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给女儿的信
于永正《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的建议》

于永正《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的建议》读《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有感我读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著作,但是目前来说,最喜欢的还是于永正老师的书,真的是“行文简浅显”,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对一个年轻人娓娓道来。
我是迫不及待地读完这本书的,而不是强迫自己去读的。
如果说《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经典的话,于老师的封笔之作也是经典,毫不逊色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他像是在手把手地教一个年轻人。
读了于老师的书,我明白了老师要“严而有方”,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
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老师说他刚工作时,“严”不起来,学生作文没写好,重写一遍还可以;倘若第二遍还没写好,就不想让学生写第三遍了—心太软。
我教书十四年了,仍然是这样,一般让学生重新写上第二遍,便再不让写第三遍了,其实一些孩子还是不过关的。
于老师的学生写字功夫了得,他要求学生“规矩”,字规规矩矩地写,都入楷书之体;标点规规矩矩地点,行款及修改的符号,也都是规规矩矩的,打眼一看,赏心悦目。
对于写得不好的孩子,他要求每天仿影50个,临帖50个,每个星期交给老师检查,真可谓“字无百日功。
老师不但要严格要求,不到位不罢休,而且要讲究方法,按正确的方法训练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施以不同的教育,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给全班同学布置一种作业,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搞机械重复,消耗的是学生的体力,而不是开发他们的智力。
读了于老师的书,我明白了艺术教育的重要。
音乐是养人的,记得薛瑞萍老师带班的两大法宝就是阅读与音乐,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于老师说他的悟性和灵性,至少有一半来自音乐。
新教育实验小学每个年级学生都学一种乐器。
歌德曾说,手是大脑的延伸。
演奏乐器,活动手指,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开发儿童智力。
艺术教育的基础是文学,尤其中国古典文学。
所以,首先要给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其次要让他背诵大量古诗词。
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功,才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
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

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今天,有幸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感觉非常好。
这是于老师和初为人师的女儿的谈话要点,也是于老师工作一生的心血结晶。
这些做法非常具体,容易操作。
读后让人感觉思路突然清晰了很多,读完后让人感到非常温暖,内心充满感动。
虽然这是于老师对女儿的要求,但更是对于所有新教师的希望!尤其是于老师谈的下面几点,我特别的认可和赞同,现摘录如下,一、一旦进入课堂。
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
精气神十足。
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
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惩罚尽量少用。
千万不要体罚,切记。
宁肯让教育失败一次。
也不要因体罚而造成更大的失败。
这种失败是无可挽回的。
二、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地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三、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
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四、上好第一节课。
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
组织好教学。
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五、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
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
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六、如果你犯了错误比方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学生〔我担忧你会忍耐不住〕。
一定要当着全放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抱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抱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七、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
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
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教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
我的教育故事于永正

我的教育故事于永正【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引言2.作者的教育经历3.作者的教育理念4.作者的教育实践5.结论篇1正文【引言】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故事的文章,作者是于永正。
他将以自己的教育经历和理念为线索,分享他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作者的教育经历】于永正从小就对教育充满了热情,他渴望成为一名教师。
在大学里,他选择了教育专业,并在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教师。
他的教育生涯始于一所乡村小学,那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他却在那里收获了教育的快乐。
【作者的教育理念】于永正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爱为源"。
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同时,他也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
【作者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于永正积极践行他的教育理念。
他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他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他用爱去关怀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结论】于永正的教育故事展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篇2 目录1.引言2.我的教育经历3.我的教育理念4.我的教育实践5.结论篇2正文【引言】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未来。
于永正教授以他的教育故事为例,分享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我的教育经历】于永正教授回忆起他的教育经历,他认为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老师。
他的老师不仅教授了他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鼓励他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这种教育方式让他受益匪浅,也让他深刻理解了教育的真谛。
【我的教育理念】于永正教授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是仅仅记住书本上的知识。
风正一帆悬

