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与中国石化市场的走势(doc 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学论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和中国石化市场的走势摘要:回顾了2009年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形势,预测了2010年的发展前景。
在分析2009年国内外石化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展望了2010年中国石化市场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石化市场
2008-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次贷危机逐步向金融危机演变,并进一步向经济危机发展,油价戏剧性地暴涨暴跌;国内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从宏观经济到微观企业经营环境都在发生着剧烈而深远的变化。
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全球逐渐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需求将得以有效恢复,但产能的大量扩张使得石化市场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石化市场将何去何从值得探究。
1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及预测
1.1世界经济形势回顾及预测
1)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走出衰退,但复苏基础并不牢固.
2009年全球经济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除了新兴经济体外,发达国家和欧盟经济圈的经济状况均深度衰退。
根据IMF的统计,200年发达国家的GDP增速为-3.2%,其中欧盟经济圈为-3.9%,日本则低达-5.3%。
到2009年三季度,大部分发达经济体GDP环比转正。
预计未来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会大规模退出,加上企业处于库存回补周期,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逐步走出衰退。
但由于全球产能过剩,金融机构修复资产负债表带来的信贷紧缩将压抑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经济的回升幅度及可持续性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美国2009年下半年GDP环比转正,2010年上半年经济持续回升
美国2009年3季度GDP环比折年率经修正后上升到2.2%,告别了持续一年的负增长,经济步入上行回升通道。
预计2010年上半年美国还将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如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美联储推迟终止购买住房抵押证券(MBS)时限,国会参众两院批准延长首次购房退税计划至2010年4月等。
这些刺激措施加上企业继续加大存货,预计美国经济至少在2010年上半年持续回升,企稳态势不会改变。
但受困于失业率居高不下,2009年4季度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PMI指数出现小幅波动,经济回升幅度将受影响,IMF预计2010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2.7%。
3)欧元区2009年下半年经济走出衰退,2010年经济走势存在
较大不确定性
在德、法、意三大主要经济体增长带动下,2009年3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上升0.4%,为5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增长,标志着欧元区经济正走出衰退,处于政策性和存货周期性反弹向市场自发需求回升的过渡阶段。
但由于失业率和政府预算赤字不断攀升,将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影响经济稳定回升的幅度和速度,2010年的经济复苏是否可持续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IMF预计2010年欧盟经济圈经济增速将保持1.0%的微弱增长。
4)日本经济走出衰退,但增长疲软2009年3季度,日本GDP 环比增长0.3%,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正增长,出口回暖和经济刺激政策带动私人消费上涨分别贡献0.6和0.4个百分点,是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
2009年12月8日,日本内阁府审议通过7.2万亿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短期不会退出刺激经济计划。
但目前日本的经济复苏仍缺乏内生动力。
通缩加剧,失业率高位徘徊,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减弱以及民主党政策的不连续性均构成经济上行的压力。
IMF预计2010年全年日本经济将小幅增长约1.7%。
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及预测
1.2.1 .2009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型反转,到4季度基本回到危机前增长水平回顾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从年初开始,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同步指标都在回升,到年底同比增速已大都恢复到2008年上半年危机前的水平。
如发电量月度同比增速,在2009年10月后就超出了17%,达到了2008年年初的高点,到年底甚至高达27%。
从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上看,目前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据的比重最大,为30%,同时外商企业也是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到较大影响的经济实体。
但从2009年年底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都已经恢复到了2008年上半年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已全面回暖。
1.2.2.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稳定增长,GDP增速达到9.5%
1)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共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从目前的投资构成看,非国有和地方项目的投资在快速增长,已超过中央项目投资增速,成为投资的主要拉动力量,说明民间投资已经启动。
尽管中央项目投资增幅下降,但2010年中央投资计划规模比2009年更大,为6 000亿元,同比增加30%。
加之2009年前11个月已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入的95.7%,2010年的财政投入应该不存在问题。
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将共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2)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
2009年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均好于预期,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PMI从业人员指数处于历史高位,都为2010年消费的平稳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预计2010年仍将出台大量政策刺激内需,并且相当多已经明确。
如家电下乡政策,在继续实施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最高限价,增加产品品种等。
预计2010年总体上消费将会保持较快增长。
3)出口对经济的下拉作用将减弱
作为国际贸易领先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从2009年开
始已经止跌回升。
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走出衰退将进一步有力地促使我国外贸出口额回升。
从2009年12月开始,我国贸易出口额开始金融危机后的首次正增长。
2010年1月,我国出口额同比继续增长21%,预计出口对2010年中国经济的下拉作用将减弱,但是要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还需要2~3年的时间。
尽管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但也得注意到,由于目前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和较高的通胀预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2009年石化市场回顾
2.1世界石化市场需求疲软,大量新增产能延迟投产,竞争力低的装置关闭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世界石化市场仍处于相当低迷的状态,需求相当疲软,全球乙烯需求仅增长1.2%,为11 078万吨,尚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北美乙烯需求同比下降4%,西欧同比下降5%。
由于需求疲软,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装置被迫关闭。
北美永久性关闭乙烯产能180万吨/年,停车40万吨/年,共减少乙烯能力220万吨/年;西欧永久性关闭乙烯产能30万吨/年,停车160万吨/年,共减少乙烯能力190万吨/年;东北亚永久性关闭乙烯产能40万吨/年,停车80万吨/年,共减少乙烯能力120万吨/年。
全球约530万吨/年乙烯产能被关闭,占总产能的4%。
与此同时,由于对市场的悲观预期,大部分新增乙烯产能不断后延投产日期。
据CMAI(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统计,大部分中东的新增乙烯产能投产时间都延迟了半年到一年。
2008年伊朗新投产的乙烯装置也因为受下游衍生物开车和原料的制约,开工率不到70%。
老装置的关闭和新增产能的延
迟投产使得2009年全球石化产品供给也大幅下降。
估计共影响乙烯供给800万吨/年以上。
2.2.
