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措施:
(1)、设立理藩院
①地位:与六部相同; ②职责:清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
(2)、改土归流 ①定义: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即为改土归流。也就是取消土 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 官进行管理。 ②背景: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出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④影响: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4、历史功绩:稳定和巩固了国家疆域,清朝康熙、雍正、 乾隆时期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清朝疆域
内阁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职权范围不明,不是中 央正式行政机构,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评价:
是皇帝加强专制而设,并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它 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二、军机处
1、时间:清朝雍正年间。 2、目的: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3、职责:协办军务,后逐渐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4、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1)、军机处和密折制 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行政自主权和能动性 越来越受到压抑。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 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令罢 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属 于皇帝,导致繁杂政务集 于皇帝一身,延续两千多 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 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朱元璋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2、设立: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 助理机构。 3、特点:
5、特点
(1)、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6、作用: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君主专 制制度。
三、密折制
1、定义: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 地方行政的控制。 2、对军机处和密折制的评价:
(1)、设立理藩院
①地位:与六部相同; ②职责:清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
(2)、改土归流 ①定义: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即为改土归流。也就是取消土 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 官进行管理。 ②背景: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出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④影响: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4、历史功绩:稳定和巩固了国家疆域,清朝康熙、雍正、 乾隆时期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清朝疆域
内阁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职权范围不明,不是中 央正式行政机构,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评价:
是皇帝加强专制而设,并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它 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二、军机处
1、时间:清朝雍正年间。 2、目的: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3、职责:协办军务,后逐渐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4、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1)、军机处和密折制 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行政自主权和能动性 越来越受到压抑。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 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令罢 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属 于皇帝,导致繁杂政务集 于皇帝一身,延续两千多 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 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朱元璋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2、设立: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 助理机构。 3、特点:
5、特点
(1)、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6、作用: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君主专 制制度。
三、密折制
1、定义: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 地方行政的控制。 2、对军机处和密折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