风正一帆悬作者:张俊平许元新陈兆兰来源:《江苏教育》2018年第09期于永正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
”是啊,于永正自己就是这样一本书,是一本敞开的关于如何堂堂正正做人的教科书。
他的妻子说:“老于他,行!”他的女儿说:“俺爸是个好人!”他的学生和徒弟说:“我骄傲,我是于老师的学生!”他的领导和同事说:“人如其名,永正!”打开于永正这本书,一如走进他的课堂,我们同样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于永正,一个风铃般响亮悦耳的名字。
在江苏,甚至在全国小学语文界,只要提起他,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于永正,行!”人们敬重他,人们崇拜他;人们觉着他很高,以至于看他时要仰视。
其实,那是因为人们离他太远,还不了解他。
走近于永正,你便会发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头发灰白,脸色憔悴,戴一副白边的近视眼镜,上班、下班经常拎一只旧皮包(包上甚至贴着胶布),朴素中透着儒雅的书卷气,让人一看就知他是一个教书的。
他所做的,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事——上课、听课、评课,听戏、唱戏,甚至承包了家中一年四季的洗衣任务。
于永正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希望伟大,很重视平凡。
”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便是踏实、认真、执着,把普普通通的人做好,把普普通通的事做好。
要说于永正“不平凡”,或许这就是他的不平凡之处吧。
你啥时才能长胖在于永正的心目中,学生就是他“生命的一半”;他爱他的学生,胜过爱他“生命的另一半”。
一说起于永正,他的老伴杨玉芝便爱多恨少地说:“老于他一见着学生便来精神!”他的徒弟杨晶更是深情地说:“爱一个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难;爱学生一阵子容易,爱一辈子难。
于老师爱他的学生,不是爱一个,而是爱一群;不是爱一年,而是爱一生。
”丛翔曾经是于永正班上的学生。
打小时候起,他的身子骨就单薄,饭吃得少,家里人因此常常为他担心。
于永正知道了,心里急: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怎么行?于是他找来丛翔,给他定饭量,说这是老师交给的任务,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
这以后,他时刻不忘检查督促。
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

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1. 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做到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
2. 保持好奇心:对待学习要有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新知识,勇于问问题。
3. 学会总结笔记:做好课堂笔记,学会提炼和总结,有助于后期巩固和回顾。
4. 多读书:除了课本内容,还要多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5. 强化基础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科目,要加强巩固,打好基础。
6. 学会团队合作:在小组学习和合作项目中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7. 多练习:做大量的习题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敏捷度。
8. 保持身体健康: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饮食,保持身体健康状况好才能更好地学习。
9. 注意听讲:课堂上要专心听讲,及时记录重点内容,提问不懂的地方。
10. 多思考:独立思考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不仅要学会记忆,还要学会思考。
11. 多交流:和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互相学习和分享,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12. 多参加课外活动: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科技竞赛等课外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13. 做好复习计划:及时复习已学知识,做好复习计划和复习安排,并进行反复巩固。
14. 克服困难: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要坚持不懈,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15. 多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多做实验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6. 善于总结: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17. 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18. 建立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向目标努力,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19. 多做试题:做一些模拟试题和真题,增强应试能力,熟悉考试形式和要求。
20. 享受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大道至简大爱无痕——读于永正《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有感

|近日,读到于永正老师写给即将当教师的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收获颇丰。
一、走在学生前面,身教胜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要让乱哄哄的教室安静下来,靠的不是大声的吼叫、严厉的训斥,而是“教师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学生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犯了错,就应该向学生道歉。
于老师说:“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体罚了学生,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为了一种教育资源。
”无声胜有声,这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教育的艺术。
二、走到学生当中,情通好于理达《学记》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
”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小妙招:一是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
“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
”二是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
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
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
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
老师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
’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教育学生,讲道理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于老师和学生一起玩,玩出了感情,玩出了教育。
三、走入学生心里,关爱重于管教师爱应该像阳光一样公平、公正、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地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于永正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的责任。
于老师身上有着一种使人不自觉地被感染的魅力,他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于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他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人生道理。
在书中,于老师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
他的人生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而他的教育理念则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人,更是一个开拓者,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希望在未来能成为像于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 -。
一位老人临终前留给儿女的一封遗书