中国石化市场表现一枝独秀,大大超出预期相对世界市场,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当出人意料。
受下游企业大幅回补库存、废旧塑料使用比例下降和电石法产PVC比例下降(乙烯法产PVC增加)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大幅上升,同比增长27%,远远超出历史同期水平。
下游衍生物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及原料、合成橡胶等的消费量同比增幅也大都在20%以上。
市场价格也在强劲的需求带动下,从2009年初开始反弹,部分产品甚至一度达到危机前的价格高位。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石化市场的走势
预计2010年,中国石化市场内需在经济的带动下将稳定增长,外需受出口的带动也会有所恢复,但供应的急剧增长有可能让石化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陷入低谷。
同时,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欧美市场恢复的可持续性、市场重置库存的力度、不具竞争力装置的关闭状况、新装置开工状况等因素也使得2010年的市场充满了较往年更多的变数。
3.1中国石化产品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显著低于2009年
1)从中长期看内需增长将成为拉动下游行业消费的主导力量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将转变为消费型拉动。
从中长期角度看,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消费率提高的发展阶段。
从世界的一般规律来看,
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消费率在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先会降低,之后逐步回升,呈U型走势。
根据对G20国家经济发展与消费率的计算分析,消费率的最低点出现在人均GDP为2 332美元(2000年不变价)时。
目前中国的消费率处于近年来的最低点(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2 300美元),即将进入消费率提高的阶段。
预计2010年国民收入将继续提高,2010年很可能是中国进入新一轮以消费拉动经济的周期的元年。
2)房地产和汽车将带动下游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衣、食基本获得满足后,以住、行为代表的升级需求会成为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柱。
房地产和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口红利期和城市化进程在2015年前不会有大的弱化,将使房地产市场长期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在国家收紧投资的政策引导下,建设市场的总体形势将降温,但是在国家通过扩大房地产供给来抑制高房价的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至少在2010年上半年将实现较快增长。
此外,“建材下乡”已正式写入2010年中央1号文件,预计每年将拉动对合成树脂约50~100万吨的消费。
从汽车市场来看,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刚刚进入起飞期,还有相当长的高速增长期,可以保证汽车市场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
2009年汽车行业一直供不应求,全年销量为1 362万辆,同比增长46%,远远超出预期。
随着主要汽车出口目的国经济的反弹,汽车出口量也逐季好转。
预计2010年汽车业仍能保持稳定增长,销量1 5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10%。
3)下游企业出口有所恢复,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OECD领先指数持续回升,该指数一般领先实际经济6个月左右,这意味着至少到2010上半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需求会反弹,下游企业出口形势好转。
但应注意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开始抬头,可能影响到我国部分下游制品的出口。
2010年1月1日,REACH及其他技术及绿色壁垒将开始实行;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引发的出口不畅将在2010年进一步显现;2010年1月1日,印度也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子午线轮胎加征25%~88%不等的反倾销税率;欧盟2009年12月22日决定继续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15个月的反倾销税(16.5%);巴西也自2009年12月31日起将中国的鞋类产品反倾销调查期延长6个月;2009年早些时候,阿根廷、加拿大、土耳其、秘鲁、俄罗斯、西班牙、厄瓜多尔、乌干达等国也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各种贸易壁垒。
4)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2010年的中国石化市场影响不大,甚至可能促进部分产品出口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石化产品的双边贸易也将逐步步入零关税时代。
单就2010年来看,关税降幅较大的有苯酚、丙酮、可发性聚苯乙烯、已塑化聚氯乙烯以及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品种。
但这些产品总体进口量不大,尤其是从东盟地区进口的数量不大,短期内对我国市场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对部分我国出口量较大的石化产品,如聚氯乙烯,则可以考虑借助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促进出口。
5)2009年的部分需求拉动因素将弱化甚至消失,2010年石化产
品需求增幅会显著放缓2009年强劲拉动需求的部分因素将弱化甚至消失,如各项刺激政策的作用将在2010年逐渐衰减。
重置库存现象也将随着下游企业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回到正常值而逐渐消失。
此外,电石法产PVC的装置开工率在逐渐提高,在PVC的生产比例中由2009年的低点35%提高到60%左右,对乙烯的需求将有所减少。
废旧塑料回收量也在逐渐提高,预计将重新回到30%左右的水平。
这些因素都将使2010石化市场的需求增速较2009年出现明显放缓。
3.2中国新增产能和来自中东的进口量都将大幅增加
2010年,中国将新增乙烯能力近300万吨/年,包括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等,届时中国乙烯产能将达到1 494万吨/年。
2010年中东将有400~50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投产,加上2009年的新增产能生产将逐步正常,对市场的影响将在2010年完全释放。
预计2010年来自中东的进口石化产品可能大幅增加,中国市场的石化产品供应量将在下半年大幅度上升。
4结语
2010年,欧美经济和市场需求开始缓慢恢复,但可持续性尚难以估计。
2009年大部分新增石化产能对市场的影响将在2010年完全释放,加之2008-2009年的大量新增产能延迟到2010年投产,2010年市场供应量将大幅增加。
受此影响,世界石化市场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进入景气周期的谷底。
中国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仍能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将显著低于2009年的水平。
2010年中东石化产品将对中国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石化企业要对乙二醇、聚丙烯和聚乙烯三个品种的进口动向高度关注,随时调整营销策略。
尽管中国石化产品成本竞争力不如中东,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转变思考角度,不单是和中东产品竞争,应考虑如何将欧、美、日、韩等地的产品顶出中国,淘汰其部分产能,让世界石化市场重新获得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