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插片法、压印法的操作技术,学会如何观察放线菌个体的特征
2、了解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属原核微生物,其菌落一般为圆形,大小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形状随菌种而异。

可分为两型:一型产生大量分枝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菌落紧贴培养基表面,并由于它们的菌丝体比较紧密,交织成网,因而使菌落极其坚硬,用针能将整个菌落自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菌落起初是光滑或如发状缠结,当在其上产生孢子后,表面呈粉状、颗粒状或絮状,其典型的代表属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另一种类型是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其菌落粘着力不如前一型结实,结构呈粉质,用针挑时易粉碎,典型代表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其接种方式和菌体观察同细菌。

放线菌的菌丝和孢子会产生各种色素,所以使菌落呈各种颜色,而且平皿培养的表面和背面的颜色往往不同,色素产生和菌种的种类、培养基的成分有关。

放线菌的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形成孢子的方式,孢子的形态及颜色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链霉菌由于呈菌丝生长,而且菌丝很细,若用接种针直接挑取,易将菌丝挑断,所以,观察放线菌形态时,多用插片法和压印法。

但有时也可以采取水浸片法直接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三、实验器材
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显微镜、镊子、接种针、小刀
四、方法与步骤
1、插片法
(1) 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ml左右于灭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 插片将灭菌盖玻片以45度角度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然后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6~15天。

(3) 观察培养后的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地用镊子将盖玻片取出,擦去较差一面的菌丝体,放在载玻片上(菌丝体覆盖在载玻片上),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在玻片间滴一滴水,制成假的水封片。

2、平板划线法
按照细菌平板划线方式将菌种划线接种于高氏1号培养基的平板上,倒置于28℃培养6~15天。

观察分离培养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落的大小、表面形状(崎岖、皱褶或平滑)、气生菌丝的形状(粉状、绒状或茸毛状等)、有无同心环、菌落的颜色等特征。

3、压印法
(1) 挑取菌落从上述划线分离的平板中,用小刀切取培养基及其上面的单个菌落一块,放于洁净的载片上。

(3) 盖片压印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热,然后把玻片盖在有菌落的培养基小块上,用镊子轻轻压几下,使小块培养基上的部分菌丝体印压在盖片上。

(4) 观察将上述经压印有菌丝体的盖玻片放于洁净的载片上(盖玻片印有菌体的一面向载玻片),然后放于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