一位老人临终前留给儿女的一封遗书
亲爱的儿女们,。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写这封信并不是因为我害怕死亡,而是因为我想告诉你们一些重要的事情,希望你们能够牢记在心。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我是多么爱你们。
你们是我的骄傲,是我一生的幸福所在。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永远爱你们,无怨无悔。
希望你们能够相互扶持,团结友爱,不要为了一些小事而闹别扭。
家庭是最重要的,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彼此的情感,和睦相处。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时间。
人生苦短,时间过得很快。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吵和恶感上,要学会珍惜每一天,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最后,我希望你们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人生充满了挑战,但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儿女们,爸爸/妈妈爱你们。
希望你们能够记住我的叮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相互扶持,团结一心。
我会永远守护着你们。
爱你们的爸爸/妈妈敬上。
齐齐哈尔遇难女孩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齐齐哈尔遇难女孩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亲爱的女儿,首先,我想对你说声抱歉。
抱歉我没能保护好你,让你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
在那场灾难中,我无能为力,无法保护你,无法帮助你。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无法弥补的伤痛,但是作为你的妈妈,我想告诉你,我永远爱你,永远守护你。
在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我一直对自己感到内疚和悲伤。
我想过无数遍,如果当时我能更加警觉一些,如果我能够更加果断一些,也许结果会有所不同。
但是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无法改变的历史。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想,都无法让你再次回到我的身边。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过去的一切。
但是我希望你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我会为你继续生活下去,为你继续前行。
因为我知道,这是你希望我做的。
我想在这里告诉你,即使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会为你守护着,永远不会忘记你。
我会用我所有的力量,继续活下去。
我不愿意让你离开我的记忆,我会用整个生命来怀念你,来铭记你。
我会将你的照片放在我的枕边,每天都对着你微笑,因为我知道,你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我会怀念你的笑容,怀念你的温柔,怀念你给我带来的每一个欢乐的时刻。
我知道你在天堂会一直关心着我。
我会在每一个重要的节日,每一个你的生日,为你献上一朵鲜花,为你点上一支蜡烛,为你祈祷。
因为我知道,你会看到我的祈祷,你会在天堂里感受到我的思念。
亲爱的女儿,我知道这样的文字无法带来真正的安慰。
但是我希望你知道,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会继续给你写信,倾诉我的心声。
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与你保持联系。
最后,我想对你说一句话,不管怎样,我会永远爱你,永远守护你。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变成了什么样子,我都会永远守护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永远爱你的妈妈启者。
2018年听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有感-文档资料

听于永正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有感2018年3月17日——3月18日,我有幸在郑州参加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更有幸走近名师,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于永正老师简单有效、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行云流云、精彩卓绝的大师风范,打动每一位学生,也折服了每一位听课老师。
于老师的课如一股清新的风,让我感受到了语言课本来真实的面目。
多次聆听过于老师的课堂,每一次倾听之后,总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一次倾听之后,总能感动不已,领悟真谛。
这次听课照样如此,下面简单谈几点看法:一、扎扎实实于老师不愧为名师,他那扎实的语文素养无人能及,他在课堂上毫无修饰的讲解与训练更令人望之生叹。
于老师的扎实首先表现在写字教学上,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写字就像做人一样,一定要堂堂正正!于老师强调: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要漂亮。
聆听着于老师的写字要领,观赏着于老师的范字,我们深感到了语文带给我们的无穷的智慧与乐趣。
他在板书时会让学生伸出手指和他一起书写,哪怕是面对六年级孩子,他也是这么做的。
例如在书写“愧”的偏旁时,他一笔一划地写着,一字一句地说着:先两边后中间。
在板书“疚”时,(他边讲解边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笔捺起笔要高一点,而且要舒展。
试问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我们哪一个人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总认为写字马马虎虎就行,自己在黑板上板书时还想龙飞凤舞几笔,那学生看到老师这样,你说他们又会怎么样呢?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与名师的差距吧!他的扎实之二表现在字词训练上,在出示“愧疚”和“翻山越岭”之后,他先带领孩子们观察字形,既而指导孩子们分析字义,并且在分析字义时他并不是像我们在平常教学中一样,单纯地解释字义,而是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一遍遍地朗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孩子们不光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并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不就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学以致用吗? 二、扣人心弦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的课的老师总会不约而同地认为“朗读”是于老师的绝招。
怀念于永正老师

