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二十五中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二十五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
一、选择题(18×2=36分)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从高处向下流
B.教室里灰尘飞扬
C.铁在空气中生锈
D.一杯白开水中放一勺糖,不久水变甜了
3.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汽缸内的物质的内能
C.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是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热值大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内能为零
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50℃水的内能一定比10℃水的内能多
5.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6.水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小区内建人工湖调节气温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7.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
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③
8.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
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表现为斥力
9.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之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用一根导线去检查电路故障,当导线接在L1两端时,发现L2灯亮了,则电路的故障原因可能( )
A.灯L1断路B.灯L2短路C.灯L1短路D.灯L2断路
10.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1.已知烟煤的热值是2.9×107J/kg,那么( )
A.2kg的烟煤燃烧时,一定能放出热量是5.8×107J
B.1kg的烟煤完全燃烧时,一定能放出热量是2.9×107J
C.1kg的烟煤温度降低1℃时放出热量是2.9×107J
D.10kg烟煤的热值为2.9×108J/kg
12.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不可能向铜块传热
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
D.铅块和铜块之间一定有热传递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内自由电荷移动,就能形成电流
B.在闭合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就必须有电源
C.在串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开路,其余用电器均能工作
D.在并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仍可照常工作
14.下面几个物理实验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若把二氧化氮放在上面,扩散现象将更明显
B.实验(2)中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悬挂起来,下面还能挂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实验(3)实则相当于热机的做功冲程
D.实验(4)中玻璃板拉离水面的一瞬间,测力计示数变大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15.下列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的电路是( )
A.B.C.
D.
16.图中的四个冲程不是按照热机正常工作的顺序排列的,你认为让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A.B. C.D.
17.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18.教室里投影仪的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必须用风扇降温.使用投影仪时,首先要打开风扇,待确认风扇正常运转后,再通电让灯泡发光,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14×1=14分)
19.有经验的柴油机维修师,不用任何仪器,只是靠近柴油机排气管口闻一下,并将手伸到排气管口附近感觉一下尾气的温度,就能初步判断这台柴油机的节能效果.在同样负荷的情况下,尾气的柴油味越淡,柴油机的效率越__________.在热机的能量损失中最大的是
__________.
20.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填“排斥”“吸引”)
21.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气”.
22.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__________,在实验开始前,__________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
23.在给一块手机锂电池充电时,锂电池是电路中的__________(选填“电源”或“用电器”),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成__________能.
24.如图所示为某宾馆的房卡.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灯和插座才有电.房卡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接在房间电路的__________路上;房间的电灯、电视等用电器是
__________联的,开关与被控制的电灯采用__________联.
25.四冲程汽油机经过__________个冲程,飞轮旋转一周;若这台汽油机的转速是
1200r/min,则在1min内,这台汽油机做功冲程出现了__________次.
三、实验与探究(共2+4+4+5=15分)
26.将如图中的各器材用笔画代替导线连成电路.要求:L1灯和L2灯并联;开关S1只控制L1灯,开关S2控制L1灯和L2灯,并在方框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7.如图所示:
(1)如图1所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塞得不太紧),加热使水沸腾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在整个过程中存在有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请说出其中一种转化: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夺取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可以看到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
28.如表列出了几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燃料种类无烟煤酒精煤油干木柴氢气
热值 3.4×107 3.0×107 4.6×107 1.2×107 1.4×108
(1)那么,完全燃烧1g的酒精,可放出热量__________J;放出相同的热量,完全燃烧干木柴与氢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是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如下:
①实验时所选用燃料种类应__________,质量应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若燃烧放出的热量用水吸收,则实验中,除了盛水容器相同,水的质量要相等外,你认为还应保持__________相同.
③通过比较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29.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J/(kg•℃).
四、应用与实践(共4+5+6=15分)
30.(1)现有一节干电池,无法直接判断正负极,给你一个发光二极管(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导线若干、开关一个.如何利用这些器材判断这节干电池的正负极?
(2)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31.现有0.1kg的无烟煤(热值为3.4×107J/kg)在炉中燃烧,给5kg的20℃的水加热,若煤只有60%被燃烧,且放出的热量只有40%被水吸收,这些水吸热后的温度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32.如图所示,是最新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原型图.汽车自动驾驶时使用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该款车以72km/h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8km时,消耗汽油1.5L.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汽油机的效率为30%,那么,在这段运动过程中,(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8×103kg/m3,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求:
(1)消耗汽油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该汽车的输出功率为多少?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二十五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18×2=36分)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内容,分别做出判断.【解答】解: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此选项错误;
B、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此选项正确;
C、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错误;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说明分子受热间隙变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掌握用物理语言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从高处向下流
B.教室里灰尘飞扬
C.铁在空气中生锈
D.一杯白开水中放一勺糖,不久水变甜了
【考点】分子的运动.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解答】解:A、水从高处向下流,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与分子运动无关;
B、教室里灰尘飞扬,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
C、铁在空气中生锈是化学变化,与分子运动无关;
D、一杯白开水中放一勺糖,不久水变甜,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汽缸内的物质的内能
C.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是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热值大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2)改变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3)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叫热机效率.
