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8课 威尼斯的小艇 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威尼斯的小艇》。

本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介绍了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异国风情。

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把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一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及同威尼斯城的关系;二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三是通过领略水城的迷人风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
1.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2.难点: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四、说学法: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目标。

五、说教法:
基于以上几点思考,我在这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吻合的视频资料和激情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异国风情和文本之中,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反复品读、感受、理解、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展示、评价和积累,最后小结延伸,让课内外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课能否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是学习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我用一段激情的导语揭示出世界闻名遐尔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接着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让学生欣赏,谈感受,板书课题。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的阅读激情调动起来后,我马上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接着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使之对课文的
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

(三)品读感悟理解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阅读、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独特感受、体验和
理解,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学习顺序,可从学
习“小艇的独特构造”入手,也可从学习“船夫的技术高超”入手,还可以从学习“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开始。

在学习每部分
内容时,充分让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和交流,教师只是为学生创
设情境、组织交流、评价。

首先,教师激情过渡:“如果你带了相机来到了这里,最想把
什么拍下来?”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并做
上记号。

然后组织学生广泛交流,教师予以指导。

(1)学习交流二至三自然段
当学生最想学习二自然段时,就请他读出这段,并谈谈自己的
感受,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形象的比喻句来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
小艇的样子的,相机渗透写作指导。

同时课件出示小艇模拟图,让
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诵这段,并试着背诵。

对于第三自然段的处理,我只是让学生通过听朗读,闭上眼睛
感受、想象坐在小艇上的舒服和那分惬意,然后让学生美美地读读
这段即可。

(2)学习交流四自然段
在引导学习这段时,我采用了“读、思、悟、赏、演、品”相
结合的方法进行。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并找出描写船夫驾驶
技术好的语句进行理解,接着让学生同位一人读一人表演,再让学
生欣赏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的视频资料,最后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品
读这段,真正体会到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学习交流五至六自然段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介绍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字
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教
师要充分利用资源网上的图表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进行自学从
而突破难点。

重点抓住“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
地入睡了。

”这几句话让学生朗读、欣赏、理解,赏析动静结合描
写的好处。

记得当我上到这里的时候,胡秋涵同学竟然情不自禁地
站起来要求把描写威尼斯夜景的这段读给大家听,并且她还要求同
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她的朗读,边尽情想象睡梦中的威尼斯。

于是,在这样充分自主,积极参与的课堂上,同学们尽情地体会了“古老
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之美。

(四)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学生还沉浸在威尼斯安谧静寂美之中时,教师动情的小结延伸,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把学生由课内又将带向课外,让他们去感
受东方威尼斯——苏州的神奇与美丽。

达到了课虽尽而情末尽的教
学效果。

七、说板书:
最后,谈谈我对板书的思考。

我认为本课的板书要能反映文章
的精髓。

所以板书设计如下:
外形奇特:长窄深翘
威尼斯的小艇船夫技术好:操纵自如
与人关系密切:白天夜晚
18 威尼斯的小艇(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字,认识多音字“ 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了解
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 体会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1 . 会认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字,认识多音字“ 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
小学课件资源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关于威尼斯的图片。

教师口述:课件上这些图片都是关于威尼斯的。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的独特风光。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相关介绍
1. 简介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滨,四周被海水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地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

威尼斯也是一座以船代车的城市,各种各样的船只穿梭在大小河道上,构成了该城特有的风景。

2 . 作者简介。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马克• 吐温,美国著名作家。

他的写作风格是将幽默与讽刺融于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有幽默辛辣的语言,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主要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 . 教师口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他在游览威尼斯时,进行了多次
的观察。

可他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 小艇” 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 .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 1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会认字:尼艄翘姆祷雇哗
会写字:尼斯艇纵艄翘垫帘姆祷雇簇哗码笼
3 . 检查学习效果,教师相机指导
四再读感知
1 . 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
2 .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4 . 教师总结:作者从自己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
介绍了小艇的特点,然后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讲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第 2 、 3 自然段):讲小艇的特点和乘坐小艇游览水城的情趣。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 :讲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第四部分(第 5 、 6 自然段) :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马克•吐温一起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风光,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会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威尼斯去看一看,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感受一下水上名城的魅力与风情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第二课时
1 . 默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重点)
2 . 体会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

(难点
小学课件资源
一、课前导入
1 .教师口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马克•吐温一起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马克• 吐温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一下水上名城的魅力与风情。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2. 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威尼斯的小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想想威尼
斯的风光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相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 . 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 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小艇的作用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
汽车。

1 .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 . 此处的“ 大街” 指的是什么?(河道。

)“ 汽车” 指的是什么?(小艇。


3 . 说说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它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板书重要作用——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小艇的特点(板书特点)
品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 默读这段话,找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字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描写小艇特点的字词: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交流体会:样子奇特,行动轻快灵活。

2. 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预设:作者观察仔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很具体。

( 1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用“ 独木舟” 比喻小艇,写出了小艇“ 长、窄、深” 的特点。

)(板书外形像独木舟:长、窄、深)( 2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写小艇的形状,“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能使我们想象它静止时的样子。

用“ 新月” 比喻小艇,说明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板书像新月:两头翘起)
( 3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写小艇的行动,“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能使我们想象它运动时的样子。

用“ 水蛇” 比喻小艇,说明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板书行动像水蛇:轻快灵活)
3 . 教师小结: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小艇由静到动的描写生动、形象,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

读完以后,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外形,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样子。

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品读: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1 . 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受。

2. 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 .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 1 )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 2 )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


( 3 )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4 . 教师小结:是啊,人们坐在这样既美观独特,又舒服惬意的小艇里游览威尼斯的风光是
多么有
情趣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再来体会体会吧。

(板书内部舒适、有情趣)
5 . 教师口述: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感觉那样舒适、充满情趣,其实这个离不开船夫的驾
驶技术,那作者又是怎样描写“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的呢?
四、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板书船夫技术好)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处好。

1.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预设:“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是中心句,总领全段。

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
述。

2 .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词语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预设:操纵自如、挤过去、穿过、急转弯。

3 . “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一句在这里起什
么作用?
预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4 .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中“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是中心句,总领全段。

下面几句话
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在很拥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当然,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的样子奇特也是分不开的。

(板书快、稳)
五、小艇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板书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 . 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那么都有哪些人在“ 大街” 上乘坐"汽
车” 去做什么呢?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2 . 小艇和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

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
闹。

夜晚的威尼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1 )自由阅读,深入感受夜晚的威尼斯的特点。

( 2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 3 )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教师小结:随着小艇的“ 簇拥” 一“ 散开” 一“ 消失” 一“ 停泊” ,人们从“ 拥” 一“ 哗笑, ,一“ 告别, ,_ “ 沉寂, ,,城市也由动到静,“ 沉沉地入睡了” ,进一步突出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3.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突出了什么?前两个句子是什么描写?后
三个句子是什么描写?(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突出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前两个句子是动态描写。

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与小艇的动和静密切相关,突出了小艇的巨大作用,紧扣了文题。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表现了这座“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既繁华又幽静的特点。

动静映衬,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

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板书动静结合)
六、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板书风光独特。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从作者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的特点,然后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行文脉络,感受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体会动静结合手法的好处。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把握课文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地朗读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生动感知。

不足之处:教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法的迁移,因为威尼斯的水上生活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可以通过呈现威尼斯生活的画面,阅读课后链接等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