像您一样做一味性温、味甘的“甘草”----沉痛缅怀于永正老师周五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惊闻于永正老师病逝了,握方向盘的手竟然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内心一时波澜起伏不能自己,就像被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嚯嚯的淌血揪揪的疼。
仿佛如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最熟悉的朋友离开自己一样,我是个眼窝子浅的人,眼睛顿时挤满了冰凉凉的东西。
我是在和守莉姐聊天的时候才获知于永正老师生病的,当时心中就暗暗的为于老祈祷,希望时光在这位老人身上放慢步伐,温柔的保佑呵护这位谦虚和善,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老人,感觉就是不能亲身聆听这位老人的教诲,只要他站在语文教学的背后,我们前行的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不是他的嫡传弟子,他的课我也仅仅听过四次,但是这宝贵的四次聆听,足以让我一生如饮琼浆玉液,回味无穷。
因为在他的课堂我看到了语文科最为真实的面容。
在他身上我学习到了语文就要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上课,老老实实上课,不要花里胡哨、突出自己,不要往自己身上抹金涂银,而是要突出学生,让学生有所得。
2011年我第一次聆听了于老的课堂展示课,对于我的教学冲击可谓是暴风骤雨般猛烈。
当时我语文教学正处于瓶颈期,对于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一筹莫展,感觉自己的教学老是在语文教学的外围打转转,兜圈圈,深入不下去,找不到突破口。
语文课堂教学抓不住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用力不均,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效率低下满堂灌。
学生语感训练不到位。
有时课文上完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时上课硬是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解味同嚼蜡;感觉在讲台自己就是一副面目可憎的样子。
讲的吐沫横飞,牵引学生去学去探究,学生的收获却如竹篮打水。
学生成绩考的不理想,我就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扔板凳,脸红脖子粗,把考的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或嗷嗷大训一顿,或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相劝。
好像他们考不好有多么的十恶不赦,现在想来是自己眼睛只盯住那个让自己一时欢愉和所谓维护面子的成绩上,把学生冷冰冰只当作一个盛装知识的器物来看待,唉,现在想来极其后悔。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解读名师,感悟成功的名师研修班的活动。
作为主持人,我特意请于老师谈一谈在西安上的《第一次抱母亲》。
一、读书至少十来遍!于老师没有马上解读文本,而是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听着听着,眼泪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
就像于老师自己说的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大家都为我鼓掌。
的确,常常听于老师读课文,常常会感动。
也许源于他对于生活独到的理解,也许是他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吧!谈到钻研教材,于老师说他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
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
二、读透字面,了解内涵。
1、抓住重担进行教学。
师: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
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
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读后感

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学校组织的第三次校本研修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看过之后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建议不仅是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期望,这也是于教师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也可视作对所有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的贴心建议。
读后很有感触,很多的做法是我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也是遇到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时,最好的解决方法。
于永正,真的不愧为大师!无论是教学,还是做人都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文中的建议既包含了对我们教学中的指导,要我们上好课,把握好教学重难点,选择好教学的手段,也包含了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如要我们细心观察学生,全面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同时在交流中恰当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拉近了师生的间隔 .与学生建立了亲切的师生关系,发现每一位学生闪亮的地方。
下面说说给我印象很深的几处建议:一、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记得刚带一年级时,我每次踏着铃声进入教室,里面总是乱哄哄的。
学生自顾自的嬉笑打闹,即使教师说上课了,但同学们正玩的不亦乐乎,根本不会理睬你,这时好多时候我也是大声训斥或敲几下课桌,这样的组织教学也得耽误3——5分钟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当看过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我尝试铃声未落进教室,对学生进展静静地观察,目光要犀利,用眼睛去交流,很快的学生就安静多了。
假设还有安静不下来的学生,我就点名说出、他还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或表扬一下做的好的同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调,学生的纪律明显好了。
看来,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不容无视的,都是要经心修炼的。
走进课堂,我们就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全身心的投入。
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施行上。
二、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但话要简洁明了。
学会赏识孩子,切不可偏爱学生。
要注意发现孩子得意的地方,增强学生信心。
于永正教育故事

