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 观 领 域
第十七页,共30页。
深 空 宇 宙 天体的运动是天有体规的起律源与的变
化
微 观 领 域
第十八页,共30页。
生 命 世 界
第十九页,共30页。
核酸
DNA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自然过程:
无机物 有机物
蛋白质、核酸
低等生命体
高等生命体
生命体
脊椎动物的进化:鱼类
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⑵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这两个方面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内容的回答,
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又坚持可知 论,是全面的。
第四页,共30页。
客观实在=客观存 在?
第五页,共30页。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 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 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第十二页,共30页。
第十三页,共30页。
《宇宙大爆炸和人类出现》
二、世界的物质性
思考:你知道几种关 于世界起源的说法? 这些观点科学、合理 吗?为什么?
(3)哲学物质概念≠自然科学物质概念
第十一页,共30页。
前者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 后者是指自然界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相加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第十五页,共30页。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 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产生,它是由原始
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
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 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第十六页,共30页。
➢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 客观的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 关系, 只能选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不能滞后或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探究:教材是从几个角度来论证世界的物质性的? 你觉得是否全面、科学?
自然界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世 人类社会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三十页,共30页。
※自然界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前提,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 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探究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2.教材P30 探究活动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 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 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陷
注意:不是少数和多数、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第九页,共30页。
⑶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优选)《世界的物质性》课 件
第一页,共30页。
第二页,共30页。
一.物质的含义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独立性
可知性
唯一特性
第三页,共30页。
2、知识突破(理解):
⑴把握物质概念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十四页,共30页。
盘 古 开 天
《宇宙大爆炸和人类出现》
上 帝 创 世
万能的上帝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并将光明 同黑暗分开。第二天,上帝创造了大地 和苍天。第三天,上帝创造了青草、蔬 菜、树木等植物。第四天,上帝创造了 太阳、月亮和星星,把它们摆列在天空 ,普照大地,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第 五天,上帝创造了水中的鱼、空中的鸟 、地上的兽等动物。第六天,上帝按照 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第七页,共30页。
(抽象 、一般、共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性
概括共同本质
山川湖泊
电场 磁场
风雨雷电
花鸟鱼虫
声波 射线
…………
第八页,共30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个别、个性)
⑵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 个别 和 一般 、 具体 和 抽象 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 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
人工降水技术虽然神奇,但只有天气 给予合作,魔法才能生效。我们只能影响 天气,不能创造天气。多年的研究表明, 即使最好的人工降水人员也只能增加10%或
15%的降雨。
一、物质的含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
1、 自然界 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十页,共30页。
一、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独立性
※ 注意:
可知性
唯一特性
(1)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前者是属性,只有物质有此属性;后者是状态,物质意识均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哲学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
前者是对后者共同本质的概括,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 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粗心的上帝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 祈祷后,问:“诸位兄弟姐妹 ,你们对于上帝还有什么怀疑 之处吗?”
一名学生举手问道: “教堂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为什么如此神圣的教堂顶上 还需要装避雷针呢?”牧师想 了想说:“因为上帝也有疏忽 大意的时候。”
两则材料说明什么?
上帝神灵主宰一切的观点,站不住脚有时甚至无 法自圆其说。
第六页,共30页。
最近,我们在《物理》上学习了“电荷”的相关知 识,电荷和我们所知道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 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结论1: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说电荷、磁场、紫外线等属于物质的范畴,但是 能不能说它们就是物质呢?为什么?
结论2: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界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的意识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 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⑴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 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 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2、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客观性
物质 资料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物质关系
客观的 不能随 意选择
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不管人们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认识到 还是没有认识到,物质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 实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回答的是何者为本原问 题。勿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等同。
二是物质是可知的,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被 人们认识。—坚持了可知论,回答的是同一性问题。
鸟类
爬行类
第二十页,共30页。
哺乳类
两栖类型 灵长类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天气预报显示,自2011年2月25日 夜间开始,受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影响, 山东省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 程。为有效缓解严峻的旱情,山东各级人工
影响天气部门抓住难得的时机积极开展增雨 抗旱作业。25日夜间至27日白天,山东 开展了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飞机、火箭、 高炮联合人工增雨(雪)作业,全省范围内 降水明显,十分有利于小麦返青。
包括精神、意识现象。物质的性质有很多,强可知性、无限
性,唯一特性只有客观实在性。 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臆造而言的,它既可
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 精神、意识现象。
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 存在”;“客观实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 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 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动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 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就没有人类社会。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 自然科学的物质是有形、有质、有量、可变 的,而哲学上的物质具有共同性、永恒性、 不变性。
• 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
⑷地位:是马哲中最基础概念,是马哲大厦基石。
⑸意义: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反对唯心主义
和二元论的锐利武器;指出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
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