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教案(1,2,3课时)人教版必修二.doc

课题:元素周期律(1)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思考、讨论回答:
原子序数
相等
1、明确学习任务;
2、稳定学生情绪;
【合作讨论】
我们知道我们中国教室结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可以学生围成一圈坐在老师的周围,而我们是一排排的座位,有人把“电子的座位”——电子层比喻成洋葱结构,我感觉到它还像你们的座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3第一段结合图1—7体会一下什么是电子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准备新课
1、明确学习任务;
2、稳定学生情绪;
【合作讨论】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查上节课留下的作业,评比原子结构图,视具体情况订正作业。
【板书】
元素周期律
【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已经初步了解到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密切的关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8号和16号、11号和17号元素。
【继续引导】
请一位同学指出两组元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
向往减去或加上些数字达到红数字。
培养学生抽象思考的能力。
这一节课的内容先到此结束,请同学们,根据这一节课的知识,预习本节第二部分内容——元素周期律。
【作业】1、完成学案的习题(课堂完成并订正)
2、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或自行设计排列顺序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图,最好画的大一些,以备以后复习使用。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教案

宝鸡中学活页课时教案教学方法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复习巩固:1.几个概念:①原子序数== == == ,②周期序数==③主族序数== ==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再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3.写出K、N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思考)两者性质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哪一个比较活泼?与原子结构有关吗?4.(2004年全国)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Al3+B.Mg2+C.Be2+ D.H+5.已知某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是A,其阴离子R n-含有x个电子,则m g R n-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6.概括总结1周期,共2种元素短周期周期,共8种元素周期 3周期,共8种元素(七个横行) 4周期,共18种元素长周期周期,共18种元素6周期,共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主族(A):共7个主族,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族副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18个纵行)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第二课时复习巩固:1.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总结整个碱金属的性质规律有哪些?(1)(2)(3)2.如何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认为,金属活泼性应该是Fe Cu Ag3.下列那个选项不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A.A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B不与水反应。
B.B 不能从任何含A的盐中置换出金属AC.用氨水可以制取B对应的碱,却不能制取A对应的碱D.A在空气中比B耐腐蚀4.下列对铯的性质预测正确的是()A.它的熔点很高B.它只存在一种氧化物C.它的碳酸盐不易溶于水D.氯化铯易溶于水5.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增强,元素的还原性,金属活泼性。
通过碱金属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的总结,请你推测卤素的相似性和规律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于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氧化性,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示范教案(第1课时)1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规划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要求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
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选修内容。
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
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利用实验,或利用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
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
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安排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第2节元素周期律3课时第3节化学键2课时复习课2课时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从容说课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在了解周期表的结构之后,才有基础根据周期表来学习周期律,因此新教材首先介绍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创新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交流探究】我们知道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在不同区域作不规则的高速运动。请同学们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大家可以看到,核外电子是按照能量由低到高在核外分层排布的。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那么核外电子是按照什么原则进行的呢?
