产者,从生产者出发确定食物链的条数,一共有5条.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其所在的最长的食物链,即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
求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应按照最短的食物链,且取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最短的食物链为草→高原鼠兔→鹰,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为1÷20%÷20%=25(kg)。
(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作物种丰富度.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后,高原鼠兔的天敌数量因食物的减少而减少,一段时间以后,高原鼠兔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增加。
14.(2018年山东淄博月考)如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
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
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图1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3)图2中,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
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D B D A
(3)8 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捕食和竞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增多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5)食虫昆虫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解析】(1)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 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3)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老鼠为食时,两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
(5)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15.(2018年吉林梅河口测试)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的。
(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设计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种C与A属于________关系。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种群A与种群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说明种群A与种群B之间的________关系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
该食物链中,物种A到物种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全不得分)
(3)
(4)捕食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竞争增强
(5)2.56N0物种A未被物种C利用的能量多
【解析】(1)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可使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
(2)表中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3)依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可绘出营养结构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物种A和B为植物性动物,均属于初级消费者。
(4)画出简图后可直观地看到物种A和B为竞争的关系,而C和A则是捕食关系.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所以休息时间长。
(5)根据公式N1=N3λ2可计算得第三年种群数量为N0×1.62=2。
56N0;物种A未被物种C利用的能量多,从而导致能量传递效率达不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