于永正教育故事于永正老师啊,那在教育界可算是个“大明星”呢。
他的教育故事就像一部部温暖又有趣的小短剧,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舞台上精彩上演。
记得有这么一回,于老师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那捣蛋的本事啊,就像孙猴子大闹天宫一样。
上课的时候不是拽前排女生的辫子,就是在桌子底下搞各种小动作,小动作之多,感觉他都能去参加“小动作奥运会”并且夺冠了。
其他老师对这个孩子那是头疼得很,可是于老师却不这么想。
于老师开始悄悄地观察这个孩子,发现他虽然调皮,但特别喜欢画画。
有一次课间,于老师就走到这个孩子身边,看着他画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怪兽啊、超级英雄啥的,满脸惊喜地说:“你这画得太棒了!这小怪兽的牙齿画得就像真的能把人吞掉一样,你是不是想当大画家呀?”这小男孩本来还以为老师要批评他课间不出去活动光画画呢,听到于老师这么夸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从那以后,于老师就和这个小男孩达成了一个小“协议”。
于老师说:“如果你能在课上好好听讲,遵守纪律,那课间的时候,老师就陪你一起画画,还可以给你讲讲画画的小技巧。
”小男孩一听,这可太划算了啊。
于是,慢慢地,在课堂上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虽然偶尔还是会有点小冲动想捣蛋,但是只要于老师看他一眼,他就立马坐得笔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还有一次,于老师要给孩子们上一堂作文课。
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一上来就讲什么写作技巧、开头结尾怎么写。
于老师啊,直接带孩子们到校园里的小花园去了。
那小花园里春天的时候繁花似锦,有红的花、粉的花,还有小蜜蜂在花丛里忙忙碌碌地采蜜。
于老师就像个导游一样,带着孩子们在花园里穿梭,一会儿指着一朵盛开的月季花说:“你们看,这月季花的花瓣一层一层的,就像小姑娘的裙子一样漂亮。
”一会儿又让孩子们去闻闻花香,听听蜜蜂的嗡嗡声。
然后,于老师就让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写下来。
孩子们可兴奋了,作文写得那叫一个生动。
有个孩子写道:“我凑近那朵月季花,哇,那香味就像妈妈做的蜂蜜小蛋糕的味道,甜甜的,钻进我的鼻子里,让我忍不住想咬一口。
于永正儿童的语文读书心得

于永正儿童的语文读书心得1. 《于永正儿童的语文读书心得》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2.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 书中提到了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了要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
4.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书中介绍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使我对于如何学好语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如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7. 书中提到了语文学习的跨学科性,这让我认识到了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8.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明白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读和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9. 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重视了语言的运用,注重自己的表达能力。
10. 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例子来帮助我理解一些难点和概念。
11.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更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12. 书中提到了语文学习对于培养感情世界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13. 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平时思考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帮助。
14.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诗词歌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5. 这本书鼓励读者进行综合性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16.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和总结,这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很重要。
17. 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语文作品来欣赏和学习。
18. 书中提到了语文学习要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19.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0.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知识。
21. 这本书提到了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帮助我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22. 阅读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于永正《爱如茉莉》教学实录及听后感

于永正《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第一课时课前谈话:师: 刚才主持人说的话不恰当。
应该说于老师闪亮登场。
(于老师的幽默驱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师:我叫于永正,两横一竖钩的于,永远的永,正派的正。
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
师: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导入,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爱如茉莉》,看我板书课题。
(老师扎马步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茉和莉都是草字头。
”两个草字头都写得特别慢。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小声齐读)生齐读课题。
(声音很大,有点拖腔。
)师:读书声音要小一点,小一点有味道。
生再齐读课题:(声音小了许多,自然了许多。
) 师:再轻一点。
生再一次齐读课题,声音归于自然。
师:齐读时声音不要太高。
检查预习,理解词语:师:预习了吗?我知道你们预习的一定很充分,非常的充分,我猜的对不对。
生:预习了。
师:我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理解“嗔怪”首先看一个词。
(师板书“嗔怪”一词)师:读这个词语,齐读。
生齐读:嗔( chēn )怪师:谁来读?一男生读。
师:(幽默地)你的发型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叫潘长江。
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生读文: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师:把一二小节连起来读,看看“嗔怪”是什么意思。
生1:责怪。
生2:责骂。
师:你发现母亲骂孩子了吗?生3:责备、责怪。
师:没有预习好,知道“嗔”的意思,就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习时遇到不知道的词语要查字典,才叫预习。
不查,没查,那猜一猜是什么意思?我来读,你来听。
师范读一二小节的对话。
(表情、语气富于变化)知道“嗔”的意思了吗?生4:生气。
师:正确,掌声送给他。
师:在字典里“嗔”是生气的意思,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
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的意思了吗?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的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生:不能。
走近名师 改变教育人生

