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1讲走近细胞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对生命系统认识正确的是(A)
A.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也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C.生态系统这个层次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解析】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不能称为生命系统,B项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C项错误;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这一层次,D项错误。
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的。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错误的是(B)
A.仅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D.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
【解析】硝化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是需氧型细菌,B项错误。
(D)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①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错误;细胞学说中没有提出细胞膜的结构,③错误;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④正确。
综上,D项正确。
,错误的是(B)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项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项错误;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内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项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是异养的兼性厌氧型生物,D项正确。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解析】在观察性母细胞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显微镜视野适当调暗;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低倍镜由10×换为40×物镜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从表格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D.细胞Ⅰ没有线粒体
【解析】细胞Ⅰ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A项正确;细胞Ⅱ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由于其具有细胞壁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B项正确;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项错误;细胞Ⅰ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项正确。
8.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用高倍镜观察
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无论材料大小,都需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镜,A、B项错误;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C项错误。
9.(2015·赤峰模拟)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细胞
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解析】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生物,但其细胞内无线粒体(①);叶绿体(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能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综上,B项正确。
10.(2015·盐城期中检测)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
下列物质或结构可出现在阴影部分的是(A)
A.RNA
B.染色体
C.核膜
D.内质网
【解析】乳酸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和蘑菇属于真核生物,细胞生物中都有RNA,A项符合题意;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无核模,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3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根据所学生物
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
①②③④⑤⑦⑨(填序号)。
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④酵母菌⑤霉菌⑥HIV ⑦水绵⑧SARS病原体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细胞壁
甲√√√√
乙√×√×
丙×√√√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的生物是(填编号):
甲: A ,乙: B ,丙: D 。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②细菌的细胞结构(如图a)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b)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说明细胞具有差异性。
【解析】(1)病毒无细胞结构,而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具有细胞结构,据此分析判断。
(2)①洋葱是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兔子是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蘑菇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膜、核糖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其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内含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是真核细胞,二者的主要差异是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
12.(13分)(2015·济南期末检测)如图所示细胞分别为大肠杆菌、红枫叶肉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
请分析回答:
(1)A、B、C中表示大肠杆菌的是 C (填字母标号),具有中心体的细胞是 B (填字母标号)。
(2)图中A、B、C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下图为上述 B (填字母标号)细胞的局部放大,图中能产生CO2的部位有 5 (填数字标号) 。
(4)C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的化学组成是RNA和蛋白质。
(5)下列试剂常用来将结构1染色的是(多选) (AB)
A.醋酸洋红
B.龙胆紫
C.苏丹Ⅲ
D.碘液
(6)若在离体条件下,图A细胞发生脱分化,则在细胞分裂前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是
核膜和核仁,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析】(1)根据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判断出,A为叶肉细胞,B为口腔上皮细胞,C为大肠杆菌。
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中心体。
(2)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3)根据题图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其为口腔上皮细胞的局部放大;动物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其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结构5)。
(4)大肠杆菌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5)结构1为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和龙胆紫进行染色。
(6)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培养植物细胞的培养基中需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调节细胞的分化和生长。
13.(14分)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气泡。
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2)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这样移动的理由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的像。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
①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c、d对应的分别是 B 、 A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②视野最暗的图像是 c (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100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填“长度”“面积”或“体积”)。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
②未盖盖玻片。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1 cm处) 。
【解析】(1)若制作装片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气泡与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空气与水界面折光不同而形成黑边,中间透明。
(2)由于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为倒立的虚像,故移动装片时需向相反方向移动。
(3)题图中c的细胞长度最大,即放大倍数最大,而d的放大倍数最小,可知c、d应分别对应B项、A项。
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物像视野越暗。
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