【学生回答】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排满一层后再排下一层;每层电子不能超过 2n2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同一主族,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而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那么,对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是否也有类似于同一主族的规律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讨一下这些内容。
【板书】元素周期律
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32 个。
【板书】1、排布原则: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排满一层后再排下一层;②每层电子不能超过 2n2个;
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32 个。
【习题】
新课标_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_第二节教案设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授课时数: 2设计人:石阡民族中学綦世艳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揭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所以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使学生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得比较方法。
3、使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并能常识运用这一规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讲解,总结归纳得到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预测元素性质。
3、运用元素周期律,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生,使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认识特殊到一般,在运用一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学难点难点1、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决办法通过具体实验的讲解来解决。
教学策略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探究法、讨论练习法等方法。
教学资源1、课本资源2、网络资源3、全品新教案板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律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3、化合价的变化规律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第一课时引入科学探究一、元素周期律练习第二课时引入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引入)请同学们板演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部分常见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完成P14科学探究一,根据表1内容,思考并讨论完成表2内容。
(讲解)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word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结构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同一周期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教学过程】[复习]1、回忆有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填写1―― 18号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请大家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投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讲]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性变化。
[板书]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是与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的,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那么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原子半径会不会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呢?下面,根据我们刚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进行讨论。
[投影小结][讲]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3-9、11-17号元素重复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讲]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并未列出。
这是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同有可比性,故不列出[问]怎样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呢?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1)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共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书为必修模块教科书,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成。
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知识较浅显,更加强调和突出基础性,旨在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知道金属、非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情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元素周期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内容的学习。
考虑到学生刚经过一个寒假,以及面临文理分科的情况,本节安排的内容会比较轻松。
鉴于该班学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已经大体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有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已经自学了此部分内容,所以本次的课将主要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展开。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了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数据和实验事实来认识科学规律以及认识到结果与性质间存在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终合运用有关知识、数据分析处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体精神。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有参与化学探究的热情。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难点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了解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3、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A4纸30张(对折撕成两半)3、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砂纸、胶头滴管药品:酚酞、2mL1mol/L盐酸、1mol/LAlCl3溶液、3mol/LNaOH溶液、3mol/LH2SO4溶液、6mol/LNaON溶液、镁条、铝箔教学过程增;(2)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3)同一周期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4)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周期性变化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并结合实验来讨论分析的能力;2、调动课堂气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参与热情;3、认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
高一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1.2 元素周期律 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前人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1.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标准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氧化物间接或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③置换反应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标准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③置换反应[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讨论]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将最外层电子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子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具在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递变关系(1)同周期元素[探究]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即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强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条原则一图式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 布2.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原则① 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 低 的电子层里,当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 2 个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
3.原子结构(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20号元素【例如】原子结构示意图O 2- Al 3+ Na +-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拓宽】1. 电子数相同的粒子2.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的粒子(1——18号)(1)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原子有: H Li 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原子有: He Be 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 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 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 Ne ;(4)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Si ;(5)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P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 Be Al ;(7)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8)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 He C S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 O ;(10)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1H ;3.等质子数的粒子离子:9个质子的离子:F-、OH-、NH2-11个质子的离子:Na+、H3O+、NH4+17个质子的离子:HS-、Cl-分子:14个质子:N2、CO、C2H216个质子:S、O24.等式量粒子式量28:式量78:式量98:式量3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元素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因此我们讨论性质之前,必须先来熟悉一下原子的结构。
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
如果核工业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
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呢?它们有没有一定规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解]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讲解并板书]1。
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 1 2 3 4 n电子层符号 K L M N ……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低高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设疑]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于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的从内层排起。