走近名师改变教育人生历数自己的教育经历,已经走过23个年头了。
23年的时光转瞬间无影无踪,自己所教过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自己所上过的课一节又一节,似乎以往的日子是那样的平淡无奇,毫无回味与留恋。
成绩毕竟是过去,一次次的锻炼成长似乎让自己成熟了很多,飞逝的光阴让自己已经步入不惑的年龄,恍然间,自己已走进老教师的行列了,有了令人羡慕的小学高级职称,而且现在的工作也不如以往的那样繁忙,可是在自己不断不断的这种满足中,逐渐的丧失了进取意识,工作不如原来那样努力了,也不知如何充实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
平庸、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直到有一天改变了自己的原来思维模式,让自己在不惑之年还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该如此,学习应该与生命同行,我的教育人生不应如此画上令自己遗憾的句号,我要继续奋进前行,只要自己还有可以为社会、为教育事业贡献的价值,我将从此无怨无悔。
改变自己人生的是两位名师,一位是窦桂梅,一位是于永正。
无意间我在网上接触到名师窦桂梅,听了她的几节课,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精彩,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有滋有味,原来语文教师的人生可以活得这样精彩纷呈,之后又听了她做的几次报告,振奋了我的冰山一样的心,我的冰山一角开始逐渐融化,我也要做这样的语文老师,我知道自己也许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我一定努力,做窦桂梅这样的让学生终生受益,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的语文老师,因为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走近于永正,他是一位饱经风霜已过花甲之年的全国特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师》刊物上让我真正的了解了这位真正的大师,虽已退休的年龄却能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心是那样的年轻,听他的课总感觉是一种最大的享受,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放过每一次的朗读,不疏忽每一次的规范板书,对学生的态度总是那样和蔼可亲,看到于永正,我更加的自愧不如,自己的教育人生也许还没有真正开始,我该郑重思考自己该如何在最后的日子里充实而有意义的度过,在有限的教育生涯中真正的做一名为教育事业有所贡献的人,哪怕是微不足道,只要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行!走近名师,改变人生;走近名师,生活从此不同!。
于永正的最后一堂人生课

于永正的最后一堂人生课作者:徐文祥来源:《师道(人文)》 2020年第7期徐文祥一于永正老师的遗作——《我的教育故事》,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更多的是感动。
这本书是由于老师的女儿于然整理的,在于老师去世9个月后出版。
读这本书,几次落泪。
为书中那份融入血液的教育情怀。
于然师姐在“后记”中提到:“爸爸说:‘如果没有尊严地只是活着,不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那我宁愿死去!’”这本书一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的30个故事是师父在患病期间完成的。
原本计划完成100个,后来因身体原因减至50个,但最终只完成了30个。
就在最后一次住院的前一天,他还坚持写了5篇。
于老师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了这样一本书,这不只是“有尊严地活着”,更如同于老师所说,“我的生命在我的文字里延续”。
书中的文字,便是生命的永恒之光。
请允许我以于老师弟子的身份来谈自己的感受。
和于老师第一次相遇是在2009年春天的济源。
那时候,我刚到小学工作三年,之前对于老师并不了解,这次活动,让我心中对他充满了敬仰。
课间休息时,于老师独自在会场的出口处站着,我内心有一种冲动,想走到他身旁,和他交流自己内心的种种想法。
但由于性格原因,我终究还是没有开口。
一直到2012年暑假,我去了徐州云龙湖畔,追随于老师学习,期间,我终于拜了师。
秋天,应邀参加了师父在郑州举办的“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4年,在濮阳,和师父一起上课,算是交了一份作业。
记得当时拜师的时候,我就说过,自己不做空头弟子,努力成长,争取不辱师门。
否则,绝不敢出门妄称“于氏弟子”。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和一群伙伴认真研读师父的课例。
通过网络研修、看录像、读实录,我们带着问题思考,在固定时间思维碰撞。
如今,在两个工作室依然将之作为日常学习内容,每周坚持着。
2017年12月8日,师父去世了。
我和全国各地的弟子及师父故友百余人,前往徐州送别。
二这本书收录的还有2014年之后陆续发表的文章。
那一年,恰好是我向师父汇报成绩的一年,也是在师父生前见的最后一面。
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

