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指的是通过构建具有现实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
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小
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明确
情境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适当地设置数学
活动,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的整除性质时,可以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比如有10个巧克力,要平均分配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巧克力?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除数、被除数
和商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达到掌握整除性质的目的。

二、建立情境
建立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关键。

教师需要通过讲故事、演示、实验、游戏等方式,将数
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实际物体建立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描述、分类等方式,掌握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特征等知识。

比如,利用桌子、
椅子等物体,让学生找到平面图形中的直线、线段、角、点等元素,在游戏中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三、提供资源和工具
情境教学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时,可以利用计数器、拼图、积木等资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律、应用方法等知识。

比如,用积木组成一个数字,然后给出另一个数字,让学生自主计算出两个数字的和或差,用积
木表示出来,通过自主发现和探索,掌握加减法的本质和应用。

四、鼓励创新思维
情境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利用图形、物体、游戏等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的概念、转化、比较等知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思考,提倡多元化、开放式的思维
模式。

比如,在组成一个数字的情境中,让学生自由探索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目标明确、建立情境、提供资源和工具、鼓励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措施,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