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呢?思考]下面请大家分析课本13~14页表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
学生活动]分析、思索、交流、归纳讲解并板书]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师精讲】解本题时,要求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非常熟悉,有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答案:Si B F Ne硅硼氟氖二、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电子层排列的周期性[科学探究1]写出1-18号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并找出规律。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 1223~1011~18结论:核外电子的排布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周期性变化.2、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科学探究2]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原子序数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1~2+13~10+1 +4 +5—4 —111~18+1 +4 +5 +7—4 —1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学习了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重点是理解其变化的规律,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2)

必修2 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第二节元素週期律(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通過初三和必修I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無機化學基礎知識。
例如初三學習的原子的構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週期表簡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質結構知識,這些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本章中,這些知識將更加細化,理論性更強,體系更加完整。
通過《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於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
同時,作為理論指導,學生能更好的把無機化學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在物質結構的基礎上,將元素週期表的學習和元素週期律的學習結合起來,將學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學習的氧化還原反應和許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連匯貫通。
在第三節,通過化學鍵的學習,可以為今後有志深入學習化學的同學打下一定的基礎。
總之,本章內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論內容,也是為選修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週期性變化。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們歸納整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會總結,學會概括,體會結構決定性質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週期性變化。
難點:知道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四、學情分析:通過初三和必修I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無機化學基礎知識。
例如初三學習的原子的構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週期表簡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質結構知識,這些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學案導學六、課前準備:學生學習準備:導學案教師教學準備:投影設備七、課時安排:一課時八、教學過程:(一)、檢查學案填寫,總結疑惑點(主要以學生課前板書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老師:原子結構大家在初中就已經瞭解了,剛才通過同學們對導學案的展示已經對原子結構瞭解的不成問題了,那麼核外電子具體怎樣排布?有什麼規律特點,以及元素週期表能夠體現出哪些結構規律,與元素性質規律有什麼聯繫,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內容。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週期律教學目標1、瞭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2、培養學學生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
重點難點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教學過程[引言]我們已學習了元素週期表的結構,那麼這張表又有何意義呢?我們能否從其中總結出元素的某些性質規律,以方便我們應用,解決新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
[板書] 第二節元素週期律[教師]元素的性質是由組成該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的,因此我們討論性質之前,必須先來熟悉一下原子的結構。
[展示]電子層模型示意圖[講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相對於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內部,原子核外,有一個偌大的空間供電子運動。
如果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運動情況比較簡單。
對於多電子原子來講,電子運動時是否會在原子內打架呢?它們有沒有一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呢?下麵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知識。
[板書]一、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講解]科學研究證明,電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們分別在能量不同區域內運動。
我們把不同的區域簡化為不連續的殼層,也稱作電子層,分別用n=1、2、3、4、5、6、7來表示從內到外的電子層,並分別用符號K、L、M、N、O、P、Q來表示。
通常,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區域運動,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較近的區域運動。
這就相當於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離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遠,能量越高。
[講解並板書]1、電子層的劃分電子層(n) 1、2、3、4、5、6、7電子層符號 K、L、M、N、O、P、Q離核距離近遠能量高低低高[設疑]由於原子中的電子是處於原子核的引力場中,電子總是盡可能的從內層排起當一層充滿後在填充下一層。
那麼,每個電子層最多可以排布多少個電子呢?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有沒有可以遵循的規律呢?[思考]下麵請大家分析課本12頁表1-2,根據原子光譜和理論分析得出的核電荷數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看能不能總結出某些規律。
[學學生活動][講解並板書]2、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是2n2個(n表示電子層)(2)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K層是最外層時,最多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结构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同一周期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过程】
[复习]1、回忆有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填写1——18号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请大家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
[投影]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讲]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性变化。
[板书]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元素的性质是与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的,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那么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原子半径会不会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呢?下面,根据我们刚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进行讨论。
[投影小结]
大
大
[讲]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3-9、11-17号元素重复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讲]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并未列出。
这是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同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问]怎样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呢?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投影小结]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价态越高,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点击试题]1、比较Na原子与Mg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2、比较Na原子与Li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3、比较Na与Na+的半径大小
4、比较Cl―与Cl的半径大小
5、比较Fe、Fe2+与Fe3+的半径大小
6、比较Na+与Mg2+半径大小
7、比较O2―与F―半径大小
[随堂练习]写出下列微粒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F―、O2―、Na+、Mg2+
从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呢?我们从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投影]
[问]请大家参考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上表同内容,能够发现哪些有关元素化合价知识的规律?
[投影小结]
(1) 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 最外层电子数≧4时出现负价
(3)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绝对值和为8
(4) 金属元素无负价
(5) 氟无正价
[讲]大家总结很详细,要熟记这些知识,对于稀有气体元素,由于他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是0。
[投影小结]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性
+1
+1
-4
+1
-4
[板书]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过]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请大家根据己学知识分析3-9、11-17号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3-9、11-17号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讲]我们知道,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板书]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讲]纵观以上结论,我们可归纳出这样一条规律:
[板书]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总结]由于元素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这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自我评价]
1、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AB )
A. Na、Mg、Al
B. N、O、F
C. P、Si、Al
D. C、Si、P
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最小的是()
A NaF
B LiI
C CsF
D LiF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F B.K、Mg、C.S
C.F、Cl、Br、I D.Li、Na.K、Rb
4. A.B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是()
A.n+4 B.n+6 C.n+8 D.n+10
5、在Na、K、O、N、C.Li、F、H八种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
6、下列半径最大的微粒是()
A. F
B. Mg2+
C. Cl-
D. Ca2+
7、A和B是前三周期的元素,它们的离子A2+和B3+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B
B. 原子序数:A>B
C. 离子半径:A2+>B3+
D. 质量数: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