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建议【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和初为人师的女儿的谈话要点,这其中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期望,这也是于老师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也可视作对所有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的贴心建议。
正好,学校本期进来不少与于老师女儿一样初为人师的青年。
我们也在为他们开辟快速成长的道路,我们相信,相信读了下面于老师给女儿的贴心建议,你们定会受益多多。
】女儿要当老师了。
她和所有即将踏上神圣教坛的年轻人一样,既激动又不安。
由于她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心里就更没有底儿了,于是向我讨教,索要“锦囊妙计”。
我说:“妙计没有,经验倒是有一些。
”她说:“那就请老爸支几招儿吧!”下面,是我和女儿谈话的要点,算是为她支的招儿。
一、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烘烘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
此刻,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扬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
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或某一组一人仍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
再无效,则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辞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的学习。
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你叫李勇,你叫王强。
”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
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
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
注:上课前提前进入教室组织教学,可以有效利用课堂四十分钟,避免因课堂上维持纪律而耽误教学时间。
另外,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情感埋下伏笔。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老师给自己就要成为教师的女儿的建议女儿要当老师了。
她和所有即将踏上神圣教坛的年轻人一样,既激动又不安。
由于她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心里就更没有底儿了,于是向我讨教,索要“锦囊妙计”。
我说:“妙计没有,经验倒有些。
”她说:“那就请老爸支几招儿吧!”下面,是我和女儿谈话的要点,算是为她支的“招儿”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
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
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
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
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
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
”(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
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
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
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
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
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正强化和副强化一起使用,处分的方式要切实有效,不能说些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比如不让上课,再讲话就把嘴封住之类的明显做不到的话不能说)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有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刚上班的老师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案落实,不能关注到学生,这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我刚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一定要让自己养成关注学生的习惯,要让自己的眼睛实实在在地落在学生身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
尽量不要吼叫,(叫坏了嗓子可要抱憾终身的,^_^)训斥只可偶尔火之。
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对于那些特别想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学生,则要“以静治动”越批评这样的孩子越难就范,因为他们“动”的目的是要引起关注,而老师的批评正满足的他们的愿望。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不表扬,有时就等于批评,表扬竞争对手中的一个,会激发另一个,做老师,要细致入微)“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
”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
”——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必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
“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
”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对此类问题,处理要果断,快刀斩乱麻,不必说什么。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如果能标上每个孩子的特点就更好了。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
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
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
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
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也是变化。
(常规课堂上,一方面要养成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求新求变,注重教学的细节,会让孩子也懂得细致和创新。
)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
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
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刚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这都叫“变化”。
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
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对,在不经意间,有时你所说的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有时,你所说的,也许她并没有那么好,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孩子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在这方面做得格外出色,这就是心理暗示的魅力。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
“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
”“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
”——这样说就具体了。
(比如,这个词儿你用的很准!你说话时,喜欢用手势辅助表现,很好!要学会发现,学会赞美。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
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握手、点头微笑、注视着她的眼睛微笑等)六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
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
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
(这一点太重要了,低年级养成这样的习惯,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很大帮助。
)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问题提出三秒后得到的答案是最有效的。
)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
宁静以致远。
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
(每天把一个课间的时间留给跟学生一起活动,润物细无声,情感的桥梁就会架起,你会有不少让其他老师羡慕的意外收获。
)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
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
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
组织好教学。
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
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
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你可以不必讲的太多,但是,必须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你可以不必表扬到每一个学生,但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你的欣赏,至少,不会让她觉得你讨厌她。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讲自己儿时的故事,甚至比笑话更吸引学生,不要只把自己夸得象朵花,说些自己的傻事,偶尔做个反面教材,也无妨,但总结要回到正面。
不要让孩子回家跟家长说:“我们老师小时候还这样呢!”那可就适得其反了。
)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
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
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
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
”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我还是担心你驾驭不了课堂——组织不好课堂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
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
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
“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
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
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要善于学习同事和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时记录下来案例。
不耻下问!搞清楚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寻求答案。
)十三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
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道歉要真诚,不能敷衍,更不能先自己承认错误后,再列举学生的种种错误,可以换个时间,再讨论他们的错。
或者让孩子自己谈谈想法。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
(老师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让学生也学会听课,而且,重点讲完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
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
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
要学会赏识孩子。
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如收作业本等。
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