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主题作文“科技、时间、人”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主题作文“科技、时间、人”写作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精选
1、以自律主导时间,以温情克服异化
当下这个时代,上班的打卡可以精确到分,地铁的进站可以被精确到秒,火箭的发射可以精确到毫秒。
我们撕掉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日历,踏着整点的铃声奔入校园,数着秒针等待下课。
时间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精准掌握当下的时间,然而我们真正“拥有”了时间吗?
据统计,人类平均的工作时长较上世纪减少近4个小时,然而多出的时间却被人们想方设法“消磨”在享乐之中,而非提升自我;面对多出来的时间人们并不感到充实喜悦,却是空虚无聊。
我们面临一个急迫的现实:人类正在成为时间的奴隶,无知觉的被时间推搡向前。
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描绘的图景并不过时,只是机器轰鸣的工厂变成了安静狭小的格子间,钳子扳手变成了手机电脑。
技术的初衷是替代人类完成低效重复的工作,让人类有更多的空间来发展创造,可人类依然陷入低效重复的怪圈,而富有创造的领域却遭到人工智能的威胁,其根因在于人被异化。
一方面,庞大的社会分工体系迫使人成为手段,成为螺丝钉,成为守时的零件;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让享乐的成本一再降低,越容易陷入失落、空虚和无聊。
“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麻醉式的浅表享乐让人难以停下来静静思考生命何去何从,只麻木地随时代浪潮消弥无形。
然而我们渺小的个体真的无法驾驭自己的时间吗?非也,破局之路正在眼前。
自律才会自由,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对每个人都公平的,被时间奴役,只是因为我们肆意挥霍任其白白流走。
假如以自律掌握时间,依照理性而非膨胀的欲望消耗分、秒,辛勤耕耘,静待花开、结果,“在三四月播种,七八月自有收获”。
康德谨遵自己的时间表,几十年不曾违背,看似枯燥的日程之中却缔造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峰;陈忠实恪守每日规定的写作时间,笔耕不辍,最终享誉文坛。
没有得过且过等出的美丽,只有自律奋楫闯出的辉煌。
挣脱量化枷锁,回归烟火人间。
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为了不被更高效的机器替代,人自我异化为了高速运转的机器,变成了各种生产线上的工具;绩效、考评与市场化又无时无刻把人的价值放在精密尺度上衡量,从量化时间,量化商品再到量化人生,人类逐渐遗忘真正有价值的真实生活与感受是无法被量化的。
卡尔维诺在小说《马可瓦尔多》中塑造了一个认为“除了小时计薪与补贴外,生活总有不一样的存在”的城市小工,他会感受四季流转的细微变化,在霓虹灯熄灭的片刻辨认穹顶的星座,与家人一起吃一顿不丰盛但热闹的晚餐。
卡尔维诺以他深刻的笔触,为现代社会开出一剂药方,就是将目光从汲汲以求的名利财富、冷硬的量化体系中收回,拥有一些可供支配的技术之外的时间,回到自然、家庭、真实与爱。
物时而不物于时,以自律之矛抵挡裹挟,以人文精神克服异化,吾辈终将主宰时间,在人生之路追风赶月,披棘斫浪!
2、慎用科技,掌握时间
曾几何时,我们苦叹“寄书长不达”,而现在只需半小时无人机就会送货上门;曾几何时,我们无奈于“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而现在只需坐上高铁便能朝塞北而暮江南。
是科技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便利了我们的生活;然而,也是缤纷的信息世界,使得“拖延”成了当代生活最难疗愈的病症——科技的变革让我们产生了时间风驰电掣而自我只能蜗牛行步。
我们不禁思考:人与科技,究竟是谁在掌控时间?
