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写作·简快作文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 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 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 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 带上门出去。
点 题
开头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 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 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 “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中间:承上详写
承上详写,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展开。 因为开头是要求“点题”的,当然就不 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上”,接 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 题。作文,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例如:《故都的秋》
开头点题:(1段)
清、静、悲凉
中间承上详写:(2—13段)
牧羊人的儿子问:“爸爸,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 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牧羊人的儿子看着 乌鸦说:“我觉得这只鸟倒是挺可爱的。”
要求:可以根据材料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确定文体, 可以从材料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入手,但是不能超出材料的 范围。
范文二:
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弃模仿取本真
乌鸦模仿老鹰俯冲抓小羊而身陷困境,为牧羊人所获。 荷花模仿腊梅盛开于寒冬之时而形容枯槁,令人悲也。 孤松以自身的特点而屹立于峭壁之上,成就壮美。 小溪坚持不懈,未模仿激流,依自己的特点,于坚持中入 海,成就伟大。 大自然的语言在向我们昭示着,弃模仿取本真,方能成就 自己,辉煌自我。
深化
范文一:
阅读下 面的画图 材料,根 据要求写 一篇不少 于 800字 的文章 (60分)。
【高分作文】
失重的成长
河北一考生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于是 乎,现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 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峻 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 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
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
开头点题定位
或许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 本没有人曾想过要青少年们自己站起。家 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刚一跌倒之 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们受到丝毫 伤害。久而久之,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 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战胜挫折 的勇气。当青少年们在跌倒后不能自己站 立起来时,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 一种失重的成长。
高考总复习 · 写作
简快作文法
邯郸市第二中学 唐海全
﹃
开头点题定位
简 快
中间承上详写
﹄ 一
结尾照应深化
般 规
律
开头:点题定位
点题:就是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
中。
定位:一方面,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
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 的总述写法; 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 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 表明自己的观点。
中间承上详写(一)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学和放学时的小学校 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景观:孩 子的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都顶 着烈日或是迎着寒风,“翘首期盼”着自己的 孩子。那情景,怎么看都让人那么感动,同时 又那么无奈、那么辛酸。家长们就这样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过马路,以 至于许多小学生连一条马路都不能独立走过。 如此“呵护”导致如此失重的成长,不知是当 代少年之幸事,还是当代中国之悲哀。
中间承上详写(三)
我们的社会高喊着“再穷不能穷 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 全社会的关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 难以自立的青少年们就在这关怀下失 重地成长。由此观之,中国的青少年 们各个成绩优秀,但中国大学培养学 生的成才率却是世界倒数,也就不足 为奇了。
中间承上详写(四)
当代的青少年们需要一种跌 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的能力和一种 自立的精神。请家长和社会放开 你们搀扶的双手,让青少年们远 离那样一种失重的成长,而是以 自己坚定的脚步,迈向明天。
中间承上详写(二)
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 神,已被世界所公认。在中、日、韩、美 四国合办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一些表 现实在令外国学生们难以理解。比如把自 己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或干脆扔掉, 比如不会支帐篷,不会用木柴生火……这 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种种只归咎于青少年显然有失 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与整体的社会 环境密不可分。
例1.《故都的秋》的开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
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 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 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 “秋”,这故都的秋味。
点题
定位:全文情感基调
定位:预示作者复杂心绪
点题
例2.《荷塘月色》的开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
结尾照应深化
高考作文试题例二: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把一只小羊抓了起来
飞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很是羡慕。于是它就照着老鹰的动
作拼命地练了起来。它练了几个月,觉得已经达到了老鹰的那 个水平。于是它就从山顶上俯冲下来,抓住了一只山羊,可是 它的身子太轻,不能把山羊带走,反而自己的爪子被羊毛紧紧 地缠住,飞不走了。结果它被牧羊人抓住了。
如果用两个材料,就要详写一个,略 写一个。
如果写三个材料,可以详写一个,也 可以详写两个,其余的则略写。
结尾:照应深化
照应:就是联系开头部分的内 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 的重点字词。
深化: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 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 一即可),深化主题。
例如:《故都的秋》结尾
照应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 之一的零头。
承接开头 “清、静、悲凉”详细地
写故都的秋日中能引起作者“清、静、
悲凉” 情感的景物、事物:秋晨、秋 院,秋蝉,秋雨……
承上详写时,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 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就把 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 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 料,也应详写。
