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4-抗精神病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精神病药
一、精神失常
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精神活动障碍一大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焦虑症等。
抗精神失常药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等。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的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病。
Ⅰ型(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及行为障碍。
Ⅱ型(阴性症状):情感淡漠、退缩、思维贫乏、主动性缺乏等。
抗精神病药分类
1. 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
吩噻嗪类:氯丙嗪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其他类
2.按作用特点分为:
经典抗精神病药(typical antipsychotics)非经典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
DA受体。
2
2.阻断5-HT受体
脑内主要的DA神经通路及其功能
1.黑质-纹状体DA通路
2.中脑-皮层DA通路
3.中脑-边缘DA通路
4.结节-漏斗DA通路
脑内主要的DA神经通路及其功能
1.黑质-纹状体通路(nigro-striatal)
起自中脑黑质,支配尾核和壳核。
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
功能降低--PD
功能亢进--舞蹈症(Chorea)
2.中脑-皮层(meso-cortic)DA通路
起自中脑顶盖腹侧区,支配额叶、前额叶皮层。
调控认知、思维、意识活动。
3.中脑-边缘(meso-limbic)DA通路
起自中脑顶盖腹侧区,支配杏仁核、嗅结节、膈区、隐核等边缘脑区。
是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中枢。
2、3通路的功能亢进——可发生精神分裂症。
4.结节-漏斗(tubero-infundibular) DA通路
起自下丘脑,支配垂体。
调控垂体激素的释放。
5.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DA神经元
兴奋时产生中枢性呕吐。
二、氯丙嗪
(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①抗精神病作用:阻断中脑-
受体。
②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
2
催吐化学感受区D
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2
③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氯丙嗪-药理作用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阻断M受体→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系统的D
受体→抑制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催乳素释放抑
2
制因子↓,卵泡刺激素释放因子↓,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ACTH↓,垂体生长激素↓的等释放。
作用机制
阻断脑内不同DA通路的DA受体。
抗精神病作用: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D2样受体。
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CTZ的D
2
中枢
受体
内分泌系统作用: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
2
锥体外系作用: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
受体
2
氯丙嗪-临床应用
2.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可显著缓解进攻、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但对冷漠等阴性症状无效。
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对多种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呕吐有效,但对晕动症无效。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与物理降温或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
(二)氯丙嗪-不良反应
1.中枢抑制症状、M受体阻断症状和α受体阻断症状。
2.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大量服用可出现:
(1)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
(2)静坐不能: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3)急性肌张力障碍:由于舌、面、颈及背部肌肉痉挛,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
(4)迟发性运动障碍:口、面部不自主的刻板运动。
氯丙嗪-不良反应
3.精神异常
4.惊厥与癫痫
5.过敏反应:皮疹、接触性皮炎等。
6.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直立性低血压、溢乳、抑制儿童生长、月经停止等。
7.急性中毒:昏睡、休克、心肌损害等。
氯丙嗪—自测题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是
受体
A.阻断中枢D
2
受体
B.激动中枢D
2
C.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D.阻断GABA受体
E.激动GABA受体
氯丙嗪—自测题
氯丙嗪不适宜应用的情况是
A.低温麻醉
B.抑郁症
C.人工冬眠
D.精神分裂症
E.尿毒症呕吐
氯丙嗪—自测题
长期大剂量应用氯丙嗪所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
B.高血压
C.抑郁症
D.锥体外系反应
E.躁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