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比高矮》含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高矮》含反思教案题目:比高矮
教学时段:1天
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高度,通过比较认得高处与低处的不同。
2. 帮忙幼儿把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和思维逻辑本领。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高度的人,要求幼儿察看并回答问题:“这两个人的身高有不同吗?哪个人高?”
引导幼儿感知身高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古怪心和爱好。
2. 学问讲解(20分钟)
老师呈现两本书,一本是巨人的故事书,另一本是小矮人的故事书。
通过对比,老师讲解巨人和小矮人的特征,引导幼儿理解高和矮的概念,了解高度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3. 动手操作(30分钟)
老师在场地上摆放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元素,如玩具、凳子和桌子等,让幼儿小组竞赛游戏。
每组分别选出一位队员来进行比较,看两个队员身高哪个更高。
每个小组进行多轮比赛,让幼儿感受到高处与低处的不同,通过比较得出身高高处与低处的结论。
在比赛中,老师适时进行引导、帮忙,激励幼儿表现,加强他们的自信念。
4. 总结(10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了今日的学习内容,让幼儿相互共享本身的感受,激发幼儿对高度的爱好。
5. 反思(10分钟)
1. 教案设计中文科所探究的是汉语言表达的方式。
通常教案在设计时都设置了导入、学问讲解、动手操作、总结等环节。
有时候我们的体验、感知、想象在学科的教学中是被疏忽的。
由于同一门学科的内容是繁多的,不能兼顾全部。
为了在学科中兼顾幼儿的一个方面,老师在教案中需要认真构思如何演绎、如何放到环节中去。
2. 儿童喜爱参加游戏,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认得高处与低处,而且可以促进幼儿与小伙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当然不是全部的学科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游戏是一个特别的环境,其次要求游戏与学科间必需相辅相成,加强对儿童的审美和情感教育。
3.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践行幼儿教育的原则,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和活动性,削减过多的引导和干预,让幼儿充分攀比、尝试、解决问题,学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结论:
通过比较大小的娱乐活动,老师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比较高处与低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了比较大小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求知欲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尝试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方式,快捷多变的教学方法将会让教育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