如果只用一个材料,那这个材料一定 要详写。
点 题
开头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 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 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 “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中间:承上详写
承上详写,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展开。 因为开头是要求“点题”的,当然就不 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上”,接 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 题。作文,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例如:《故都的秋》
开头点题:(1段)
清、静、悲凉
中间承上详写:(2—13段)
牧羊人的儿子问:“爸爸,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 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牧羊人的儿子看着 乌鸦说:“我觉得这只鸟倒是挺可爱的。”
要求:可以根据材料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确定文体, 可以从材料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入手,但是不能超出材料的 范围。
范文二:
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弃模仿取本真
乌鸦模仿老鹰俯冲抓小羊而身陷困境,为牧羊人所获。 荷花模仿腊梅盛开于寒冬之时而形容枯槁,令人悲也。 孤松以自身的特点而屹立于峭壁之上,成就壮美。 小溪坚持不懈,未模仿激流,依自己的特点,于坚持中入 海,成就伟大。 大自然的语言在向我们昭示着,弃模仿取本真,方能成就 自己,辉煌自我。
深化
范文一:
阅读下 面的画图 材料,根 据要求写 一篇不少 于 800字 的文章 (60分)。
【高分作文】
失重的成长
河北一考生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于是 乎,现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 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峻 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 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
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
开头点题定位
或许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 本没有人曾想过要青少年们自己站起。家 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刚一跌倒之 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们受到丝毫 伤害。久而久之,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 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战胜挫折 的勇气。当青少年们在跌倒后不能自己站 立起来时,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 一种失重的成长。
高考总复习 · 写作
简快作文法
邯郸市第二中学 唐海全
﹃
开头点题定位
简 快
中间承上详写
﹄ 一
结尾照应深化
般 规
律
开头:点题定位
点题:就是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
中。
定位:一方面,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
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 的总述写法; 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 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 表明自己的观点。
中间承上详写(一)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学和放学时的小学校 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景观:孩 子的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都顶 着烈日或是迎着寒风,“翘首期盼”着自己的 孩子。那情景,怎么看都让人那么感动,同时 又那么无奈、那么辛酸。家长们就这样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过马路,以 至于许多小学生连一条马路都不能独立走过。 如此“呵护”导致如此失重的成长,不知是当 代少年之幸事,还是当代中国之悲哀。
中间承上详写(三)
我们的社会高喊着“再穷不能穷 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 全社会的关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 难以自立的青少年们就在这关怀下失 重地成长。由此观之,中国的青少年 们各个成绩优秀,但中国大学培养学 生的成才率却是世界倒数,也就不足 为奇了。
中间承上详写(四)
当代的青少年们需要一种跌 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的能力和一种 自立的精神。请家长和社会放开 你们搀扶的双手,让青少年们远 离那样一种失重的成长,而是以 自己坚定的脚步,迈向明天。
中间承上详写(二)
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 神,已被世界所公认。在中、日、韩、美 四国合办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一些表 现实在令外国学生们难以理解。比如把自 己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或干脆扔掉, 比如不会支帐篷,不会用木柴生火……这 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种种只归咎于青少年显然有失 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与整体的社会 环境密不可分。
例1.《故都的秋》的开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
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 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 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 “秋”,这故都的秋味。
点题
定位:全文情感基调
定位:预示作者复杂心绪
点题
例2.《荷塘月色》的开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
结尾照应深化
高考作文试题例二: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把一只小羊抓了起来
飞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很是羡慕。于是它就照着老鹰的动
作拼命地练了起来。它练了几个月,觉得已经达到了老鹰的那 个水平。于是它就从山顶上俯冲下来,抓住了一只山羊,可是 它的身子太轻,不能把山羊带走,反而自己的爪子被羊毛紧紧 地缠住,飞不走了。结果它被牧羊人抓住了。
如果用两个材料,就要详写一个,略 写一个。
如果写三个材料,可以详写一个,也 可以详写两个,其余的则略写。
结尾:照应深化
照应:就是联系开头部分的内 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 的重点字词。
深化: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 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 一即可),深化主题。
例如:《故都的秋》结尾
照应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 之一的零头。
承接开头 “清、静、悲凉”详细地
写故都的秋日中能引起作者“清、静、
悲凉” 情感的景物、事物:秋晨、秋 院,秋蝉,秋雨……
承上详写时,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 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就把 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 在任意一段中,对能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 料,也应详写。
如果只用一个材料,那这个材料一定 要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