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提纲刚要-为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提纲刚要-为政
序号内容章节核心要点1
1子曰:为政以德,其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又提出一个
感念“德”,德
表达了什么?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
无邪。

为政篇谈诗意义
何在?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礼制、刑制之
间,孔子阐明了
自己的观点!
4子曰:吾十有(yòu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对世界的认
识产生的治学思
想是由信而学还
是由学而信?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孝,子
曰:无违。

无违:不违背什
么?
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懿子孟武伯父
子俩皆问孔子‘
孝’,孔子为什
么回答不同?
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孝的表现=养+敬
8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上司对下属的色

对身边同事色难
对自己亲人色难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不违如愚。

孔子
与颜回师徒浑然
一体。

是颜回听
的智慧。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看他对待“眼前
的事情"。

看他对待‘特殊
事情’整个过程
无论是眼前还是
特殊事情,看他
做完之后的态度。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对知识
而言
12子曰:君子不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
从之。

轻诺之人必寡信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的定义
比的定义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的辩证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什么是异端?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知之为知之’
的知表达什么?
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
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
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
其中矣!
多闻不仅仅是
听,慎言不是少
言。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鲁哀公为什么问
这个问题?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以德怎么
做?
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

”施于
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孝悌也是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輗、軏都是用来
衔接主干的配
件,具有灵活性。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孔
子答百世。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章节核心要点1章节核心要点2
德在这里的定义孔子拿‘北辰’比喻为政。

思无邪何意?思成为关注点。

诗是仕途的战歌,是归途的情怀!
孔子对当时“法制”观点是什么,为什么直接提出几乎难以企及的礼制?子产铸刑鼎,晋铸刑鼎,来了解一下孔子对“法制”的观点!
孔子把人生分成每一阶段的目的本章谈到形而下的志于学;
本章同时讲到形而上的命。

无违,不限于孟懿子,是告诫三桓之家,是告诫
天下。

详见问题点
详见问题点
详见问题点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是运用、是举一反三的
能力。

观起动机;视其手段;察其心愿。

“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
的。

“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

“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
温故知新对事情
而言温故知新与为政与什么关系?
不局限某一种能力,而不能相通。

执着于某一种形态不能开阔。

格局的问题。

思的起因
为什么会走异
端?
‘是知(智)也。

’的知表达什
么?
眼见为实不一定
是,
怎么知道所用之
人是个直人?正直的人做领导,枉曲的人做
下属。

直者与组织关系权威与组织关系
要百姓做到三件

使民、敬、忠。

你读老百姓做什
么事?
庄重则不辱;慈惠得到拥护;举善得到赞誉。

孝悌如何影响施
政?
法规之外的是人
与人的信誉。

礼的本质百世不变,变的是形
式!礼,靠什么保持着长久?
儒家承不承认有
鬼神?
章节概述经典短句人物1.要明确‘德’的定义,除了是道的本体的用,还要有结果,德者得也。

仅有道的思想,没有德业成果,不能说是“道德”!因此,为政者的
行为结果是不是有千秋功业,才是为政之道。

所以孔子说为政以德。

儒家的核心思想中讲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据於德
明确了君子行为的准则。

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政者的德行。

2.北辰比喻,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风,以道德的感化,身不要动,
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

3.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高尚的人格标准,同时也确定了为政的模
式,以
人为本的人治方针。

孔子4.为政以德,为政不是修炼超脱,而是要解决现实中一切问题,作为执
政者,自己的问题,家族问题,百姓问题,天下问题,都是需要智慧来
完成。

南怀瑾引用《易经》阐明一个观点,天下之事起因微微,执政者
就是要制其先机,人们所看到的‘无为而治’都是不被人所觉察的‘有
所为’作为基础,加上契合的时机,环境、人等要素构成了事件的成
功,人们所看到的全是表象。