【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内能在增加,故D错误;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的物质的内能,不是热传递,故C错误;
C、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在压缩冲程中压缩程度大,做有用功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大,与热值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晶体熔化的特点,内能的改变、热机效率等知识的应用,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思想.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内能为零
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50℃水的内能一定比10℃水的内能多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3)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
(4)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是大量分子具有的能量.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多少有关.
【解答】解: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不正确;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两个温度相同的物体不发生热传递.故B正确;
C、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C不正确;
D、50℃的水和10℃的水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内能大小无法比较.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
5.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解答】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橡胶棒带负电;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6.水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小区内建人工湖调节气温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
【解答】解:ABC、水的比热容大,故其吸(放)热本领越大,所以汽车的发动机常用水来冷却,暖气片中常用水作为热的载体,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这都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作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
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③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做功、压缩和排气,其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还有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而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汽油机中有火花塞,采用的是点燃式点火;而柴油机是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进行压燃式点火.【解答】解:(1)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①②③正确;
(2)汽油机中有火花塞,采用的是点燃式点火;而柴油机是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进行压燃式点火,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要求学生对每个冲程的特点、能量转化等情况十分熟悉才能顺利解答.
8.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
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表现为斥力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只有在小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才能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解答】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
9.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之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用一根导线去检查电路故障,当导线接在L1两端时,发现L2灯亮了,则电路的故障原因可能( )
A.灯L1断路B.灯L2短路C.灯L1短路D.灯L2断路
【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由图可知两灯的连接方式,根据接入导线后灯泡的亮暗判断电路故障.
【解答】解:图中两灯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不可能是一个灯短路,如果只有一个灯短路,另一只灯泡应该是亮的.
用导线并联在L1两端时,发现L2亮,说明电路通路,L2不可能断路,故只能为灯L1发生了断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能在实验操作中用导线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是检修电路的基础.
10.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功和能综合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现象的能量储存方式和转化方式.
【解答】解: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料燃烧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给蓄电池充电时,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电池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种形式的能储存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已知烟煤的热值是2.9×107J/kg,那么( )
A.2kg的烟煤燃烧时,一定能放出热量是5.8×107J
B.1kg的烟煤完全燃烧时,一定能放出热量是2.9×107J
C.1kg的烟煤温度降低1℃时放出热量是2.9×107J
D.10kg烟煤的热值为2.9×108J/kg
【考点】燃料的热值.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体积以及是否完全燃烧都无关.
【解答】解:A、2kg的烟煤完全燃烧时,根据Q=mq=2kg×2.9×107J/kg=5.8×107J,所以2kg的烟煤燃烧时不一定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5.8×107J,故A错误;
B、因为烟煤的热值是2.9×107J/kg,所以1kg的烟煤完全燃烧,一定能放出2.9×107J 的热量,故B正确;
C、1kg的烟煤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热值无关,所以C错误;
D、10kg烟煤的热值不变,仍是2.9×107J/kg,不是2.9×108J/k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此题属于常见题型.
12.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不可能向铜块传热
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
D.铅块和铜块之间一定有热传递
【考点】热量的计算;热传递.
【专题】推理法.
【分析】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小,但题目没有告诉初温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公式Q吸=cm△t可知,△t=,
∵铜块和铅块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
∴铜块升高的温度值是铅块升高的温度值的;
由于不知道初温是否相同,所以铜快和铅块的末温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存在下列三种可能:如果铜块的末温高于铅块的末温,热量从铁块传向铅块;
如果铜块的末温低于铅块的末温,热量从铅块传向铁块;
如果铜块的末温等于铅块的末温,二者之间将不发生热传递.
由此判断选项A、B、D的说法错误,选项C的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及方向的了解和掌握,知道题目没告诉初温关系,不能确定末温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内自由电荷移动,就能形成电流
B.在闭合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就必须有电源
C.在串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开路,其余用电器均能工作
D.在并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仍可照常工作
【考点】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闭合;
(3)串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断路,所有的用电器全部断路;
(4)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互不影响,但其中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工作.【解答】解:A、电荷的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故A错误;
B、在闭合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就必须有电源,故B正确;
C、在串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开路,其余用电器均不能工作,故C错误;
D、在并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照常工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4.下面几个物理实验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若把二氧化氮放在上面,扩散现象将更明显
B.实验(2)中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悬挂起来,下面还能挂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实验(3)实则相当于热机的做功冲程
D.实验(4)中玻璃板拉离水面的一瞬间,测力计示数变大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考点】扩散现象;大气压强的存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
(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的引力把两铅块紧紧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