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认识到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后,许多研究者纷纷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习动机十分复杂。

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如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等),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如为了给父母争光等),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如为了成名,就业等),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如为了建设祖国等)。

其中,把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的人次最高,占42.5﹪。

此外,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初三、高三学生第三类学习动机的比率要高于低年级学生。

95﹪左右的被试能够明确指出他们“最喜欢的一门课”与“最不喜欢的一门课”。

这说明中学生对不同学科兴趣的分化是明显的。

张宏、沃建中对一万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当前中学生中具有内部学习动机者并不多,持外部学习动机的中学生为数甚多。

冯红变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不同,从而导致其学习成绩不理想。

研究表明,天津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初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己责任性随年纪的增加而降低,他们考试焦虑促进的紧张和要求水平的发展趋势呈“马鞍型”。

周仁会等的研究得到,中学生3种类型学习动机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深层型动机得分明显高于表面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

成教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较强的择业需要和自我完善发展的需要,也有一定的会环境压力。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很多,大多研究者都从学生性别、年级、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探究。

性别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许多研究都得到这一结论。

研究表明,男生的内生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女生。

而初中女生的综合成功动机,自己任性和要求水平比男生强,但考试焦虑的促进的紧张水平比男生弱。

男女在学习动机方面是有别的,这点已达共识,其他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且与年级变量有交互作用。

男女生在学习动机的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在面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相关教育者要区别对待。

年级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一般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高低成正比。

大部分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依年级的变化而变化,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着年级上
的显著性差异,初三年级的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明显高于二年级。

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由于初二学生急于长大的心理特点和初三学生中考的压力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关于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得到: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是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成就状况。

学生的自我效能影响学习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影响学业成绩,反过来,成绩的好差也会影响学习动机的强弱。

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起促进作用的依次为: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等。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1、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仔细分析学情
现行数学教材充分依据了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构建数学模型和应用的过程,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课标要求,认真分析学情,在理清重、难点时认真思考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准备有效的学习资源,设计一套科学的教学活动方案。

2、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学前、中阶段,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情绪设置有探究性的问题。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卢九渊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人对待学习中的设疑和质疑是如此看重,可见,当今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在解决学生学不学,怎样学,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考虑为学前、学中设计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前,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刺激学生学前兴趣和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学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有助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持续发展。

学末,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使课堂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课后得到应用与延伸。

让学生继续课后的学习和探索,也是学习兴趣保持和延续。

3、学习中及时评价是维持学习动机的必要手段
自学应是学生全员主动、积极参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除关注学生参与情况,还更关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了解学生通过自学想知道什么,对学习中表现积极、主动的,学有疑的同学及时表扬,对差者及时引导。

而且要注意学习中各种层面学生的亮点。

一堂课
的学习中,往往有各层面的学生表现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性,有他们的异思妙想,这时,师生的积极评价对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还要重视学生学习后总结与评价。

这个过程有的学生学习收获甚多,也有的学生学习收获甚少,有的学生带着学习中疑惑。

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总结与评价,促进互帮互进,达成知识目标完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应多一点鼓励,让各层面的学生增强我能学习,我能学会的信心。

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的学习,更应该关注怎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对自己学科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是多样的,而如何将外部激发转化为学生的内需,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研究。

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及教育者更好的进行研究教学都有很深远的意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进步提供了可能,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佐斌,谭亚莉.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2,
[2]冯红变.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3]周蜀溪,郭英.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
[4]李夏.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02,
[5]朱智贤.中学生理想,动机和兴趣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