《论语》中在此章前儒注解无为而治,是
与孔子的观点不符,那些后儒如果清楚孔子对《易经》的注解,就根本
没必要把‘无为而治’的观点用来拔高孔子学术,《易经.系辞传》就是
孔子对自然和人类之间认识论和方法论至高的观点。

1.诗经三千,孔子整理三百,《风》《雅》《颂》政治、民俗、地域风
情等皆涵盖其中。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
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音官)谱曲,演唱给周
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或说,为政者抒发情感,开发本性。

孔子2.思无邪,诗中蕴藏喜怒哀乐,皆为情怀所至,发自本心,归本于人之
性情。

自然无虚假之言!执政者也当于心而为,怎能麻木不仁呢?
3.孔子建立的诗的文化,贯穿于君子的一生,诗不仅仅是仕途中用于执
政,而且是英雄宿将,雄才大家,宿归时抒发情怀,修身成德成仁的道
友!君子们找到了全身而退,善始善终的景行之途!
1.本章孔子为政以诗、以德的基础上提出以礼。

2.子产铸造刑鼎和晋铸造刑鼎,孔子态度表明继承先王思想,对民教
化,对君德化。

子产的做法在几千年之后得以实现。

而孔子的理想主义
的礼制,还只是写在书上的理论!
3.人的行为模式的形成,是需要通过制约、规范、自觉的几个步骤来完
成,美国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含义,是因为雪后你门前雪不及时清楚,
造成他人员的受伤,你要承担法律责任。

后来用于教育后代形成自觉为
孔子他人利益的社会公德。

4.孔子的观点是终极目标,德化民众,但是走向这个过程的管理需要法
治完善礼制。

社会共同的道德标准是受到监督的,而个人的道德标准不
能与之冲突,社会的道德标准又要包容个人的价值观。

既不能打的绑
架,又不能道德丧尽。

5.孔子直接指出了山上的目标,但是上山的路需要我们自己探索,这条
路弯弯曲曲,即使是另找目标,走的还会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

1.孔子的弟子在《为政》这里描述孔老夫子的人生简历目的是什
么?
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人立志求学、求仕途最后归属不能忘了修身?
2.孔子把人生分成几个阶段,不断提升境界,十五岁到四十岁是‘修’
的境界;五十是‘开悟’的‘悟’境界,七十岁时‘证道’的‘证’境
界。

这是孔子给予弟子们做了一生学习成长生涯规划,无论将来你作
甚,执政、治学、经商学习、修行是伴随一生!
3.孔子提倡学习认识世界,同时展示出一个境界,知命,让大家明了学
的终极目标,心向往之!‘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
之?。

4.六十而耳顺,顺什么?有人说‘六十而顺’顺天命。

五十岁开悟之
后,不再做官开始周游列国,考察天下是顺应天命的传道!
孔子
1.不违背‘孝’,孔子说的无违,是告诉孟懿子不违背天下之大孝。

家中无违是孝子,朝中无违是贤良之臣,国君不为是明君。

2.无违,最终归结于礼!孟懿子孔子樊迟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
之疾。

孔子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

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2.孟武伯作为世家公子,将来要接班当政,能够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关心老百姓。

能够体贴民间之疾苦。

这是孔子的愿望!孟武伯孔子
1.敬:就是前面讲到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游孔子
1.《小戴记〃祭法》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
2.不肖之子为何色难?子夏孔子
1.颜回如愚?孔子考察后发现,不愚。

孔子在这里开始赞美这位怎么看
怎么顺心顺眼的弟子。

2.在为政篇孔子在这里讲出几个观点:
2.1为政需对下属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其人。

