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第二章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
1.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负责保卫国家的是()
A. 富有的“贤哲”
B. 武士
C. 农民
D. 手工业者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把每个人按照智慧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因此负责保卫国家的是武士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 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 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答案】A
【解析】柏拉图强调国家应该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而把政府交托给他们他认为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是最能够理解永恒的善的人他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雅典道德沦丧故C项正确
材料与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柏拉图不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期故B项错误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A. 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 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 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答案】A
【解析】柏拉图的主张是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思即强调国家应由智慧者管理故A正确从题干所述可知没有涉及古代希腊政体的内容排除B
此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C
人文主义的源流很复杂源头众多排除D
故选A
4.亚里士多德曾说道“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凡善于
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这表
明他()
A. 强调人独立的理性思考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思想中含有进化论成分
D. 强调以科学调查方式研究人类社会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可知
其强调的是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A正确
BD材料未体现
材料并未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内容 C排除
故选A
5.“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持上述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 “美德即知识”
B.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 “理念论”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该思想家认为只有统治者具有智慧的美德掌握了治理国家的知识才能使国家实现正义与安宁而哲学家拥有各方面的知识最有智慧懂得正
义和善所以最有资格成为统治者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主张“理念论” 故C项正确
“美德即知识”是指美德来自于知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A项错误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明真理高于一切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

“社会契约论”反映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
系是卢梭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6.相传孔子作《春秋》之所以终笔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是由于该年春哀公捕获一头麒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罕见的祥瑞是圣王出现的标志而孔子认为其时周王室衰微君臣之道沦丧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祥瑞故而终笔于此这主要反映了孔子()
A. 真实记录历史事实
B. 坚持礼的政治理想
C. 对社会现实的认可
D. 记述历史暗含褒贬
【答案】B
【解析】从题目中终笔《春秋》事件可知“王室衰微” 人们鼓吹“祥瑞” “君臣之道沦丧”打击了的孔子使其终止了治史活动可见“孔子”愤恨“礼崩乐坏” 故B项正确
“麒麟”只是传说中的神兽“祥瑞”事件是“相传” A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孔子主张“克已复礼” 故C项错误
7.“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C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
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法律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 首倡法治优于人治的理念
B. 倾力研究社会自然科学
C. 主张应谨慎对待改革变法
D. 对人的理性持怀疑态度
【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否定人治他认为法律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表明他对人的理性持怀疑态度故选D项
9.据《论语》记载冉有陪孔子访问卫国冉有对卫国如何管治众多人口心生疑虑孔子认为应“富之”然后“教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激烈
B.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C. 孔子先富后教的治国思想
D. 经济繁荣促进人口的增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孔子认为应‘富之’然后‘教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用简单的语言强调了富民与教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即反映了孔子先富后教的治国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状况故排除A
材料只是反映孔子关于卫国人口管理的思想主张并未涉及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10.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如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
A. 柏拉图
B. 普罗泰戈拉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漫画再现的是逻辑思维与此相关的是亚里士多德
11.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A. 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 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C. 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 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柏拉图强调理性反对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可知他提倡作品要理性尊重英雄拥有美德故选D项
人文精神出现在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生活在奴隶社会公元前4世纪排除A项喜剧取消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民主泛滥促进文艺繁荣排除C项
故选D
12.与下图所示相关的史事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 万隆会议的召开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参会国家多为新兴的民族国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图反映的是第一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选D 图中
右上角出是不结盟运动的徽标图形与布雷顿森立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无关排除ABC.
13.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 这表明他()
①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②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
③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
④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是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故排除②
题干材料未能体现出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④
①③两项表述正确
故选B
14.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 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子()
A. 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
B. 否定职官贵族血缘世袭制度
C. 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
D. 反对封建时代贵族等级制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 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可知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试图通过人性、选才等途径来重构社会秩序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举贤才而非否定世袭制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的人性论“性相近”及重视人才不能体现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故C项错误
依据所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故D项错误
故选A
15.他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这个人是指()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