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一生(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的处世智慧:如何潇洒过一生(2)
【编辑注评】
庄子肯定千金之礼为“重利”、卿相之聘为“尊位”,然而他既看到了千金相位的价值,也看到了获取这重利尊位所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而轻易接受了聘请,一旦遭遇政坛变故身受兵革刑戮就后悔莫及了。

老百姓有句俗话:“有命挣钱,也得有命花钱。

”说得再明白不过。

官做得越大欲望越大,结果纠缠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网络中不能自拔,趟的水越来越浑,自己得到的越多,被各种势力利用牵制的程度越深,结果每天担心东窗事发寝食难安,最后还难免落得身败名裂一无所有的下场。

其实,道家的“身重于物”和儒家的“为己之学”颇有些共通之处,公仪休爱吃鱼,做了国相后却坚决不收别人送的鱼,是为了自己能不犯错误稳稳当当地做官,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吃一辈子鱼。

说白了,人家是懂得啥都没有身家性命重要。

膨胀的物欲会让人欠下更多的债
《庄子·让王》篇是庄子后学阐述“身重于物”思想的代表作品。

在这篇文
章中,借用15个寓言,反复论证以生命为贵、以名位利禄为轻的人生哲学,指出:“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主张“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韩、魏两国互相争夺土地,魏国贤人子华子就对韩昭侯说:欲得天下,或废右手或废左手,你愿意吗?韩昭侯表示不愿意。

子华子说:“甚善!有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

”由此可知,“身重于物”思想是多么正确啊!
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现实严重地践踏了人的生命价值。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道家学派力倡“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在名利权势背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起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惊世骇俗之论,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换。

在这里,老子对人类初期文明弊病的揭露与剖析,是对人类初期文明负面作用的深刻反省。

由物质文明而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道德文明而造成的争名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力、贤名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争夺、盗窃、抢掠、杀害,以致出现了“重物轻身”的本末倒置现象。

人们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而创造了物质文明,但是物质文明反过来又成为损害人、妨碍人进步发展的异己力量;人类为了追求美名,不惜扭曲自己的本性,损害自己的身体,以
致牺牲生命。

【编辑注评】
庄子看到了人的生命远比那些附属于自己的东西珍贵。

在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生存竞争不仅严重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也使整个人类为其外在的物所主宰。

人类逐渐地在物质的诱惑以及无止境地向大自然掠夺、索取物质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今天,生命物化已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生态问题、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提出的全球变暖的问题就是人类自己欠下的沉重债务。

庄子这一“身重于物”的思想,冷静而理智地告诉人们,要抵制无限膨胀的物欲操纵,发现人自身生命的价值。

科学技术不是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工具,而是为人类造福,使全人类迈向进步、自由的阶梯。

面对选择要考虑后果和成本
道家所阐示的“身重于物”的人生哲理,在历史上有过深远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如果你想在人间“潇洒走一回”,就必须在人生观上由“物重于身”转变成“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

清代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一书中指出,“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

”主张“毋嗜欲杀身”,论证说:“鱼吞饵,蛾扑火,未得而先丧其身;猩醉醴,蚊饱血,已得而随亡其身;鹚食鱼,蜂酿蜜,虽得而不享其利。

”聚财富者,“不以义取”、不“乐善好施”,也将有性命的危险。

这就是老子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的道理。

如此,你能潇洒起来吗?这叫“为利所役”、“为利所累”。

在古代,“烈士殉名”者,比比皆是。

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

官位权势是福也是祸,是乐也是忧,是天堂也是地狱,它具有二重性。

对它善处之,则为福、为乐、为天堂;不善处之,为它所累,则为祸、为忧、为地狱。

身处高位者,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使自己成为“责备之地,嫉妒之门,怨尤之府,利害之关,忧患之窟,劳苦之薮,谤讪之的,攻击之场”。

若不知进退,将有生命的危险。

所谓“位尊身危”是也。

如此,你能潇洒起来吗?这叫“为官所役”、“为官所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