2.2下属对学问的延伸,再创造的能力。

2.3颜回听的智慧,实践的运用,在创造的能力。

闻思修。

颜回孔子
1.观、视、察
观---直接观察,一眼看明白的事情;
视---系统观察,一眼看不明白的事情。

察---需要用心揣测,研究分析的事情。

2.观察动机,采用的手段,以及结果的心态。

孔子
1.政事和知识有一共同点,不知道新的是什么?怎么办?
2.温故知新的对象除了知识、做事,还有对事态的判断力,这才是为政
者的大才。

温故知新孔子
1.格局不能局限某一种形态,如水则为不器,如坛坛罐罐就是器。

2.为政者既要专业,又要有全局观。

大禹,李冰父子至少水利专家,都能
拿诺贝尔奖。

君子不器孔子
1.好的意愿不能代表结果,做成比想法意愿更重要。

子贡孔子
1.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之下进行比较君子与小人。

2.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执政者鉴别小人,还是让执政者按照
君子的
标准规范自己?
孔子
1.学了不思----迷惘,不解其本意,学而无用,反而曲解本意。

美国一所大学做了一个实验,放假回来把各个班考试第一名学生召集起
来,把上一期期末考再考一次,结果发现全部不及格。

这就是没有思考。

2.思了不学----殆。

惑而不解,滥用误用;根基不牢,不能传承。

学与思和为政有什么关系?
为政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是靠自以为是的聪敏。

孔子
1.上面的只学不思或者只思不学就是异端。

2.为政者思想和行为的异端,害人害己。

孔子
1.为政者真的很难,既要面对专家,又要面对‘大老粗’,还要面对挑战者,怎么办?
2.第一个知是可以学习,第二个知,智慧怎么开发?子路孔子
1.执政者的谨慎不是不为,而是少犯错,少劳民;
2.多闻是学习的过程,多问不能判断,需要知识支撑;
3.慎言是有把握之言,明白之言,自己都不明白,那不是胡扯淡;
4.看到的事情只是表象,执政者当有智慧看到本质;
5.执政不是博弈,行事当慎重。

子张孔子
1.民不服在己不在民。

2.用正直的人先考验你的品德,再考验你的技巧。

反过来呢?举直错诸枉鲁哀公孔子
1.季康子为什么总是要求别人,对上强求鲁君;对下强求百姓。

2.孔子针对性提出:敬和忠都是双方的互动回馈,就像诚信,你
说你恨诚,百姓信吗?又要别人高呼万岁,又要为你卖命,你做了什么?
3.为政以德是核心。

你把老百姓当牲口使,骂你是畜生!则不用互相劝告。

季康子孔子
1.或人是谁?肯定不是一般人,那是谁?
2.孝悌用在执政,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政治既有朋友又有敌人,其核心是解决与敌人的问题。

孝悌可以施政但绝对不是政治。

3.孝悌是为政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衡量为政的结果,天下和谐,家庭和谐。

鲁定公或人孔子
1.孔子为什么拿大车輗、小车軏来比喻人要讲信誉?
2.人与人之间的信誉建立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呢?如果没有法制约束,他
们怎么能够秉持“信”?儒家怎么解释?
3.如何寻找到,人与人之间的‘輗’和‘軏’?
孔子
1.孔子把“礼”贯穿在社会演绎过程中,‘礼’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
但完善,各个朝代因需求而增减。

其核心不会变。

核心是什么?
2.社会发展到现在,科技进步足以销毁人类,此时,孔子的思想被世界所公认接受,其本质是什么?
3.礼,删什么?增什么?既然“三代”建立了合乎道义的礼制,什们原因战国时代没有一个君王诸侯,以此为治国之道呢?子张孔子
1.孔子那个时代难道不祭拜自己的祖先而去祭拜他人祖先吗?
2.为政者为什么諂?知是非而不能秉持。

3.国籍都改了,他的祖宗是谁?
4.见义不为是为政者对问题不能直面而对,对上司谄媚混淆是非,缺少
了正义和勇气,至少是缺少了明辨是非的勇气,再加上对地位权势的暧
昧,导致见义不为。

孔子
主题德为政
诗为政教化为政礼与刑
志于学立身安命问孝
问孝问孝问孝
考察考察人学习修行格局修行君子定义君子于小人学与思学与思学的态度
执政方法执政用人
执政于民之策
执政孝悌信礼的本质礼的形式
祭之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