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出土鸡首壶及其历史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城出土鸡首壶
及其历史流变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文物库房现藏一件鸡首壶,系2003年项城华丰皮革城出土。
该器口径6
厘米,腹径12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18厘米。
盘口较深,微残,细长颈,溜肩,鼓腹,斜
直下收,平底。
肩部饰对称桥形两横系。
在肩部另外两侧,一侧饰两个鸡首,鸡冠高耸,鸡颈直立,流腹不通;另一侧为龙首形执柄,柄高于盘口,龙首衔于盘口内,龙身接于壶肩。
器身施半釉,
釉色呈黄绿色,大部分脱釉。
胎色呈青灰。
器形挺拔修长,线条优美(图1)。
鸡首壶,俗称鸡头壶,一般是指壶身一侧设有鸡首状流的盘口瓷壶。
其创烧于三国末年南
方窑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隋朝时期,唐以后逐渐消失,演变成执壶。
瓷器经过汉代近400年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的瓷器器形也不断增加,除了罐、壶、碗、盘、耳杯等常见器物外,还有鸡首壶、唾盂、焦华中
1
羊形、虎形、熊形等动物造型的器
物则更显独具特色。
如果要论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
的动物器形的话,那就应该首推鸡
首壶了。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情在鸡首壶约300多年的历史流变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演变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一、西晋时期:鸡首壶以小件为主,壶身、壶颈较矮,盘口较浅,肩部一侧贴塑鸡首,鸡首无颈,与之相对应的一面贴有鸡尾,肩部其他两面有弧形双系。
鸡首状的流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不通壶腹,不能用于倾注。
这一时期的鸡首壶,风格比较朴拙,器形矮小,装饰简略,处于早期阶段(图2)。
二、东晋时期:鸡首壶器形比西晋时高大,壶颈较长。
鸡首也有很大变化,鸡冠加高竖挺,鸡首下有颈,双目圆睁,鸡口圆张。
鸡尾演变成弧形柄,上端与盘口粘接,
2
1.鸡首壶 北齐 项城华丰皮革城出土
2.鸡首壶 西晋 广东省文物总店藏
3.鸡首壶 东晋 浙江慈溪上林湖出土
4.鸡首壶 隋 周口市博物馆藏
下端装在肩部,且柄上端略高于盘口,更宜实用。
从东晋开始,还出现了一部分双首、双柄的鸡首壶,肩部饰有桥形系,口沿、系处有的点有褐色斑点。
这一时期的鸡首壶,造型由低矮趋向高大,鸡形刻划也越发生动,做工更为细致,器物更加实用,是鸡首壶的发展过渡时期(图3)。
三、南朝时期:鸡首壶的壶颈加长,盘口较深,器腹加深,器形变得修长瘦削,线条流畅,曲线优美,造型更加挺拔秀丽。
鸡首演变成鸡冠高耸、引颈做鸣状,鸡嘴有孔与腹部相通,已起到流的作用。
壶柄的弧度减少而长度增高,更加高于壶口。
肩部仍有桥形系。
有的壶身还以莲瓣纹、龙纹作装饰,部分壶柄与盘口的连接处设计为龙首。
这一时期的鸡首壶,无论是纹饰、工艺还是实用等方面,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说是鸡首壶的成熟期(图1)。
四、隋朝时期:鸡首壶的壶颈细长,中间饰以弦纹。
器身上腹较圆鼓,下腹瘦长,显得更为纤细修长。
鸡头雄健,鸡颈粗壮,造型趋于写实。
壶柄弧度减小,衔龙造型也更为生动。
肩部的系多为复式系。
这一时期的鸡首壶,虽然在纹饰、工艺、实用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图4),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鸡首壶到唐代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总之,鸡首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器物特征也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了解它的演变过程和时代特征,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收藏中,能够准确辨别鸡首壶的年代也是有所裨益的。
(特约编辑:王蔚波)
4
3
(作者简介:焦华中,毕业于周口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任河南省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副所长、文博馆员,中国楚文化研究会会员,周口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周口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