人是时间真正的支配者。
历史长河流淌千年,人与时间的交锋也持续了千年:从滴水计时到日晷定时,从汉代的《太初历》到后来的《授时历》,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只为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时间。
与时间赛跑,李密选择“牛角挂书”,有《陈情表》流传千古;与时间赛跑,特斯拉采用达芬奇睡眠法,发明出交流电系统造福百世。
人或
许永远跑不赢时间,但能够把握好自己行进的速度,支配好每一个“当前”,与时间并驾齐驱,找到与时间同频的精彩生命节奏。
科技是为人支配的工具。
时间是坐标系,科技是定位的标尺。
有了网络,我们不再需要对家书翘首以盼;有了气象卫星,我们不再需要苦苦思量稻麦的插种日期。
掌握时间变成了低下头、看向表这两个简单的动作。
时间是坐标系,科技是带着我们在数轴上平移的工具。
通过碳检测技术,我们得以了解古地质时期的秘密;通过数据计算模型,我们又能够预估未来发展的模样。
没有“科技”这把小斧,人类怎能破开“时间”这块原木,来探索这似乎不可知、知不尽的奥秘?
科技的力量很强,但人不能沦为科技的奴隶。
当人们猛然抬头,发现家庭聚会已悄然结束;猛然抬头,发现任务截止时间迫在眉睫——人们这才在电子屏组成的困局中惊醒过来,意识到科技之“毒害”。
诚然,“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它的判决给沉迷“娱乐至死”的我们下发一次次通牒。
但这并非不能改变:著名的数学家韦东奕教授始终使用“老年机”与他人联系,因为他希望将时间尽可能多的用于研究而非朋友圈。
娱乐固然令人享受,但奋斗才是青春的主色调。
倘若我们不能脱离虚幻的科技磁场,便可能脱离时间的轨道,迷失自己。
我们应当做到严格自律,正确应用科技,谨防自己陷入沉迷的泥沼,始终与时间同行。
《真心英雄》里唱到:“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推开,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世界,我们更需要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与自律意识,让科技成为我们时间的管家,尽可能发挥其良性作用,让青春无悔,奋斗无悔。
融变革于自身,做时间之主人
当人们惊叹于阿尔法狗、ChatGPT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带来的超凡功能,5G、高铁等基础设施更新带来的迅捷速度时,我们的生活与社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追求更高的效率,实现更大的收益,人们与机器似乎成为了“替代关系”。
面对这样的困局,我们应当正视时代的变革创新,融合自身主观能动性,做时间的掌控者,人生的开路人!
掌控时间,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谨规划、高效利用的智慧;运用技术,不是异化自我,而是加速人生前进的脚步。
技术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协调好两者关系,方可找到正确的人生之路。
莫高窟内,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正是借助数字技术,留住了大漠驼铃这片永恒的美丽,延续了文化的生命。
科研室内,北斗团队运用先进的科研技术,一手打造出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卫星导航系统。
可见,只要正视科技力量,发挥其长处,不仅不会妨害自身,还能助力发展,节约时间,提升生命的效率与质量。
但若一味沉溺于内卷躺平、投机取巧之中,科技自然展示出其弊端。
树立目标,一苇以航,明确道路决心。
人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与付出才有了可供击中的靶心。
对于时间,我们应当将它运用于理想与未来的奋斗之中,而非让自己陷于物欲诱惑与机械劳作中抽不开身,碌碌无为。
此外,若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我们则会成为时间的奴仆。
正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饰演的流水线工人,向往自由,但无法挣脱机器的奴役,最终精神崩溃。
心存理想的热烈,才能焕发生活的热情,直面困难的勇气,而不是一具具行尸走肉,苟活于时间流逝中的缝隙。
掌握时间,规划人生,成功之路自不会遥远。
增强自我掌控人生的能力,于一分一秒间砥砺前行,终成时间主人。
葆有自律积极的态度,培养多元发展的思维,打开自我认知的格局,便不会囿于一方天地的得失,进而觅得良机,投入更加值得奔走的事业之中。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我们当冷静处世,不焦不躁,专注投入到每一个有意义的活动里,不被外界诱惑干扰,散发自己的光芒。
融变革于自身,做时间之主人。
树理想、强本领,善兼容并包,合理运用技术,才可创多彩未来,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最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